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血液透析技术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毒物中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但因受诸多条件限制 ,小儿血液透析至今尚未广泛开展[1 ] 。我院 1 994年 4月~ 2 0 0 0年 2月 ,共为 34例 1 4 4人次肾功能衰竭及药物中毒等患儿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 ,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病人中 ,男 2 5例 ,女 9例 ,年龄 1 0个月~ 1 5岁 ,平均年龄 7.3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2 5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 5例 ,药物或食物中毒 4例。痊愈 1 6例 (47 0 6 % ) ,好转 1 3例 (38 2 4 % ) ,死亡 5例 (1 4 7% )。无 1例死亡与透析有关。2 病情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与肾脏病理的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2009年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64例中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对其临床特点、肾脏病理与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9.1%(24/264),2例进行血液透析,22例采用非透析疗法。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4例;2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肾功能接近正常。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好,早期发现急性肾衰,纠正可逆因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及时肾活检,能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临床作用及护理.方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交替进行:治疗8例药物、毒物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同时进行:治疗10例尿毒症患者.结果药物、毒物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8例患者中,7例治愈,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1例.尿毒症的10例患者中,经过6~8次HP+HD后,患者睡眠、食欲、皮肤瘙痒症状及营养状况明显改善,3例甲旁亢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显著下降,2例心包炎患者的心包积液消失.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药物、毒物中毒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必要治疗手段.2种方法联合应用起到优势互补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中毒症状,对预防透析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爱群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944-944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 ,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人也在递增。本文就晚期肾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 2 8例的血液透析与 30例非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进行临床治疗的对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老年晚期肾衰患者 2 8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6 0~ 82岁 ,平均年龄 6 8 5岁。非老年晚期肾衰患者 30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8~5 9岁 ,平均年龄 4 2岁。原发病情况 (表 1 )。表 1 两组原发病比较原发病   老年组例数百分率 (% )对照组例数百分率 (% )慢性肾炎 12 4 2 82 170慢性…  相似文献   

5.
刘振香  刘娟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43-2143
近年来,我们对66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肱动脉穿刺进行透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6例,男39例,女27例,22~65岁.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4例.采用此种方法治疗最长者280d,行血液透析80余次;最短者3d,行血液透析3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达到减少并发症,预防感染,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均采用酶标免疫法,阳性检出率100%。使用专用透析机、单人单间、护士专人负责。透析频率为2~3次/周,每次3~4h。结果7例HIV阳性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数次透析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应针对HIV阳性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进行有效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提高HIV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滤过双泵机、费森尤斯AV600S滤过器对7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结果本组少尿期明显缩短,治疗有效率94.8%.认为HDF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脏器损害(MODS)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996~1998年合并肾衰的多脏器损害病人17例,采用碳酸盐法血液透析及综合病因治疗,观察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17例经治疗后存活12例,死亡5例,总死亡率30%.随衰竭脏器增多,死亡率逐渐增多.其中2个脏器损害8例,死亡2你,存活6例,死亡率25%;3个脏器损害5例,存活3例,死亡2例,死亡率40%;5个脏器损害2例,存活1例,死亡1例,死亡率50%.结论:血液透析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排除水钠潴留、毒素蓄积,控制心衰、肺水肿的同时延缓了MODS病情进展,提高了MODS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4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46次,共发生心律失常326次(28.45%),且65.94%心律失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4 h.随着年龄增长,心脏损害并发症增多,血清K+浓度增高,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年龄、并发症、血清K+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 1993— 2 0 0 3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心绞痛住院、并出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 2 4 h内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标准 ,比较其住院期间病死率 ;并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72例患者中 ,5 1例 ( 30 % )于 2 4 h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 90 % ( 4 6 / 5 1例 )和 5 6 % ( 6 8/ 12 1例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对危险度 ( OR) =6 .7,95 %可信区间为 2 .5~ 18.0 ,P<0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 ,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与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相关 ,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