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P16蛋白在89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45例,缺失率为50.6%,P16蛋白随着Duke分期级别升高,缺失率越来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缺失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16的缺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P16缺失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16表达与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16基因表达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wis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二种因子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 Plus法对48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Twist和MMP-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Twist、MMP-2蛋白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7%、75%,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41和9.716,P<0.01)。胰腺癌组织中Twist与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结论胰腺癌癌组织中Twist和MMP-2呈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且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随着胰腺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进展及淋巴结转移而增高。表明二者可能与胰腺癌浸润、转移及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P16基因和HER2/neu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16基因和HER2/neu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未经术前放、化疗的胃癌标本112例及癌旁组织2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P16基因和HER2/neu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16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而HER2/neu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16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胃癌组织中HER2/neu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neu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ER2/neu的过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dkine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15例癌旁胰腺组织中Midkine的表达.结果 Midkine在7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50/70),而在癌旁胰腺组织中未见表达;Midkine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idkine表达阴性组累积总体生存率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dkine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筛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原则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筛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筛窦腺样囊性癌病理类型 ,发生部位、范围与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11例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63.6 % ,其中被认为高度恶性的3例实性型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 % ,而被认为低度恶性的8例小管型及筛状型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0 %。结论 :筛窦腺样囊性癌的部位及范围是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的主要根据 ,与分化程度或组织学类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在膀胱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73例经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膀胱癌组)及30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作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比两种OCT4蛋白的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1.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00%)(P<0.05);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发生血管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P<0.05),3年生存中位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 OCT4表达与膀胱癌转移有关,对远期预后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integrinβ1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integrinβ1在25例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表达强度,分析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ntegrinβ1在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00%、4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integrinβ1的表达强度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integrinβ1可以作为胰腺癌新的分子病理标志物,可能为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MT-3基因在食管胸中段鳞癌中的表达、术后病理及患者预后指标中的关系.方法 对2009至2011年手术切除的96例食管胸中段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T-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使用χ2检验判断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判断生存差异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判断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96例标本中,伴有MT-3基因阳性表达41例,占总例数的41.28%.食管胸中段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T-3的阴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29)、T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05)相关.97例病例中3年生存率为45.9%,其中MT-3基因表达阴性患者为20.1%,MT-3基因表达阳性患者为5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以及MT-3基因阴性表达是食管胸中段癌术后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在食管胸中段癌中MT-3基因的表达降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相关.MT-3基因表达阳性较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MT-3基因可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预后的分子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10例乳腺腺瘤及10例瘤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16和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和70%。在乳腺癌组p16表达与Ki67呈负相关(r=-0.53,P〈0.01),p16与病理分级、分期、转移有关。结论 p16抑癌作用的缺失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有作用,检测p 16表达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转移癌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92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3年生存率为46.8%,5年生存率为30.4%,影响颈部淋巴转移癌疗效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分期,颈部转移灶的部位,病理类型,放疗技术,治疗方法。结论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上中颈部转移癌预后明显比锁骨上好,鳞癌和未分化癌比腺癌好。对于上中颈部中低化鳞癌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和全颈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至少应包括全颈部,腺癌及高分化鳞癌以手术为主,必要时局部加以放疗,中晚期颈部淋巴转移癌应以手术加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适当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TS1/P16基因在人喉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多重PCR法检测69例患者喉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TS1/P16基因的缺失情况;对未检出缺失的标本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SmaI消化后再扩增,检测其异常甲基化。结果:在69例患者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MTS1/P16基因缺失及异常甲基化。69例患者喉癌组织中有17例(24.64%)标本MTS1/P16基因缺失,余52例未检测到MTS1/P16基因缺失的喉癌组织标本有8例(15.38%)检出异常甲基化。结论:MTS1/P16基因变异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p16突变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SSCP)对48例乳腺癌标本与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48例乳腺癌标本中16例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相应的癌旁组织未检出。结论p16基因在乳腺癌中存在高频率缺失,其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杨炳  孙丽君  刘经伟  肖渝 《贵州医药》2006,30(10):870-87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HPV(16、18型)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对11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18DNA进行检测,其中鳞癌(SCC)37例、腺癌(AUC)16例、CIN 45例(Ⅰ、Ⅱ、Ⅲ级各15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C)20例。结果(1)在SCC中HPVl6阳性率为75.68%,明显高于CIN(35.56%)、AUC(25%)及NC(5%)(P<0.01,P<0.01,P<0.01);CIN中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NC(P<0.01);(2)AUC中HPV18阳性率为62.50%,明显高于SCC(8.11%)、CIN(4.44%)、及NC(0.00%)(P<0.01,P<0.01,P<0.01);(3)CINⅡ、Ⅲ级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CIN I级(P<0.01,P<0.05);(4)不同分化SCC、AUC相互间HPVl6、18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SCC的发生可能和HPVl6感染有关而AUC发生可能和HPVl8感染有关;(2)HPV16感染可能在CINⅠ发展到CIN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SCC、AUC的细胞分化程度和HPV16、18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肖芸  刘咏梅  蒋琳  冉连会 《贵州医药》2010,34(9):784-787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白血病发生中p16基因失活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以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对57例白血病患者进行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结果在受检的57例白血病患者中,共有6例发生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0.53%);无p16第1、2外显子缺失的51例白血病患者中均未见点突变发生;无p16基因第1、2外显子缺失、突变的51例白血病患者中共有16例发生p16基因甲基化(31.37%),其中14例(27.45%)发生在急性白血病患者;57例白血病患者中共有22例发生p16基因失活(38.60%)。结论白血病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和遗传学机制相互作用,p16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发生中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玉玲  刘晓力  许娜  唐加明  陆紫媛 《天津医药》2019,47(11):1170-1175
目的 探讨 p16基因缺失对成人 Ph阴性急性 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初发成人ph阴性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发时检测的p16基因状态分为p16基因缺失组 61例和无缺失组 149例。比较 p16基因缺失与无缺失组患者的临床、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p16基因缺失组中伴 CD20表达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缺失组(47.5% vs. 30.8%,χ2=5.238,P<0.05),2组患者间其余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基因缺失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率和完全缓解率与无缺失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率明显高于无缺失组(χ2=12.027,P<0.05)。79例复发患者中,4例患者初发时未检测出 p16 基因缺失,而复发时检测出 p16 基因缺失。p16 基因缺失组患者的 OS 和 DFS 明显低于无缺失组(Logrank χ2分别为 16.715、21.237,均 P<0.05)。p16基因缺失组中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 OS和 DFS均优于化疗患者(Log-rank χ2分别为25.316、20.637,均 P<0.05)。p16基因缺失组CD20阳性患者OS和DFS均明显低于CD20阴性者(Log-rank χ2分别为 7.782、5.733,均 P<0.05)。结论 p16基因缺失患者 CD20阳性表达率高且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明显改善p16基因缺失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湖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238例,采用PCR扩增结合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对组织DNA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在23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的检出率为35.3%(84/238)。其中,第18、19、20、21号外显子突变占总突变的比例分别为2.4%(2/84)、67.9%(57/84)、3.6%(3/84)、26.2%(22/84)。19号外显子的突变均为第746-753密码子的碱基缺失,以Del E746-A750为主;21号外显子突变类型以L858R为主。女性EGFR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而EGFR基因的突变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湖南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以19、21外显子为主,且19外显子的突变率高于21外显子,多见于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原发性肝癌肿瘤同时性转移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基因差异表达。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 ~ 2021年5月收治的首次出现同时性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研究其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突变基因的表达,以及所涉及的通路和药物作用靶点,分析其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统计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及总生存期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标本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共同显示出突变率最高的10种基因:MUC16(43%)、TTN(36%)、ZAN(29%)、MYO18B(29%)、DNAH7(29%)、DNAH10(29%)、DMLX2(29%)、DCC(29%)、CSMD1(29%)、CDLSR2(29%),转移灶和原发灶突变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基因变异的分类主要为错义突变,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最多见。在碱基突变的统计中,C > A替换发生率最高,C > T替换的发生频率次之。原发性肝癌患者TTN基因突变与性别、族别、分化程度有关(P < 0.05);MYO18B基因突变与族别有关(P < 0.05);TTN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基因;共筛选出10个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突变基因的共同药物作用靶点,分别为可成药基因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离子通道、肿瘤抑制因子、酪氨酸激酶、DNA修复因子、复杂转录因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肿瘤治疗靶点基因组、ABC转运体。结论:原发性肝癌同时性转移异质性不明显。本研究筛选出原发性肝癌少见基因突变、与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突变以及药物作用靶点和基因突变所涉及的通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潜在的治疗靶点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对55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石蜡组织块的p16表达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p16表达均为阴性。14例平滑肌瘤仅2例出现过度表达(14%);交界性平滑肌肿瘤12例,多数为过度表达(75%);子宫平滑肌肉瘤29例中,则有27例(93%)出现过度表达。从平滑肌瘤、交界性平滑肌瘤到平滑肌肉瘤,p16表达量显著递增。p16表达量随肿瘤细胞分裂相、异型性、密度的增高也有明显增高。p16低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85%,而过度表达者为48%。结论子宫平滑肌肿瘤一旦出现p16过度表达应考虑为恶性;p16表达可能和平滑肌瘤向平滑肌肉瘤的转化密切相关,p16表达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恶性间皮瘤p53基因点突变和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53基因是在人类多数肿瘤中发生高频突变的肿瘤相关性最强的抑癌基因,其突变特征为80%的点突变均集中在进化的高保区内,即对应的第5-8外显子部位.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与接触石棉有明确关系的间叶源性肿瘤. 为深入阐明p53基因在人恶性间皮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34例恶性间皮瘤p53 基因的点突变情况. 结果表明: 56%(19/34)的病例存在p53基因的点突变,突变率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所发现的22次突变中有16次均发生在第7外显子,表明第7外显子是本组恶性间皮瘤的突变热点所在;免疫组化染色:23%(8/34)的病例P5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阳性率低于基因突变率. 以上资料提示p53基因突变可能在恶性间皮瘤的癌变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