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8例癌旁(距癌组织边缘≥5cm)乳腺组织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取癌细胞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对照组取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制成石蜡标本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BCRP的表达情况,探讨BCRP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观察组BCRP阳性率为53.8%(4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9/78);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BCRP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与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临床分期、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提示BCRP可能是一种能预测乳腺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判断化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yclin D1和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内分泌表型(ER、PR)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均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和内分泌表型无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yclin D1和Survivin阳性表达越强,无瘤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 Cyclin D1和Survivin的过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2例乳腺IDC组织及3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p-AKT、VEGF-C的表达水平,分析p-AKT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织中VEGF、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和67%,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织中20%和17%的阳性表达率(X2=13.39,21.21,P<0.05);与有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X2=11.10,5.51,P<0.05);乳腺IDC组织VEGF-C、pAKT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3,P<0.05)。结论乳腺IDC组织中VEGF-C、pAKT呈过度表达状态,共同参与淋巴结的侵袭与转移,阻断PI3K/AKT通路有望为乳腺IDC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J-1、PTEN蛋白在15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5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浸润性乳腺癌DJ-1的阳性率61.3%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8.0%(P0.05),PTEN的阳性率20.7%显著低于乳腺正常组织96.0%(P0.05)。DJ-1、PTEN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DJ-1阳性的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33%与DJ-1阴性乳腺癌组织Ki-67的阳性细胞数约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方面,DJ-1表达阴性者高于阳性者(P0.05);PTEN表达阳性者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DJ-1表达增高,同时PTEN表达下降,统计学分析两者呈负相关。DJ-1高表达、PTEN低表达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调控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VEGF-C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2/83)和58%(48/83),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urvivin和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中Survivin和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602,P<0.05)。结论 Survivin和VEGF-C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ICAM-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乳腺IDC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9例乳腺IDC标本中不同组织成分ICAM-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P〈0.05)及癌间质成分(P〈0.05),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阳性率亦明显低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P〈0.05)。ICAM-1在乳腺IDC癌巢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s=-0312, 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ICAM-1的表达水平在乳腺IDC癌巢中与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中明显不同, ICAM-1在乳腺IDC中的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更易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对ICAM-1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轴蛋白(Axi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2例卵巢上皮细胞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中β-catenin和Ax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β-catenin、Ax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Ax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P<0.05);β-catenin和Axin在卵巢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442,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和Axin阳性表达率与卵巢上皮细胞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β-catenin、Ax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β-catenin、Axin可作为预测卵巢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切除并病理确诊为IMPC患者30例分为IMPC组,另选择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作为IDC组,通过病理HE切片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标本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和肿瘤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MPC组在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数量明显高于ID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IMPC组肿瘤细胞呈现小腺管状排列,可见纤维组织分离,分离中带有无内衬细胞,肿瘤细胞团与分离中明显的腔隙形成。IDC组肿瘤细胞多为柱状表达,细胞核多圆形,但肿瘤坏死比较少见。IMPC组的淋巴结内病灶形成显著高于IDC组。两组IMPC及IDC免疫组化检测结果,IMPC组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比IDC组更为明显;IMPC组患者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D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其他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MPC是一种具有高增殖、高转移能力的浸润性乳腺癌,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黏蛋白1(MUC1)的表达与胃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207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GF-C及MUC1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C和MUC1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胃高分化腺癌细胞系(N87)、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BGC-823)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VEGF-C和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及癌旁组织;在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癌转移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MU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均<0.01);VEGF-C及MU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均<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VEGF-C及MUC1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高分化胃癌细胞系、低分化胃癌细胞系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VEGF-C和MUC1的表达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转移与复发的一个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26(Connexin26,Cx26)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Cx26和Cx4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MT的关系。结果Cx26和Cx4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1%(22/70)和47%(33/70),与乳腺纤维腺瘤中相比,Cx26和Cx43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Cx26和Cx43的表达与EMT状态呈负相关(r=-0.26,r=-0.24)。结论Cx26和Cx43与EMT状态呈负相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MT发生的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77例癌旁组织的RKIP和NF-κBp65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低于正常癌旁组织,而NF-κBp65的表达则高于癌旁组织,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KI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F-κBp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或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KIP与NF-κBp65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KIP表达减少或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KIP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NF-κBp6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Ezrin、Muc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Ezrin、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zrin、Muc1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Ezrin、Muc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与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在乳腺癌组织中Ezrin与Muc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Ezrin、Muc1的表达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和VEGF在6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者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均0.05),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者(P0.05),中低分化者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有脉管浸润者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者(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患者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d-1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Id-1和VEGF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演进中存在协同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胆囊腺癌、8例胆囊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进行检测,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PTEN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和胆囊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胆囊黏膜组织(P<0.01),M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7.941,P<0.01);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高分化胆囊癌组MVD显著低于低分化组(t=3.275,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2.931,P<0.01)。结论 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分化等相关。该基因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亚  张丽 《中医临床研究》2014,(29):136-138
目的:探讨锌指转录因子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1,GLi-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1,SFRP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68例浸润性乳腺癌和24例癌旁乳腺组织中GLi-1和SFRP1表达.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GLi-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SFRP1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乳腺组(P〈0.05);随着浸润性乳腺癌TNM分期的增加,GLi-1阳性率增高,SFRP1阳性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GLi-1和SFRP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Gli-1与SFRP1涉及Hh和Wnt通路的异常调控,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且与肿瘤TNM分期有关,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34βE12(CK34βE12)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7例乳腺良性肿瘤和135例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的CK34βE12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统计分析CK34βE12在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同时分析CK34βE12表达情况与乳腺癌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CK34βE12在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6%,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4.4%,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K34βE1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ER、PR等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阳性转移等指标有相关性(P<0.05)。结论与乳腺良性肿瘤相比,乳腺癌组织中CK34βE12的阳性表达率低。CK34βE12阴性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佳,可用于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Ki-67的表达形式及分子分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黔南州人民医院病理科收录的105例患者资料,选用免疫组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检测,主要对105例患者单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P53等表达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掌握Ki-67与年龄、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等方面的关联性,进而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多方面优化。结果:本次105例分析结果得出,Ki-67高表达比率为62.8%(66/105);其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越大,表达比率越高,肿瘤越小,表达比例越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细胞学分级、HER-2等均存在关联性。结论:通过分析Ki-67表达及分子类型,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变机理,对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黏着斑激酶(FAK)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uPA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uPA和FAK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均<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显著性关(P均<0.05);uPA与FAK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uPA与FAK在原发性肝癌呈高表达,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汉族、藏族、回族乳腺癌患者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汉族、藏族、回族各30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XCL12和CXCR4表达情况,结合术后Ki-67、EGFR结果,分析CXCL12和CXCR4表达与患者Ki-67、EGFR、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CXCL12、CXCR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均0. 05),但汉、藏、回族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XCL12、CXCR4表达阳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CXCL12、CXCR4表达与Ki-67、EGFR阳性表达、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 05),与病理学分级无关(P均 0. 05)。结论青海地区汉族、藏族、回族乳腺癌患者间CXCL12、CXCR4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而CXCL12、CXCR4表达情况与乳腺癌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合理预测乳腺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RRM1和ERC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RM1和ERCC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RM1和ERCC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RRM1和ERCC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且RRMl与ERCC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RRM1和ERCC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