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TPVB组和ESPB组,各30例。TPVB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超声引导下TPVB,ESPB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超声引导下ESP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咳嗽状态下的疼痛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静息状态及咳嗽状态下,TPV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ESPB组(P<0.05)。TPVB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ESPB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优于ESPB,但两种阻滞方式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单孔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4月本院肺癌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三孔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单孔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基础指标、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疼痛度、创伤应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d、术后3d、术后5d的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分值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皮质醇、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经单孔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与创伤应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符合全身麻醉。对两种麻醉方式下术后镇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在术后12 h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1 h、4 h、12 h、24 h、48 h疼痛VAS评分及补救镇痛次数上,观察组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实施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取得良好术后镇痛效果,对于进一步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注射三种不同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至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7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1、B2、B3三组, 分别于术前15 min予以10、20、30 μg/kg酒石酸布托啡诺组。记录患者给药后10 min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6、12、24、48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的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 舒适度评分(BCS);术中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一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10 min时, B2组、B3组的Ramsay评分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24 h, B3组静息状态NRS评分小于B2组、B1组, B2组小于B1组(均P<0.05);术后6、12、24 h, B2组、B3组术后活动状态NRS评分小于B1组(均P<0.05);术后6、12 h, B3组活动状态NRS评分...  相似文献   

5.
陈恭  肖水源 《现代养生》2023,(10):736-73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组间年龄、体重、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TAPB,其中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2、6、12h,观察组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观察组48h按压镇痛泵次数、自控静脉镇痛(PCIA)输注总量、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TAPB患者采取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进一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利于术后快速恢复,尽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康复指标,术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5 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NSCLC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水平,并进行跟踪随访,详细记录2组患者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3 d及7 d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及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择期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2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 每组40例, 术毕分别行腰方肌阻滞+静脉镇痛(QLB组)、腹直肌鞘神经阻滞+静脉镇痛(RSB组)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静息及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术后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率、皮肤瘙痒发生率,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QLB组、RSB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活动VAS均明显低于PCIA组, 且QLB组各时点VAS低于RS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LB组术后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均P<0.05)。QL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PCIA组、RSB组,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IA组、RS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RS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PCIA组(均P<0...  相似文献   

9.
刘方艳  蒋赛珍  陈梅 《医疗装备》2023,(22):149-150+153
目的 探讨低频电穴位刺激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镇痛,观察组术后应用低频电穴位刺激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舒适程度[采用布氏舒适评分法(BCS)评估]及术前1 d和术后1、3、7 d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结果 术后6、12、24、48 h,两组NRS评分逐渐降低,BCS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穴位刺激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程度,提升舒适度,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妇科开腹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72例择期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镇痛组(实验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两组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实验组关腹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患者的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记录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及生命体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下降,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传统PCIA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晓 《医疗装备》2020,(2):86-8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于医院行腹部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P组行自控镇痛(PCIA),TAP组行PCIA联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QLB组行PCIA联合QLB,TAP组和QLB组均于术前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麻醉,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3组的疼痛情况及舒芬太尼用量。结果术后3、6、12、24、36、48h,QLB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48h,QLB组NRS评分均低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12、13~24、25~48h,QLB组和TAP组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12、13~24、25~48h,QLB组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作用时间长,药物用量少,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埃克替尼联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血清中PTX3和CCL20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并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埃克替尼联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血清中PTX3和CCL20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7.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8%(t=7.420,P=0.006);另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X3和CCL2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无差异(χ~2=0.000,P=1.000)。结论埃克替尼联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下调血清中PTX3及CCL20水平,进而抑制肿瘤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术后镇痛药吗啡通过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及吗啡PCIA用药剂量的最佳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PCA)的对比研究,探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镇痛(PCIA)与持续硬膜外镇痛(PCEA)的用药剂量差别、血药浓度差别、副作用的防治。结果PCIA组与PCEA组均达满意镇痛,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未出现成瘾性。在VAS评分接近时,PCIA组吗啡血药浓度明显高于PCEA组。结论吗啡在持续靛脉与硬膜外镇痛效应相同时血浆吗啡浓度差异明显,吗啡在短期行PCIA或PCEA均安全有效,药物成瘾发生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耐预先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的使用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特耐预先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2,4,8,12小时疼痛程度。结果: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吗啡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特耐预先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可以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吕月婷 《医疗装备》2018,(12):22-23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对缓解肺癌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肺癌患者,均接受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治疗能有效缓解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QLB联合PCIA,对照组给予PCIA。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宫缩疼痛评分及术后疼痛管理指标,快速康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12 h、24 h、48 h静息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术后8 h、12 h、24 h、48 h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术后4 h、8 h、12 h、24 h、48 h宫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 h内PCIA给药总量、术后48 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首次按压PCIA泵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补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行走时间、首次进食普通食物时间和首次哺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联合PCIA的多模式镇痛相比单纯PCIA对切口痛及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更佳,可促进产妇术后快速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2021年9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为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模式的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track surgery,FTS)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NRS评分。结果从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上看,研究组要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心律失常、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研究组要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前NRS疼痛评分上看,两组患者的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1d、第3d、第7d研究的NRS评分上看,研究组都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住院时长,减轻术后痛感,促进患者的身体早日恢复至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6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多孔组(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75例)和单孔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85例),并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3 d免疫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单孔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多孔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多孔组;切口长度短于多孔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外周血CD4+、自然杀伤细胞(NK)百分比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均降低,但单孔组均高于多孔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降低,且单孔组均低于多孔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与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开胸组(55例)和胸腔镜组(55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与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CRP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3d?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可显著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机体康复,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价值优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10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NRS评分法指导镇痛护理。比较2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不影响睡眠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SAS、SDS评分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RS评分指导镇痛护理能明显降低日间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