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8例子痫前期孕妇,102例正常妊娠孕妇的ACEI/D,ACTM235T,AT1RA1166C位点多态性。结果 子痫前期组ACEDD型占48.3%(P〈0.05,优势比[OR]2.04),Ⅱ型占8.6%(OR0.34),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相比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加(P〈0.01,OR1.9)。AGTM235T,AT1RA1166C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无明显相关。子痫前期三个基因的基因型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结论 ACEDD型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风险,ACEI/D,AGTM235T,AT1RA1166C多态性在子痫前期发病危险性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cy水平及其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32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236例,重度84例)和320例正常同期妊娠妇女血浆tHcy水平,同时用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叶酸水平,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浆tHcy水平为(11.65±3.54)μmol·L^-1,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6.73±2.58)μmol·L^-1](P〈0.01),且重度患者[(16.57±5.21)μmol·L^-1]显著高于轻度患者[(10.48±4.11)μmol·L^-1](P〈0.01);血清叶酸水平子痫前期组[(11.82±3.67)n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4.71±3.89)nmol·L^-1](P〈0.01);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子痫前期组[(338±91)p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406±88)pmol·L^-1](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tHcy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浆t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或功能衰竭;该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病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按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八年制医学院校妇产科学教材标准分期,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重)、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4.
子痫前期-子痫患者TM及IL-6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痫前期-子痫患者10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50例,子痫组50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TM和IL-6水平。结果 (1)子痫前期组和子痫组TM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子痫组TM和IL-6水平较子痫前期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TM和IL-6呈明显正相关(r=0.762,P=0.001)。结论 TM和IL-6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M和IL-6在子痫前期-子痫发病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重度子痫前期于妊娠34周之前发病者,称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孕产妇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可伴有孕产妇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损伤及脏器功能衰竭,多数发生在孕妇怀孕的晚期、分娩时,其子痫发生率约为3%~8%,少数出现在患者分娩中或分娩后[1]。本文回顾性分析晋城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中的一种类型,如果不能把握好终止妊娠的时机,进一步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子痫,抽搐、昏迷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出现母婴生命危险。子痫前期是妊娠20周以后,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蛋白尿(+-++++)、可伴有头痛、头晕、眼花、上腹部不适等。  相似文献   

7.
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间101例子痫前期病例的有关资料,根据孕周将其分为早发组(〈32周),晚发组(≥32周),比较两组疾病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与晚发组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围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痫前期的发生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围生儿的结局有明显相关性,选择适当病例期待治疗,可以延长孕周,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8.
47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共收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47例。经过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是产科最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危胁母儿健康的疾病[1]。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处理仍以对症治疗和终止妊娠为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2]: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1目的目的在于防止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病死率,以利改变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0.
子痫的预防探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030013)曹玉莲,王莉太原市传染病医院郝耀仙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彦英子痫是引起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妊高征发展的严重阶段。现将1984~1991年14例子痫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资料与结果一、一般资料:1984年3月~1991年12月分娩总数8891例,子痫14例,占1.5%,其中住院期间发生的子痫11例,占78.6%,年龄18~28岁,平均25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1+2~41周,阴道分娩4例,剖宫产10例。二、产前检查情况:产前检查≥8次11例,占78.6%,三次以下3例(均为重度妊高征)。三、子痫发生与妊高征类型的关系:轻、中、重妊高征分别为526例、146例、139例,子痫发生分别为6例、1.1%,l例、0.7%,7例、5.0%。四、子痫类型及分布:14例子痫中,产前子痫3例,占21.4%,产时子痫7例,占50%(第二产程子痫3例),产后子痫4例,占28.6%(均为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五、子痫发生时的情况:自觉症状头痛12例,占85.7%,血压13例达重度妊高征22/14.7kPa,1例过中度妊高征18.6/12kPa(基础血压13.3/8kPa),子痫发  相似文献   

11.
余肇粲  俞新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64-2265
高血压前期是指血压水平处于(120—139)/(80~89)mmHg(1mmHg=0.1333kPa)范围,高血压前期的人群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而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2]。我们对浙江省乐清市教师9978例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前期患病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β-纤维蛋白原-455基因,分析其基因多态性及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型长度多态性对2007年1至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6例子痫前期患者和98例正常孕妇进行不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型分析,并观察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情况。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者(P〈0.05)。β—FIB-455G/A基因多态性GA+A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GG等位基因者(P〈0.05),可见A等位基因与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A等位基因频率及GA、AA基因型在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β—FIB-455G/A基因多态性A等位基因可能不是子痫前期的遗传易感基因,但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利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08-22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高危因素、并发症及其与母婴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初产妇185例(占63.8%),经产妇105例(占3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居民98例(占33.8%),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192例(占6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P<0.05).文化程度低,多无系统产前检查(F=13.8,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率明显增高(F=8.5,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χ^2=11.7、30.6、23.6、17.7,均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组(χ^2=8.0、5.7、11.8、5.27,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组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χ^2=29.5、14.7、12.0、29.3,均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组(χ^2=20.1、10.8、14.4、4.6,均P<0.05). 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探讨二者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和23例正常妊娠孕妇血清HGF、AngⅡ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145.7±17.2)pg/mL]、子痫前期组[(141.6±16.0)、(135.0±14.3)pg/mL]血清HGF水平较对照组[(211.6±20.8)pg/mL]降低(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97.5±11.0)ng/mL]、子痫前期组[(119.7±13.9)、(135.4±19.2)ng/mL]血清AngⅡ水平较对照组[(45.6±9.4)ng/mL]明显升高(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血清AngⅡ水平逐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HGF水平降低,血清AngⅡ水平逐渐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痫前期-子痫患者10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50例,子痫组50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和子痫组患者血清CysC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子痫组患者血清CysC和TNF-α水平较子痫前期组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和TNF-α呈明显正相关(r=0.786,P〈0.01)。结论血清CysC和TNF-α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TNF-α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肾损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脂蛋白(a)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关系。方法测定子痫前期孕妇患者80例(轻度子痫前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各40例)和同期正常孕妇30例的IP(a)、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浆浓度。结果子痫前期组患者LP(a)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P〈0.05),且子痫前期程度越重,其血浆LP(a)水平越高(P〈0.01);血浆LP(a)水平与其他血脂无相关性。结论LP(a)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占全部妊娠疾病的5%~10%,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根据国内外对于HDP的分类诊断标准,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1]。HDP在早期主要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严重  相似文献   

18.
子痫前期3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度子痫前期尚无彻底有效的防治药物,及时准确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0例子痫前期孕产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痫前期为一继发于血管痉挛和内皮活化所致器官灌注减少的妊娠特异性综合征。重度子痫前期是其中分类之一,是指血压≥160/110mm Hg、尿蛋白(+)~(+++),头痛、视觉障碍、持续上腹不适,需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发生,治疗原则为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16例按病情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92例(A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24例(B组),另选择健康孕妇172例(C组),比较三组孕妇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结果中的各指标,评估心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B组左心各径线明显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7、3.787、2.691、2.371,均P<0.05);而收缩期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3、1.217,均P>0.05);舒张期指标[每搏输出量(S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1,P<0.05);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2,P<0.05).A组较B组左房增大更为显著,比较LV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8,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形态改变以左房室腔的增大、室壁及室间隔增厚、心包积液为主,伴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个别病例心室收缩功能轻度受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心血管损害程度超过晚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