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增民  王洋  姚全龙 《武警医学》2005,16(10):781-781
我科运用颈椎牵引,在治疗颈椎曲度变直时,由于治疗不当造成多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为此,我们科与口腔科合作,在颈椎牵引前,口腔内垫一牙托,经40例观察,无一例再出现由于牵引不当造成的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均为2000~2004年运用颈椎牵引治疗10次以上的颈椎病病例,随机选出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18~66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椎体变直现象,54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放射至肩、上肢疼痛及手指麻木;26例只有颈部不适、活动发紧、偶有头晕的颈动脉轻度受压症状;50岁以上20例伴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部队官兵在进行军事训练时,难免会发生训练伤。比如,因为军事训练导致的颈肩痛、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等颈椎综合征,在基层部队官兵中很普遍。为改善颈肩不适症状,有些官兵希望借助颈托,加以纠正。但医生提醒战友们,颈托不适合长时间使用。这是因为长时间戴颈托,容易限制颈部活动,导致颈部周边小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业余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采用问卷对在国家拳击队集训的30名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共查出运动创伤37种,其中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胸椎小关节紊乱27例,发病率为90%;颈椎小关节紊乱25例(83.3%);腰椎小关节紊乱24例(80%);踝关节内翻扭伤22例(73.3%);眉弓或眼睑裂伤18例(60%);颈部软组织损伤18例(60%)。创伤发生部位前5位的是:腰背部损伤71人次;头面部损伤52人次;掌腕部损伤46人次;颈部损伤43人次;小腿、踝、足部损伤24人次。建议:采取加强小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增强技战术水平、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合理使用护具、及时处理急性期创伤等措施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枕无忧”这个成语,已在民间传说了二三千年,但从颈椎病的发病情况看,高枕并非无忧。颈部不仅是大脑“司令部”指挥四肢及内脏活动的重要枢纽、心脏向脑部输送能量的交通要道,而且许多重要器官位于此处。所以,保护好颈部尤其重要。临床实践证明,除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颈部受损外,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成年人每天要睡6~9小时,即人一生中三分之一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适宜的枕头,使人得到充分的休息,能解除一天的疲劳。如果枕头过高(超过20厘米),头颈过度屈曲,颈椎后侧纵韧带松弛,颈椎静态及动态平衡失调,骨关节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笔者在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员张树栋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仰卧旋颈拔伸整体手法治疗急、慢性颈椎关节紊乱83例,取得了显著疗效。解剖概要1.由于颈椎椎间小关节的方向接近水平位,故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种体位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旋转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坐位旋转拔伸手法治疗,各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治疗小关节紊乱安全、有效、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父母强迫喂药致幼儿颈椎半脱位 ,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 ,11月。 1998年 9月 16日父母强迫喂其药后 ,出现颈部活动受限伴哭闹。 3小时后祖父母发现患儿颈僵呈低头状 ,急来诊。检查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头部前屈 ,略向左倾。嘱患儿旋转头颈或抬头活动 ,不配合 ,四肢活动无异常。颈椎侧位片示 :颈椎正常生理屈度消失 ,呈反弓状 ,第二颈椎椎体向前滑脱约 0 .3厘米。诊断 :第二颈椎半脱位。经枕颌颈椎牵引治疗后 ,获得复位 ,石膏颈肩固定 8周。定期随访 ,患儿颈部活动良好。分析 :第二颈椎椎体小而棘突大 ,颈椎部关节囊松驰 ,上下关…  相似文献   

8.
前言 要完全了解头盔性能,不可能进行全部必须的试验。当个体的弹射椅试验费用超过100000美元时,这就的确如此。利用综合弹射椅模型,活动关节的全身人体模型(男性或女性)和一个改进的颈部模型,有可能预计在各种实际操纵条件下的颈部载荷。方法 用“EASY 5”弹射椅模型配合颈部改进的模拟人类颈部或ADAM颈部的活动关节全身人体模型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为颈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颈椎间盘组织以及颈椎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出现临床各种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长期伏案、驾驶、颈部受凉、睡眠姿势不良、颈部外伤等因素都可诱发颈椎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36岁,汉族,无外伤史.因"颈部疼痛伴头晕、头痛9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0年12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活动受限,前屈20°,后伸15°,左旋30°,右旋25°,左侧屈3°,右侧屈2°,C2 - 4双侧棘旁压痛,C2棘突明显压痛,无明显放射痛.椎动脉扭转试验阳性.四肢感觉肌力均正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均阴性.颈椎正侧位片示:枢椎齿状突前缘与寰椎前结节后缘间隙为6.7 mm.诊断:寰枢关节脱位.颈椎CT平扫及寰枢关节MSCT平扫+三维重建示:下颌内收,颈椎曲度变直,寰椎后弓完全缺如,寰枢关节间隙左侧宽,右侧窄,齿突与前弓内关节面间距约7 mm,齿突超过硬腭与枕骨大孔后缘连线(Chamberlain线)上约9.4 mm.诊断:颅底凹陷症;寰椎后弓完全缺如;寰枢关节半脱位.经颈部手法、经络导频、中药外敷等治疗半月后,颈部疼痛及头晕、头痛症状消失.查体:颈部活动达正常范围,颈部压痛点消失,椎动脉扭转试验阴性.随访1年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下颈椎损伤多见于患者从高处坠落致使头颈部直接撞击地面,或者重物直击颈部致颈枕部在高能量的冲击过程中产生屈曲性骨折。因此,此类暴力使颈椎过度屈曲后中后柱韧带断裂,脱位的关节突超越至下一节段小关节的前方与上方形成关节绞锁,  相似文献   

12.
舌骨骨折1例     
<正>男,45岁,头颈部外伤并头、颈部疼痛3d。查体:颈部活动稍受限,下颌关节活动正常,左侧颌下轻压痛。影像学检查:颈椎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半月后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后改用口腔曲面断层片检查,显示下颌骨结构完整、无骨折征象,下颌关节间隙正常,但舌骨左侧大角折断,两折端成角,且有轻度分离(见图1);加摄颈椎侧斜位片则清晰显示舌骨左大角骨折(见图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CT二维图像的分类复位手术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5例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脱位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63例, 女42例;年龄22~78岁[(47.5±3.6)岁]。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3例, B级45例, C级22例, D级15例, E级0例。基于CT二维图像, 根据下颈椎前后结构是否连续, 后方关节突有无活动进行手术入路分类。下颈椎前后结构连续及后方关节突可活动, 行颈椎前路手术;下颈椎前后结构连续性中断或后方关节突融合, 行后路关节突切除术加颈椎前路手术。根据上关节突下角的位置对关节突脱位进行分型, 并选择相应的复位技术:A型位于背侧, 给予颅骨牵引或手法复位;B型位于顶端, 给予颅骨牵引加撬拨复位;C型位于腹侧, 给予颅骨牵引加撬拨助推复位。如果同1例患者的两个关节突脱位存在不同类型, 按照C型>B型>A型的原则优先处理。记录关节突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颈椎矢状面数学模型以模拟颈部对高加速度负荷的反应.该模型能模拟颈椎的肌肉反应及关节间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颈椎创伤的影像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颈椎创伤有多种类型 ,其不同表现取决于外伤时的受力方向、强度以及头、颈、躯干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临床在伤后的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本文将常见的颈部损伤的几种影像学表现分述如下。环椎关节压迫性骨折脱位环椎关节在损伤时X线表现较为特殊 ,源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 :①环椎无椎体和棘突 ,由前弓后弓及两侧侧块组成 ,实际是一个骨环 ;②侧块上方与枕骨髁突形成关节 ,下面与枢椎形成关节 ;③前弓与齿突形成关节 ,齿突为环椎关节旋转活动的枢轴 ;④环椎后弓与齿突间有脊髓通过 ,在环椎骨环内齿突、脊髓、及周围间隙各约占1/…  相似文献   

16.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2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勇  李伟广 《人民军医》2005,48(11):656-656
2001年8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2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秀男子业余拳击运动员颈椎损伤情况,分析其常见症状、体征的分布特征及X线特征。方法:以国家拳击队、河南省拳击队61名优秀男子业余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由运动创伤专业医师对其进行颈部损伤的症状调查和体征检查;并为其中30名有头部受重击受伤史且伴有颈痛症状者拍摄颈椎X线正侧位、双斜位片进行观察和测量。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61例样本中,有头部受重击史49人,占80.3%。列前4位的症状依次是颈痛(68.9%)、颈性头晕(62.3%)、颈性头痛(49.2%)和颈部活动受限(39.3%)。C2棘突旁压痛、C2-3小关节压痛、枕下三角压痛等3个阳性体征出现频率最高,皆为38人(62.3%);颈性头痛、颈性头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枕下三角压痛、C2棘突压痛、C2-3小关节压痛等7个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与头部受重击密切相关。30例X线样本中,棘突偏离中线以C2最多(96.7%),棘突偏歪整体分布自上而下逐渐减少;小关节双边征以C3-4分布频率最高(53.3%);颈曲均值为26.59±1.93°,明显小于正常人群;椎间孔狭窄以C3-4最多(40%)。结论:优秀男子业余拳击运动员颈椎损伤特点是上位颈椎损伤几率较高;X线特征是棘突偏歪自上而下逐渐减少,小关节双影以C3-4出现率最高,颈椎曲度明显小于普通人群,C3-4和C4-5椎间孔狭窄发生率较高;头部受重击是拳击运动员颈椎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的认识 对颈椎病的认识是近几十年的事。早年对椎间盘的生理解剖认识不足,如1928年Stookey报告7例脊髓压迫症,认为是由硬膜外椎管内腹侧的软骨瘤引起;直到1934年Peet、Echals才提出软骨瘤实际上是脱出的椎间盘。1946年Belart发现颈椎有病变后发生的症状和征候比较多,命名为“颈部征候群”或“颈椎征候群”。后来法、德、瑞士等国学者同意应用此名词外,还发现这类病人不仅有颈、肩及臂部痛,而且有周期性头痛、枕部痛,还可以出现运动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紊乱,这样逐渐地加深了对颈椎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沿颈椎椎体后下方有一横位斜行的透明带是由于钩尖或横突骨赘所形成的所谓“Mach”带,这种现象是正常变异。但在颈部外伤的病人中有可能被误认为颈椎体骨折。作者报导3例急性颈部外伤患者其颈椎体侧位后下方可见到此种透明带,后经临床、放射学检查确认为所谓“Mach”带而非骨折。文献中这方面报导很少。作者观察了100例正常成人及50例15岁以下儿童颈椎侧位片,结果27%成人颈椎侧位片在C_5和C_6椎体上可见到此透明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关节突关节的最佳摄影位置。方法测量63例正常人颈椎关节突关节(第3~7颈椎)CT横断扫描片(920个有效数据),在颈椎关节突关节CT片上做椎体前后缘中点连线的延长线和颈椎上关节突关节面两端点连线的延长线,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夹角即人体矢状面与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角度,称颈椎关节突关节角。结果颈椎关节突关节角为70°~75,°经统计学处理,颈椎的关节突关节在不同性别、不同椎体、不同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摄影时,使人体冠状面与胶片成70°~75°摄片,此时关节突关节与胶片垂直,与中心线平行,可得到清晰的关节突关节影像,此摄影位置称颈椎关节突关节位。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位能清晰显示颈椎上、下关节突及关节突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