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京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已经1个月了,从监测数据来看,次均医疗费用、次均药费等指标都在下降,而且降幅超过预期。”在8月12日举行的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了北京市医药分开的制度设计思路及试点情况。方来英说,与其他省(市)多以县级医院为突破13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不同,北京是从三级甲等医院开始的。7月1日,北京医药分开试点在北京友谊医院启动,该院1500余种药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药分开1个月后,次均医疗费用由450元下降到380元,次均药费的降幅也在30%以上,医药分开的改革影响了医生的行为和医院的药品供应导向,药品使用总量下降,药占比从原来的58%下降到50%以下。  相似文献   

2.
张依彤  马原  杨练  孙群  李佳 《现代预防医学》2021,(18):3353-3357
目的 评价四川省省管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对比政策前后,从医疗服务提供量、服务效率、医疗服务收入与结构、患者医疗负担变化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进一步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探究政策的瞬时效应。结果 政策实施后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增长130.35万人次,出院人数增长8.71万人,平均住院床日缩短1.09 d;医院总体医疗收入增长24.93%,药品收入占比下降7.83个百分点,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增幅达62.43%,占比位居第二。门诊与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下降明显,但整体次均医药费分别较改革前增长12.58%、10.39%。断点回归模型显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及占比、门诊患者次均药品费、住院患者次均药品费及占比于政策实施节点均出现明显向下的跳跃。结论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作用效果明显,药占比得到一定控制,医疗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医院医疗服务量增加,服务效率有所提高,但患者医疗负担未见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收入和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2009—2012年为干预前,2013年为干预期,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干预组,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对照组;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医院统计报表和新农合报表、2010—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采用基于回归的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改革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和护理费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增加财政补助;在医院收入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药品收入减少332.6万元、医疗收入增加1 075万元,财政补助没有显著变化;在医疗费用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减少3.51元、次均门诊诊查费用增加2.23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减少133.50元、次均住院诊查费用增加62.01元、次均住院护理费用增加69.72元,门诊和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县级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了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损失,门诊需通过政策外项目费用调整来弥补损失。医药分开改革没有减少试点医院业务收入,但对医院和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收入部分的影响。方法:利用参与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363家公立医疗机构2016年1月—2019年12月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合多重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对改革前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技术劳务收入及其占比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社区的技术劳务收入较改革前分别增长了105.4%、119.7%和318.3%,其占比分别增长了5.91、6.44和5.87个百分点;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社区技术劳务收入较改革前分别增长了26.2%、18.3%和11.6%,其占比分别增长了2.31、2.03和0.84个百分点。结论:北京市两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各级别医疗机构技术劳务收入的增长,医疗费用结构得到优化。建议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视,健全医疗服务行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数字     
46.6% 北京友谊医院去年7月1日在北京市率先启动医药分开试点,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试点启动一年来,患者门诊次均自付费用减少50多元,医院药占比从改革前的56.4%下降到46.6%。另外,北京友谊医院在7月建立住院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住院咨询,办理住院登记,进行院内床位调整,给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广西公立医院的运营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2017年广西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医院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人均药费、检查费占比及不同收入项目占医院总收入比重情况。[结果]①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药占比下降,门诊药占比由2014年的45. 6%下降至2017年的39. 6%,住院药占比由34. 8%下降至28. 4%,而人均检查费占比逐年上升;②门诊及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在2017年药品零差率政策全面铺开时,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明显反弹;③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医生工作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负担较重;④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无法弥补药品零差率政策带来的政策性亏损。[结论]药品零差率改革初见成效,但次均医药费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需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及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北京市T医院两次改革前后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数据,构建多断点回归模型。结果:北京市两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效控制了住院患者费用的增长趋势,优化了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医药分开改革降低了药占比和耗材比,医耗联动改革显著降低了耗材比。结论:北京市两次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但医疗服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仍是北京市未来公立医院费用改革的重点,通过推动DRGs和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可以有效调整控费措施对医疗保障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二三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为改善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二三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后的收支变化及补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二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增长率明显下降,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支出增长率下降明显,但三级医院医疗支出增长率下降不明显。改革后二三级公立医院平均收支结余率分别为-2.11%和-4.12%,二级医院比改革前上升0.82个百分点,三级医院比改革前下降1.46个百分点。肿瘤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医疗服务补偿率分别仅为6.59%和-36.66%。结论: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收支结余有下降的趋势,不同类型医院的医疗服务补偿率和财政补偿率差异明显。需加快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发生政策性亏损的医院,维持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对医院医疗收入总额和医疗收入结构的影响,为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背景下三甲公立医院运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研究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一年的医疗收入总额及医疗收入的结构变化。[结果]药品零加成后湖北省某三甲医院的医疗收入总额同比增长26. 27%;患者数量的增长对门诊及住院收入影响的比例分别是89. 80%、73. 38%,其对收入的贡献率大于次均费用的增长;在门诊和住院收入中,药品收入分别下降4. 66%和6. 66%,药占比下降明显,但未达改革目标。[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后,医院的整体运营平稳,患者数量增长是门诊和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药占比下降,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技术、治疗占比提高,医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取消药品加成对患者医疗负担以及医院收入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药品改革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样本市2011-2015年试点医院与非试点医院的面板数据,应用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执行后,患者次均门诊费用下降46.76元(P 0.05),次均住院费用上升74.78元(P=0.82);次均门诊、住院药费分别下降28.42元(P 0.01)和236.69元(P 0.05);试点医院各项收入未显著变化,门诊、住院药占比显著下降(P 0.05)。[结论]样本市取消药品加成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实现了医院的收入平移和结构优化,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策效果还需完善配套制度措施,综合施策提升医改整体宏观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南京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南京市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前后医疗费用数据的测算调研,模拟分析医保基金支出等重点指标的变化。结果:已试点的江宁区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个人负担率住院持平、门诊有升有降。经模拟测算,即将推进改革的其它4个区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次均门诊费用均有所下降,次均住院费用上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下降3.21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医保统筹基金增加支出占实际基金支出的7.74%。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减轻了患者个人负担;医保基金支出增加,风险有待防范;医药价格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医疗技术和医护服务价值得到体现,补偿率偏高地区个人和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均增加。建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分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城乡统筹相结合,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某中医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分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三甲中医院不同类别药品费用的影响,讨论药品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政策前后的西药费、中成药费及中药饮片的次均费用及药占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政策实施后,次均门诊药品费及次均住院药品费分别下降3.98%、2.67%,均次门诊药费比、均次住院药费比均大幅下降6.20%和7.65%,次均中成药费、次均西药费比、次均中成药费比都明显降低(P<0.05),而次均中药饮片费比明显增加(P<0.05),但是住院中的次均西药费比(25.43%)远远高于次均中药饮片比(2.13%)。结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减轻了患者药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医药的竞争力,推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中药占比仍偏低,还需促进中西药相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肿瘤专科医院医保人群收治产生的政策影响,为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和调整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间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某肿瘤医院医保的门诊、住院、特种病的服务利用情况,以及其中药占比和患者自付比等在改革后的即时变化和趋势变化。结果:肿瘤治疗存在相对特异性,肿瘤专科医院的既往住院药占比介于49.31%~49.96%之间、实际补偿比介于57.05%~63.57%之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案例医院医保人群的费用负担水平出现即刻变动并且呈现趋势变化,门诊人群次均费用的改革变化为-4.33元/月、实际负担率的改革变化为-2.32%/月;药占比下降,改革后门诊与住院药占比分别出现4.63%、2.98%的下降;材料占比有所升高,改革后门诊与住院材料占比分别出现0.22%、1.17%的上涨。结论:改革减弱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减轻了患者负担,但肿瘤治疗存在刚性需求,对医院财务以及基金会带来相对大的冲击,并且需要考虑费用平移后费用去向的临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四川省城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16-2017年四川省223家城市二、三级公立医院院均医疗服务数据,分析政策实施后医疗服务及效率、医疗收入及结构和医疗费用变化情况。结果政策实施后三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和住院人数分别增长4.42%和5.38%。而二级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变化不明显,住院人数增长2.60%,平均住院日延长2.12天;二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分别降低1.38%和3.11%,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分别降低4.03%和4.86%,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类收入增长明显;二、三级医院次均医疗费用变化不明显。结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效果明显,药占比降幅大。三级医院服务量增加,二级医院效率降低;三级医院药品收入影响大,但调节能力较强;次均医疗费用控制较好,患者负担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通过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来减少患者的医疗总费用。方法实施药品集中供应改革。结果实施药品集中供应改革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药费、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费、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床日费用较改革前大幅度减少。结论药品集中供应是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疆某县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其经济运营数据的影响.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经济运营相关数据.结果 该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总收入与医疗收入增加.而药品收入呈现下降趋势,财政补助增加.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下降23.90%.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显著增加,均次药费下降明显,但出院次均费用增加.结论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缺乏经济保障,有待加强,医务人员积极性与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分析浙江省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其经济运营数据的影响。方法: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相关年份的"浙江卫生年鉴"提取县级医疗机构经济运营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结果:浙江省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总收入与医疗收入仍稳步增加,而药品收入已呈现略下降趋势,财政补助增加,一定程度弥补了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减少。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下降8.39点,药品费占医疗收入比重也略有下降。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及均次费用都有增加,但均次药费下降明显。结论: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使得药占比显著降低及患者均次药费下降,一定程度实现了政府设计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4 - 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变化情况,为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贵州省185所公立医院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对贵州省公立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收入的结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014 - 2018年贵州省公立医院药占比逐年下降,门诊收入中药品收入结构变动度贡献率为23.77%,呈负向变动,住院收入中药品收入结构变动贡献率为23.97%,呈负向变动。结论 药品价格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有影响,建议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科学的药品补偿机制,提高技术性服务收入。  相似文献   

19.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琦带领柳州医改团队,用短短一年多时间,打造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柳州样本",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平均药占比回落至35%以内;公立医院利润率继续保持增长的基础上其收入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医务人员的平均收入较改革前有所提高;老百姓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认可度提升,门诊和住院患者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北京市中医类医疗服务及收入的影响。方法:基于北京市39家中医类医院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基于分段回归的多元间断时间序列模型。结果:北京市两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中医服务收入及服务量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之后,北京市二、三级中医类医院针灸、推拿收入以及中药饮片收入占比明显增长,但针灸科和推拿科的门诊人次数显著下降。结论:北京市医药分开与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总体上促进了中医医疗服务收入的提升,促进了中药饮片的使用,但也为中医服务设起了一道价格门槛,合理控制门槛高低,使中医药能惠及更多群众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