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常州市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调查常州市3个县(区)的1~7岁流动儿童五苗接种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郊区流动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低于90%,多因素分析显示,流动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与现居地性质、户籍地、儿童出生场所、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工作性质、家长对预防接种认识、预防接种通知方式、预防接种服务质量等因素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大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加强郊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队伍建设,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北京市昌平区流动人口特点及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对策.方法 对近年来昌平区预防接种情况、相应传染病发病率、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情况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明显高于该地人口,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及各种疫苗调查接种率均低于该地儿童.结论 流动人口为昌平区传染病发病的重点人群,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较低,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调查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影响免疫接种的多种因素。结果共调查322名流动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为80.12%,低于本地常住儿童的接种率(97.83%)。男童、女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流动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苗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居住在镇区的流动儿童单苗接种率、五苗全程接种率高于居住在郊区的流动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流动儿童的免疫状况与其户口登记情况,每年是否回原籍、父母文化程度、母亲有无稳定工作、家庭人均年收入、预防接种通知方式、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状况及家长认为预防接种单位服务质量等因素相关。结论沈高镇流动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较低,流动儿童居住场所不稳定为直接原因。应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消除流动儿童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学龄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对1996-2002年出生的1 734名流动儿童逐村、逐户调查常规"四苗"及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各苗预防接种情况.[结果]流动儿童建证率较本地常住儿童为低(P<0.01).12~24月龄常规"四苗"及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各苗初免及加强接种率普遍较低,除乙肝疫苗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是当前计免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赵刚  展向阳 《现代保健》2009,(24):178-178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加。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已成为当前预防接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水平、降低流动儿童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结合新蔡县当地的情况,对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温州市8月龄~4岁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MV)初免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儿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调查温州市1 167名流动儿童和监护人的人口学特征、MV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监护人知识、态度、预防接种服务及利用情况,分析MV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V初免和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3%、69.2%,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长的工作时间、胎次、预防接种的信息来源、是否了解预防接种、有无必要接种、接种前主动告知医师孩子的健康状况、持有预防接种卡、证为流动儿童MV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温州市流动儿童MV初免及时接种率较低,监护人及时免疫意识和免疫服务有待加强,并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MV初免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为制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0~6岁的本市和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乙肝疫苗、卡介苗和麻疹/麻风疫苗外,流动儿童其余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低于本市儿童;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及时率均低于本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提高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和及时率,消除可能存在的免疫空白,还需建立健全制度,加强部门合作和经费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同时,定期查漏补种,加强宣传,提高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计划免疫是我国现阶段传染病预防控制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较常住儿童低,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而且病情较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已成为计划免疫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中流动儿童的特点发现,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掌握流动儿童的真实数量和免疫状况、流动儿童免疫通知困难、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力度不够。提出可采取的措施:加强政府与学校、社区等各部门配合,加强宣传,改进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2年江都城区流动儿童"五苗"接种情况,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个居民社区流动儿童进行现况调查。结果省内他市流入本地占很大比例,为45.18%,流动儿童家长的计划免疫知识参差不齐",五苗"接种率95.68%。结论落实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对流动儿童齐抓共管是关键,可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流动儿童"五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居住3个月以上的0~6岁非深圳户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820名为调查对象,在流动儿童主要聚集地、出租屋入户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为73.41%~83.17%,"九苗"全程接种率为76.17%。大年龄组的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偏低。影响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包括: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等。结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不容乐观,解决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关键在于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接种门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等措施,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增加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万家进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61-2462
目的评价福建省政和县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促进全县免疫规划工作平衡发展。方法利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比值(R值)等方法,对政和县2010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全年平原区和高山区报告接种率均达99%以上,平原区估算接种率为100.92%~103.93%,高山区为81.51%~90.42%。D值评价,平原区5项指标为可信,高山区为不可信或可疑;高山区R值3 BCG/OPV和3 BCG/DPT为0.93和0.94,均为可疑,可信度较差。综合评价平原区报告接种率为可信,高山区报告接种率为可疑或不可信。结论要做好流动儿童摸底登记及管理工作,加快省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加强预防接种人员管理和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强高山区经济落后地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部分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探讨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接种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0年1月1日~2005年8月31日出生的近3000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开展调查,同时调查3个县、12个乡(镇)的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和预防接种机构服务人员.结果 流动儿童平均建预防接种证率为81.2%;≥1岁流动儿童5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B Vaccine,HepB)、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率均<60%,4种疫苗(5种疫苗中除外HepB)全程免疫覆盖率为44.9%,5种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25.8%,卡痕率为86.2%.结论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不容乐观,解决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关键在于政府重视,加强立法,多部门合作,针对性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信息化及短信预约使用常态化后,顺昌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变化情况,探讨预防接种信息化及短信预约使用对接种率的影响。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2次入户开展疫苗接种及时率调查,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比较分析。结果预防接种信息化及短信预约使用常态化后,8种基础免疫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有提高;6月龄后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有提高;6种加强针接种率均提高;上传接种信息和发送短信频数逐年增加。结论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运用网络技术科学管理是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整体效益、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郧县相关部门推行目标管理,采取经常性主动搜索、加大宣传力度、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在定点接种的基础上,采取上门服务、巡回接种及查漏就地补种的方法提高接种率。通过实施综合管理措施,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现漏种对象,还能与儿童家长面对面交流,深入普及免疫规划知识,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焦作市2004/2005年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情况,为消灭脊灰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接种率现场快速调查评估。结果第一、二轮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7.5%、98.4%,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8.0%、100.1%;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7.2%、95.5%;结果显示:接种率农村高于城区,常住儿童高于流动儿童。结论本次强化免疫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要加强城区预防接种门诊和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加强广泛宣传,提高居民预防接种知晓率和主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辖区外来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辖区1岁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各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利用调查问卷形式分析流动儿童迟种漏种的原因。结果辖区流动儿童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五苗全程覆盖率为83.7%,低于常住儿童的97.6%。造成迟种漏种的主要原因为非产房接生、儿童流动性大。结论政府参与,多部门协助,加强安全接生、计划免疫的宣传、落实入园入托查验证制度;加大到辖区地段查漏的频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泉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成效,分析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调查,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流动儿童疫苗建卡率、建证率及各单苗基础针接种率均达95%以上,加强针均达到90%以上,其中建卡率、"五苗"各单苗接种率和HepA、MCV2、JE2接种率已接近本地儿童;迟种是不合格接种的主要原因;孩子生病是漏种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地类型、儿童出生地是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泉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成效显著,应针对不合格接种和漏种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加强逾期未种儿童及时催种,加强农村的流动儿童管理,加大卫生院产科管理力度,提高疫苗的有效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永城市常规免疫监测现状。方法对2001年-200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乡级报告的及时率和完整性均为100%,2001年-2005年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9%,而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相差较大。D值显示:2001年、2002年可信,2003年可疑,2004年、2005年不可信。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数据存在偏高,主要与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不完善和部分乡、村的工作薄弱有关。应加强培训,做好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报告接种率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入园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探讨提高接种率方法。方法调查2010年新入园流动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流动儿童持证率92.2%,建卡率38.2%,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持证率和建卡率呈上升趋势。基础免疫单苗接种率BCG、OPV、DPT、MV(MR,MM)、HepB、JEV-1、MenA、HepA分别为97.7%、91.1%、91.1%、96.2%、90.0%、71.1%、74.0%、64.7%;五苗、七苗接种率分别为82.5%和69.7%;加强免疫接种率DPT、MV(MM,MMR)、JEV-2分别为75.0%、86.4%、71.5%。结论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低,应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开展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1~6岁流动儿童536名,接种率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统计判断。结果建证率90.86%,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率分别为79.48%、75.56%、64.18%、64.74%、78.17%,五苗全程接种率57.84%。结论流动儿童各种疫苗的接种率较低,流动儿童管理不到位,家长缺乏免疫预防相关知识,预防接种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