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祖细胞(EPCs)作为一种重要的成体干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可定向归巢至损伤组织或器官,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有望成为一种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主要来源于骨髓,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多种因素可动员EPCs入外周血参与血管新生.因此,EPCs有可能成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载体,在肾癌治疗中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EPCs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实验中的血管化情况.方法 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用墨汁灌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术后不同时期实验组(EPCs+BMSCs+DBM)、自身对照组(BMSCs+DBM)、阴性对照组(DBM)的骨组织血管化情况.结果 各组手术后2周骨缺损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血流量开始升高,4周和8周时达到峰值,12周后开始下降.实验绀的新生血管数量和局部血流量在术后2、4、8周明显高于自身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血管排列更整齐.结论 复合EPCs的组织工程骨在修复大段骨缺损时,能促进早期血管化,从而进一步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4.
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相关神经的损伤有关。近年来,干细胞对阴茎勃起神经和海绵体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保护作用的临床前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早期研究显示干细胞或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对ED治疗持久有效,并有可能成功治愈ED。间充质干细胞、肌源性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内皮祖细胞等均具有不同的分化潜能,在内皮细胞的更新、修复及神经组织细胞的保护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干细胞有望用于人类ED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干细胞移植仍然存在排斥、存活率低等很多问题.研究招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损伤部位,并诱导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细胞达到修复损伤的作用,从而成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的又一大热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脑微循环重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分化,可抑制神经元死亡和凋亡,并且具有招募、诱导自体神经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营养因子之间形成网络机制,共同促进颅脑损伤修复.这种自身修复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有良好前景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6.
背景 最近的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维持正常内皮功能和修复损伤血管内皮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 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EPCs移植治疗应用的现状,同时探讨了EPCs可能的作用机制.内容 描述了EPCs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EPCs移植治疗的应用现状;探讨了EPCs...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人外周血分离培养早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比较两类EPCs的特性,以期找到可靠的稳定生物学表征及鉴定方法鉴定EPCs。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种植于内皮细胞全培养基诱导培养,分别于培养4~7 d及2~3周获得早、晚期EPCs。对两类EPCs的细胞形态、增殖能力、细胞表型、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体外成血管能力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能力进行检测比较,并以成熟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两类EPCs形态不同,早期EPCs形成纺锤样细胞簇,而晚期EPCs呈鹅卵石样外观;晚期EPCs具有高增殖潜能,可在基质胶上形成毛细管状结构,而早期EPCs则不具备该特性;两类EPCs均可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并能与荆豆凝集素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早期EPCs不表达CD34和CD133,但造血干细胞标记CD14和CD45表达却呈阳性,而晚期EPCs对于内皮型表面标记CD31和CD34表现为强阳性,但CD14、CD45、CD133表达则呈阴性。RTPCR分析发现早期EPC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晚期EPCs及HAECs(P0.05),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分泌方面,早期EPCs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IL-8浓度明显高于晚期EPCs(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两类EPCs均表达eNOS,但培养5周的晚期EPCs的eNOS表达水平高于早期EPCs(P0.05);两种EPCs均可释放NO,但NO产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OS的表达及NO释放能力作为内皮细胞的可靠生物学特征可用于EPCs鉴别,多方法联合方式用于鉴定EPCs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EPCs对损伤脐动脉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MACS)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鉴定;牵拉钳夹损伤法制备去内膜脐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7 d后,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EPCs对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 成功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为培养7 d后CD133+细胞>90%;CD34、vWF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为阳性.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厚度(43.5±5.5)ìm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厚度(90.7±12.7)ìm,(t=-28.88,P<0.01);EPCs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77.8±0.1)%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1)%,(t=21.86,P<0.01).结论 成功从人脐血中培养出EPCs,人脐血EPCs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N)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位病因.IgAN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外基质增多.由于系膜区与毛细血管袢内皮直接连接无基底膜的特点,当系膜基质与系膜细胞发生免疫炎性反应时,会直接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1,推测EPCs的数量及功能在IgAN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皮祖细胞(EPCs)是干细胞移植疗法最常见的种子细胞之一。EPCs是指外周血、骨髓和脐血中存在的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具有定向分化成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能力,并可参与缺血组织血运重建,有效促进血管新生,增加局部缺血组织血流,是出生后组织血管新生的重要途径。EPCs具有特定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抗原,通过免疫磁珠、生物索一抗生物索亲合吸附、流式细胞术及mAb铺展贴壁等细胞分选术,可广泛开展CD34^+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纯化。我们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同时通过VEGF和bFGF诱导和预涂纤连蛋白促使细胞贴壁而诱导分化成EPCs,从而为冠心病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种子细胞来源探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