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笔者治疗哮喘,常用自订二方,获得了较为显著的近期疗效,现不揣浅陋,介绍如下。哮喘第一方:葶苈子30克杏仁15克桃仁15克地龙15克制川军3克海浮石15克炙甘草6克哮喘第二方: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红花2克鹿角片15克桃仁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用自拟中药“哮喘粉”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5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6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8人,女性27人;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8岁;患儿就诊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哮喘、咳嗽、轻度发热、肺部听诊有明显的哮鸣音。哮喘粉方:麻黄5克,白芥子20克,甘遂12克,细辛8克,玄明粉15克,延胡15克。其用法:取上药末分  相似文献   

3.
哮喘治验     
哮喘为常见病之一,笔者以辨证施治加三梭针划割治疗哮喘,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择数例介绍如下。例一、张××,女,38岁,于1983年3月25日就诊。患者于每日晨5~7点哮喘发作,9点以后即喘停,如此已5年余。诊时患者身体较虚弱,自哮喘发作以来,易患外感,咳痰不利,喘息胸闷,哮喘发作时不能平卧,畏冷,两目下青色,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血常规化验:除白细胞总数略增高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证为寒痰胶滞,气失升降,久病及肾而发哮喘。拟以温化寒痰,补肾纳气治之。处方:杏仁9克桔梗9克紫苑12克白芥子10克白前9克半夏9克炙麻黄9克干姜6克远志9克白芍15克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自制哮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3例,均一料而愈,10年后随访无一例复发。方剂组成:川贝17克,生麻黄、紫菀、生  相似文献   

5.
正流传度:50000000+一、"猪胆加冰糖"约200克,每日服用可治疗哮喘。二、将猪胆剁碎后加入面粉,做成"六味地黄丸"那样大小的药丸,每日服用,可治疗心脏病。大咖来辟谣动物胆汁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中华本草》收载了动物胆44种,医家使用动物胆汁取其解毒、解热、镇咳、平喘、止痢等作用。猪胆粉为猪科动  相似文献   

6.
哮喘     
<正> (一)哮喘①处方:杏仁、炒葶苈子各240克,蜜炙麻黄、甘草各60克,制半夏180克,大枣去核120克。用法:上药共炒焦研细末,以大枣煎水,搅拌成糊丸,每粒重约1.5克。日服4次,每次服2~3粒,儿童减半。  相似文献   

7.
治哮喘验方     
我市已故老中医方静轩,积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肺寒型哮喘验方,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制川乌、广木香各9克,当归6克,紫油桂、丁香各3克,吴萸、木瓜、甘草各15克。  相似文献   

8.
李长安  崔红生  班承钧 《陕西中医》2023,(12):1667-1672
目的:探究哮喘宁颗粒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应激状态及肺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哮喘组、普米克令舒组和哮喘宁组,每组8只。应激哮喘组予致敏及雾化激发14 d,并同时给予束缚制动,连续28 d;普米克令舒组及哮喘宁组在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基础上,从干预第15天开始每天激发前2 h分别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及哮喘宁颗粒灌胃,连续14 d;正常组致敏和激发均予0.9%氯化钠溶液,但不做束缚刺激;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应激状态、气道阻力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应激哮喘组比较,哮喘宁组大鼠干预第21、28天饮食量明显增加,干预第28天体重明显增加(均P<0.05)。在干预第21、28天,哮喘宁组、普米克令舒组激发后较应激哮喘组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均P<0.05)。干预第22、28天,哮喘宁组、普米克令舒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好程度明显增高(均P<0.05);干预第28天,哮喘宁组大鼠糖水偏嗜程度高于普米克令舒组(P<0.05)。在干预第28天,哮喘宁组大鼠与应激哮喘组比较,翻动次数明显增加,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均P<0.05)。旷野实验中,...  相似文献   

9.
复元活血汤加减治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元活血汤功为活血祛瘀、疏肝通络,多用于外伤科。我在临床上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哮喘,获得较好疗效。缘哮喘一病,多为气机不利,久郁化火,气火烁津为痰,致以气机痹阻,气滞久则成瘀。药用:柴胡6~9克、当归9克、桃仁6~9克、红花5克、酒大黄6~9克、甘草5克、天花粉6~9克、  相似文献   

10.
我县名老中医詹敬巍医师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自拟“定喘散”治疗支气管哮喘,每获良效,现录于此,供同道参考。组方:麻黄30克、五味子90克、川贝母30克、天竺黄30克。服法:上方药共细末,每次服12克,每日二次,油汤送服。此方药宜缓解期服用,有外  相似文献   

11.
陈××,男,49岁。1984年3月20日诊。反复发作哮喘20年。曾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近两年来发作频繁,服中西药均不见效。症见:呼吸困难,气喘哮鸣,痰少,咯痰不畅,大便秘结,四、五日一次。舌红,苔微黄,少津,脉弦数。辨证为阴津亏虚,腑气不通,肺失肃降。处方增液承气汤加味:大黄15克,芒硝15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陈皮6克,苏子10克。紫菀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     
濮××,女,33岁,1978年6月28日初诊。患支气管哮喘已达13年之久,近又由外感诱发,哮喘持续半月,不能平卧,用西药麻黄素、氨茶碱等平喘无效,喘息气促,咳痰粘稠,舌苔白腻,脉弦细数,拟予祛寒化痰平喘。麻黄7克、甘草10克、苦杏仁10克、葶苈子15克、细辛3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射干5克,3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于妊娠期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例患妊娠期哮喘的孕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哮喘治疗(茶碱、抗炎等药物),研究组采用常规抗哮喘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比较两组之间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妊娠期哮喘治疗有效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期哮喘治疗有效率(45.4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常规抗哮喘治疗可有效治疗妊娠期哮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黎氏哮喘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穗红 《新中医》2005,37(3):30-31
目的:观察黎氏哮喘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口服黎氏哮喘方(由炙麻黄、葶苈子、当归、桂枝、紫苏子、法半夏、补骨脂、熟地黄、鹅管石、毛冬青、五味子、炙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阿斯美胶囊治疗。2组均以2周为1疗程。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0.0%、90.0%,对照组分别为40.0%、82.5%。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普米克气雾剂使用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症状积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普米克气雾剂使用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黎氏哮喘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并可减少普米克气雾剂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用重剂小青龙汤(蜜炙麻黄15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干姜9克、制半夏30克、白芍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顽慢支气管哮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近来笔者又遇到患者误用上方2剂量为1剂,即超重剂量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呈持续状态重症1例,获得意外的疗效,特报导如下: 徐××,女,34岁,初诊日期:1982年  相似文献   

16.
一、单味车前子治秋泻:车前子30克,微炒,研细末,米饮汤调服。二、哮喘可用杏仁煎:杏仁、胡桃肉各15克;杏仁微炒,与胡桃肉共置盛器内,研细末,加入生  相似文献   

17.
我站自1969年起,自制中药“宁肺丸”供门诊治疗支气管哮喘之用。先后共制作一千余斤,接受治疗者数百例,(随访2~5年有四十例)病情多获得改善,不少病例多年未见复发。治疗对象均属单纯性支气管哮喘,其他并发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者不列入观察范围。兹介绍如下: 方剂(自拟) 1号宁肺丸:海藻150克,昆布150克,北沙参90克,百合90克,党参60克,黄芪60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药:山药、生龙骨(先煎)各30克,山萸肉15克,红参(先煎)、白术、桂枝,苏子(炒)各9克,五味子6克,葶苈子、桔梗各4克,枳壳(炒)5克。加适量水慢火煎1小时,渣加水煎20分钟,去渣将两次药液混合,每次服100毫升,1日3次,10剂为1疗程,阳虚甚加附子,干姜,桂枝易肉桂;肺热者加黄芩、鱼腥草;表症重者加麻黄、杏仁;痰多者加半夏、陈皮。治疗效果:经连服10~20刘,哮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1年内哮喘未见发作者为临床控制,共22例;服10剂后,哮喘及哮鸣音均有减轻者为有效,共18  相似文献   

19.
哮喘一证,临床上以虚实挟杂者多见。对肺肾阴虚,痰热阻肺而致哮喘者,笔者以自拟麦味黛蛤汤治疗,获得满意效果。该方组成:麦冬、五味子、生地或熟地、地龙各15克,青黛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散治疗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芍药甘草散由《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方改制而成。其主要功能为缓急解痉止痛。我们根据哮喘的病机特点,试以芍药甘草散治疗哮喘证35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方药及用法:白芍药30克,甘草15克,共为细朱。每次30克,服药时加开水100~150毫升,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如无煮沸条件加开水后,澄清温服亦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