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腹腔镜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36例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例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时,采取提高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方式,对照组则不做任何调整,详细记录并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ETCO2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二氧化碳蓄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监测PETCO2来进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调整,能有效改善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的蓄积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过监测呼末二氧化碳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对减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蓄积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各30例。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时,实验组提高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对照组不予调整,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通过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能有效减少体内二氧化碳蓄积,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监测PETCO2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的蓄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选择40倒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年龄22~60岁,ASAI~11级,随机分为经腹腔腹腔镜组(L组),经腹膜后腹腔镜组(R组),各20例。选择全身麻醉,分别在气腹前(T0)、气腹后30min(T1)、气腹后60min(T2)、解除气腹后30min(T3)抽取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同时间点记录呼气末CO:分压(PETCO2)。T0至T1时点,两组患者均设定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T1时点至机械通气结束,则依据T1、T2、L时点的PaCO2、pH及即时PETCO2,调节潮气量6~10ml/kg,呼吸频率12~18次/min。结果T1时点:R组PETCO2、PaCO2高于L组,pH值小于L组(P〈0.05);T2时点:两组间PETC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pH值小于L组(P〈0.05);T3时点:两组间PETCO2、PaCO2、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恢复至T0水平。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CO:气腹对全身麻醉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大,但通过加强术中监测,及时调整呼吸参数,进行适度过量通气,可以减轻该影响。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对PETCO2和Paw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肪癌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气束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压力(Paw)的影响。方法回质性分析137例腹腔镜直腑癌切除术的麻醉体会。结果CO2气腹后5,10min,PETCO2、Paw明显升高,气腹后15min达最高值,30min后逐渐开始下降,消气腹后接近气腹前水平。结论采用控制性定容呼吸,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增加呼吸频率,降低潮气量,适当过度通气,可减少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气腹后调整呼吸参数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探讨降低CO2气腹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等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术中各呼吸参数不变;B组:根据呼气末CO2分斥(PETCO2)随时调整呼吸参数。监测两组PETCO2、气道压(Paw)=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PETCO2与Paw都较气腹前升高,但A组PETCO2与Paw升高更明显;B组PETCO2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嗣内;两组同时点比较筹异有非常强著性(P〈0.01)结论渊整呼吸参数可降低腹腔镜手术因CO2气腹而升高的PETCO2减少发生高碳酸血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定压和定容两种模式在老年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定压和定容两种通气模式应用于老年胸科手术时,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全凭静脉快速麻醉诱导下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定容通气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进胸后行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定压模式,压力限定设为双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值,呼吸频率为14次/min;对照组采用定容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4次/min。麻醉机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分钟通气量(MV),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前和术后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根据Fick公式计算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peak、Pmean均下降,术后PaO2升高,△PA-aDO2减小(P〈0.01)。结论老年单肺通气采用定压通气模式有利于肺泡氧合,降低单肺通气对呼吸力学影响和肺生理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ETCO2监测下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变通气量对腹腔镜手术中CO2蓄积的影响。方法建立CO2气腹时,实验组提高呼吸频率(F)和潮气量(Vt),对照组不给予调整,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CO2)和呼气末CO2(ETCO2)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通过调整F、Vt使每分通气量(Vm)增加,能有效减少体内CO2蓄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TCO2监测下通过调整通气量能有效减轻腹腔镜手术中CO2蓄积。  相似文献   

8.
吴月丽  吕雪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401-2403
目的 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对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卧位调整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及监测组,各75例,常规组患者更换体位3 min内行经皮血氧饱和度、潮气量记录,监测组患者同时持续监测PETCO2.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治疗撤除3 h后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血气分析情况.结果监测组较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缩短,VAP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机械通气治疗撤除3 h后心率、呼吸减慢,经皮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卧位时给予PETCO2监测,可依据PETCO2调控呼吸机相关参数、指导撤机程序、及时预警呼吸机故障,使患者更为安全、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何旭东  颜渊  易明亮 《西部医学》2008,20(3):549-551
目的探讨胆囊腹腔镜和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手术可能对颅内压(ICP)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胆囊及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各20例,分别为胆囊组、妇科组,以丙泊酚及异氟醚、维库溴铵及芬太尼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6次/min,术中维持通气条件不变。监测气腹前、气腹与头高位或头低位即刻及气腹后10、20、30 min时CVP、气道峰压(PIP)、平均动脉压(MAP)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结果胆囊组:气腹后CVP、PIP、MAP无明显变化,PETCO2显著升高(P〈0.001);妇科组:气腹后CVP、PIP、MAP及PETCO2均显著升高(P〈0.001),CVP与PIP变化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胆囊腹腔镜手术中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对颅内压影响较小;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中心静脉压明显增高,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全麻下施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双管喉罩组(P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观察记录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气腹时间、拔管(罩)时间、苏醒时间、Pmax、Pmean、VT、MV、PETCO2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LM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T组(P〈0.05)。结论:PLMA通气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萍  郑良杰  郝国明  佘赛娟 《广东医学》2006,27(7):1056-105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全部病例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测定气腹前、CO2气腹后5,15min及放气后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各项参数。结果 CO2气腹后5,15min的MAP,HR,PETCO2,PaCO2气道峰压各项参数较气腹前、放气后10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和循环有严重影响,因此术中应严密监测呼吸和循环的变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王永花 《当代医学》2014,(12):51-5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和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和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各指标分别为(17±5)次/min、(85±15)次/min、(7.45±0.22)、(36.5±6.5)mmHg、(92.2±14.5)mmHg、(97.1±8.5)%,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并发气压肺部损伤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症状。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盛  吴艺  穆学伟  杨鹏飞  裴寒 《西部医学》2022,34(12):1802-1806
探讨徒手心肺复苏(CPR)和机械辅助CPR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抢救的108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徒手CPR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1年6月采用机械辅助CPR的5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替代徒手心脏按压。两组均建立高级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比较两组的CPR成功率及CPR持续时间。比较两组CPR成功患者在CPR 15 min和30 min的脑血流灌注、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血乳酸水平。结果 研究组CPR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PR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CPR 15 min和30 min,研究组的平均脑血流速度、平均脑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aO2和PETCO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S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徒手CPR相比,机械辅助CPR的抢救成功率更高,可更快恢复脑血流灌注、改善低氧血症,减少心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CO2气腹前后呼吸循环功能和血气的变化,将其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本院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20例,ASAⅠ~Ⅲ级,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术中控制呼吸,调整呼吸频率(RR)和潮气量(VT),调整呼气末CO2(PETCO2)在35~40mmHg,气腹后加用5cmH2O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患者气腹前、气腹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和手术结束放气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aw)、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PETCO2;在相应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碱剩余(SBE);根据血气分析和监测结果计算出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PETCO2)。记录术后24小时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结果 HR于气腹后2小时、3小时时较气腹前有明显升高(P〈0.05);CVP气腹期间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Paw气腹后各时点明显高于气腹前(P〈0.01);AADO2在气腹后1小时和2小时增大(P〈0.05);Pa-PETCO2气腹后1小时较气腹前增大(P〈0.05);VCO2于气腹后各时间点及手术结束时均高于气腹前(P〈0.01);SBE于气腹后1小时至手术结束均负值增大(P〈0.05);其余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4小时VAS评分静息时(2.2±0.7)分,活动时(2.7±0.9)分。结论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呼吸循环功能,能避免高碳酸血症,维持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稳定,同时加强术后镇痛,有利于腹腔镜前列脉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全麻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治疗病态性肥胖时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肥胖患者行择期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平均体重(102.3±27.1)kg,平均体重指数(BMI)37.2±6.1,ASA Ⅰ~Ⅱ级.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控制呼吸,调整呼吸频率(RR)和潮气量,控制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在35~40mmHg,外科医生根据手术视野暴露情况调整气腹压力于10~15cmH2O.观察18例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5min、30min、1h、2h和放气后5min时的BP、HR,记录上述除麻醉前外的各时点的Ppeak、PETCO2,并于相应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SBE,通过血气分析和监测结果计算出VCO2、A-aDO2、Pa-PETCO2.结果 SBP与麻醉前相比在气腹前降低,在气腹后30min、气腹后1h时升高(P〈0.05);Ppeak在气腹后5min、30min、1h、2h与气腹前相比均有明显增高(P〈0.01);PETCO2和PaCO2在根据监测适时调整呼吸参数的情况下各时点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aO2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各时点均有所降低(P〈0.05);A-aDO2在气腹后5min、30min、1h时增大(P〈0.05);VCO2在气腹后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升高,且逐渐增大(P〈0.05);Pa-PETCO2在气腹后30min与气腹前相比有增大(P〈0.05).结论 腹腔镜袖套式胃减容术的肥胖患者,气腹使Ppeak明显升高,O2在肺部的交换减少,VCO2增大,但在合理调整呼吸参数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流动力学、PETCO2、PaCO2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吉林医学》2011,(21):4301-4302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气管内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CSEA)和全身麻醉组(GA),监测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结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CSEA)在麻醉后和气腹后的循环波动较明显,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腹后明显升高;全身麻醉组(GA)的各项指标稳定,气腹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全身麻醉时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所以长时间手术者以选用气管内全身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17.
刘静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474-247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6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60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呼吸频率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血气指标以及呼吸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英  王丽娜  蔡姝  李健  杨建平 《上海医学》2006,29(10):725-727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监测68例患者全麻腹腔镜手术中潮气量(VT)和PETCO2,观察腹腔充气前、后VT及PETCO2的变化,同时比较静脉复合全麻(静脉组)、静吸(异氟醚)复合全麻(静吸组)及加吸氧化亚氮(N2O)静吸复合全麻(加吸N2O静吸组)对VT和PETCO2的影响。结果充气后各组VT均显著降低,PETCO2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1)。充气前,静脉组与静吸组PETCO2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均高于加吸N2O静吸组(P值均<0.05);充气后,静吸组的PETCO2较静脉组增高(P<0.05),但两组与加吸N2O静吸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VT随着气腹的增加明显下降,调整VT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此外,全麻方式的选择也可显著影响腹腔镜手术中VT及PETCO2的改变,加吸异氟醚或N2O复合静脉全麻会使PETCO2进一步升高。因此,PETCO2监测是腹腔镜手术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二氧化碳的影响,寻求适宜的麻醉方式。方法:随机选择60例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组1使用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组2使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机械通气。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气腹后10,30,60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并随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组1PETCO2明显高于组2(P,BP,HR,RR在观察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1术中低血压、CO2蓄积发生率明显高于组2(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尤其在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  相似文献   

20.
吕庆孟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26-27
目的研究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应用于婴儿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需行手术的婴儿50例,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喉罩麻醉、B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导管置入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导管拔管及清醒时间。结果 A组各项指标(除了导管置入前后PETCO2外)均明显优于B组,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操作简单、拔管时间短,但导管置入前后PETCO2升高,必须进行气体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