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155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5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吻合口瘘9例 ,发生率为5.8%。由于Dixon氏及Park氏术的吻合口在腹膜外 ,故将其归为腹膜外吻合组 ;吻合口在腹腔内的归为腹腔内吻合组。前期108例中行腹膜外吻合35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1% (6/35) ;行腹腔内吻合73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1 % (3/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后期的47例手术中 ,术后采用肛管行直肠内引流 ,均一期愈合。[结论]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全身和局部因素。行肠腔内引流以降低肠腔内压是减少吻合口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施成飞  宋军  史逸华 《中国肿瘤》2014,23(3):261-264
[目的]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68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30例,术中未使用缓释氟尿嘧啶。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治疗组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1例、腹腔化脓性感染1例;而对照组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1例、无腹腔化脓性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9%vs6.7%,χ^2=0.037,19=0.847)。治疗组2年局部复发率为5.3%,而对照组2年局部复发率为23.3%(χ^2=0.060,P=0.027);两组2年无远处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60,P=0.807)。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94.7%和76.7%(P〈0.05)。[结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可行,可降低胃肠肿瘤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肛双管负压引流+间断冲洗方法预防直肠Ⅰ期手术缝(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7例)术后经肛门置双管负压引流+间断冲洗,对照组(55例)常规手术后仅作扩肛不置肛管。术后第2、5d两组分别作吻合口旁肠腔内测压,并观察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第2、5d吻合口旁肠管测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肛门置双管负压引流+间断冲洗方法可降低直肠Ⅰ期手术缝(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左侧梗阻性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及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侧梗阻性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和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左侧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6例患者采用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切口不同程度液化感染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能够耐受手术切除的左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Ⅰ期切除吻合是完全可行的.术中彻底的肠道减压和准确的吻合方式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总结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了2000年9月-2005年9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61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LS组)与164例开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OS组),比较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及防治差异。[结果]LS组与OS组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61)与5.49%(1/164),P〉0.05;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1.88%(7/61)与4.88%(8/164),P〉0.05;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3.28%(2/61)与3.005%(5/164),P〉0.05;乳糜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61)与0.61%(1/164),P〉0.05;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61)与0.61%(1/164),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61)与3.05%(5/164),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61)与6.71%(11/164),P〉0.05。[结论]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机械与手工吻合在中上段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的疗效。方法:265例中上段食管癌,依吻合方法分为2组,105例手工吻合(组1),160例机械吻合(组2);胃食管吻合175例,食管结肠吻合90例;比较2组吻合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颈部切口感染、医疗费用、吻合口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颈部吻合均成功。组1术后并发心肌梗死1例、肺内感染5例;组2并发肺栓塞2例、心房颤动3例。2组吻合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颈部切口感染发生率、医疗费用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与手工吻合各有利弊,但机械吻合操作时间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颈部感染率低于手工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至1997年10年间所作结肠造口158例,其中结直肠癌150例,结肠吻合口疾3例,肛管直肠外伤需旷置3例,结-肚吻合口瘘2例;单腔结肠造口122例,双腔结肠造口36例;急诊手术组32例,择期手术组126例。(结果)并发症共27例,发生率为17%;单腔造口为11例,双腔造口为16例;急诊手术组为10例,择期手术组为17例,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合理选择造口术式、造口部位及造口器材;术中正确细心的操作;术后细致的护理及严密观察,是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提高结肠造口水平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采用简易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观察组),107例采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手术干预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全部217例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豫(8/217),其中观察组4例(3.63豫,4/110),对照组4例(3.7豫,4/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时间均为(7.3±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再次行手术干预,而对照组有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9.7±2.7)d 和(16.4±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3)d 和(21.5±6.4)d(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双套管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可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以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安阳市肿瘤医院143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化疗组),另以同期行单纯手术治疗的14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经胃镜检查为食管鳞癌。化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心律失常、乳糜胸的发生率分别为8.0%和2.7%,10.7%和3.8%,5.1%和3.6%,7.9%和6.8%,3.4%和3.1%。化疗组术后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增加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的风险,对切口感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大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大肠癌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对顺利进行手术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用105例大肠癌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其中灌肠的逆行肠道准备法(CBP)55例、口服甘露醇的顺行肠道准备法(OMP)50例,分别观察清洁程度、不良反应、依从性、切口腹腔感染率、吻合口瘘等情况。结果CBP组的清洁程度要好,不良反应较少,但依从性差,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大肠癌手术后的切口和腹腔感染率、吻合口瘘等的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各项综合治疗有关。结论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视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