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BI)及血清胆红素(TBIL)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4例(ABI〉1.0),B组26例(ABI≤1.0),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颈动脉斑块。结果A组的TBIL、DBIL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BI、TBIL、DBIL可作为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妍妍 《中外医疗》2009,28(35):18-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反射波增强指数(AI)的关系。方法将9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2组:A组54例(ABI〉1.0),B组37例(ABI≤1.0),分别测定ABI、PWV、AI。结果随着ABI值降低,PWV增加,A组〈B组(P〈0.05);AI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ABI与PWV可作为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无创指标,AI不如前两者敏感。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广泛进行ABI和PWV的测量,对有效防治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WV、ABI、1MT指标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外周血管健康进行评价。方法根据血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A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异常)、B组(老年高血压病)和C组(正常对照组),观察3组baPWV、ABI、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A组病人baP—WV、IMT显著高于B组(baPWV1895.31±268.46VS1723.65±247.38,P〈0.01;IMT0.96±0.18V80.75±0.14,P〈0.01)。两组ABI值也具有显著性差别(1.01±0.19VS1.15±0.14,P〈0.01),其中A组斑块检出率为68.1%,B组斑块检出率为47.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4.58,P〈0.05),两者的ABI值也具有统计学差异(0.93±0.12VS.1.08±0.10,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易发生外周动脉损害,合并糖耐量异常时尤为明显,无创性baPWV、ABI和IMT指标可较好地评价血管健康状态,可用于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8例住院的T2DM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有无斑块,分为非斑块组(颈动脉IMTGl.5mm和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组(颈动脉IMT≥1.5mm和颈动脉斑块),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测定生化指标及踝臂指数(ABI)。结果:两组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Hcy)、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1或PG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ABI呈负相关,与高血压病史、年龄、T2DM病程、SBP、LDL—C、Hcy、HbAl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年龄、SBP、LDL—C、Hcy、HbAIc、AB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SBP、年龄、LDL—C、Hcy、HbAlc、ABI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ABI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简便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9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对糖尿病组下肢动脉斑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糖尿病组PWV[(19.08±5.16)m/s]高于对照组[(15.40±3.36)m/s],糖尿病组ABI(1.06±0.11)低于对照组(1.14±0.08),糖尿病组脉压指数(0.42±0.04)高于对照组(0.34±0.05),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7例患者ABI〈0.9,进一步行下肢动脉彩超发现5例患者有动脉斑块形成。结论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较好的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可能存在动脉阻塞患者,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肖钧 《中外医疗》2011,30(3):168-168
目的 探讨彩超在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 通过彩超检查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直径,检测有无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IMT),与6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60例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出现中度及以上血管狭窄,对照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例,仅1例出现中度血管狭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坤 《安徽医学》2013,34(5):640-64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踝臂指数(AB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的分为3组,A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40mg/d阿托伐他汀钙;B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d阿托伐他汀钙;C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脂、血压、ABI与PWV等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C组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A组血脂和血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ABI和PWV均有改善,C组改善不明显。A组ABI提高程度和PWV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小剂量,且对ABI的提高和PWV的下降也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情况,为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内-中膜正常组20例(A组)、内-中膜增厚组20例(B组)和单发斑块组20例(C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距窦部近心端2 cm处,常规测量内中膜厚度(IMT)。采用ET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的运动,检测以下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分析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各组之间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IMT、Ep、β及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Ep、β及PWVβ又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C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两组间Ep、β、PWVβ、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改变,并能在IMT增厚之前对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做出预测,有利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BI值将162例T2DM患者分为3组:A组44例,ABI≤0.9;B组103例,0.9〈ABI≤1.3;C组15例,ABI〉1.3。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监测72 h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及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变异系数(CV),并记录一般临床资料。结果与B组比较,A、C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MBG、SD、MAGE和CV值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ABI与年龄、病程、HbA1c、MAGE、SD均成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患者年龄、病程、MAGE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糖波动是ABI的危险因素,有可能增加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风险,需重视动态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妍 《吉林医学》2010,31(32):5725-57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6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血Hcy≤10.5μmol/L,男29例,女8例),B组30例(血Hcy>10.5μmol/L,男23例,女7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A组Hcy水平(7.29±1.84)μmol/L显著低于B组(14.74±8.40)μmol/L,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2.38±1.06)显著低于B组2.93±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与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mHg,1mmHg=0.133kPa),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随着脉压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PP3〈PP2〈PP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脉压高低密切相关,适当提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脉压,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把72例糖尿病患者分成DM1组和DM2组,与35例对照组AB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对照,并对ABI和HOMA-I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值与FBG(r=-0.43,P〈0.05)、HbA1C(r=-0.52,P〈0.01)和HOMA-IR(r=-0.48,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值与血糖控制程度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分为A、B两组,A组为2型糖尿病组,B组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FFA水平为(562.68±58.54)μmol/L,IMT为(1.10±0.23)mm,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54.23±45.87)μmol/L,(0.69±0.12)mm,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为(10.80±2.99)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4±0.90)mmol/L(P〈0.05),且A组TC、TG、LDL、HDL水平较B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老年2型糖尿病(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DM合并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洛他唑组,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后各组血清中血清IL-1、hs-CRP、MMP-9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个患者组血清IL-1、hs-CRP、MMP-9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1、hs-CRP、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西洛他唑组下降幅度大于治疗组(P<0.05);除治疗组TG水平无改善外,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西洛他唑组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降低炎性因子浓度、改善血脂代谢,对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轩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599-160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A组,30例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为B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C组,另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健康查体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D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其血压和血脂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高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LDL-C升高,HDL-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组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④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糖尿病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均明显升高,HDL-C降低。在临床工作中,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同时降低高尿酸血症可能会收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孙伟  朱江  徐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56-256,27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治疗后A、B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2h血糖A组控制优于B组(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踝臂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妍妍 《当代医学》2009,15(34):110-1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杓形组,共38例;B组为非杓形组,共72例,分别测量踝臂指数。结果B组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A组(P&lt;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踝臂指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