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Yiu  R.  Qiu  H.  Lee  S.  -H.  Garca-Aguilar  J.  程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6):11-12
目的:邻近脾曲的结肠直肠癌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表型的结肠直肠癌恰又多发于近端结肠。该研究拟对MSI表型结肠直肠癌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进行调查,并对结肠直肠癌定位改变是否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来自中西地区北部肿瘤学注册数据库亚组有代表性的结肠直肠癌患样本230例,分为3个年龄组:即青年组(〈45岁)、中年组(60~70岁)、老年组(〉87岁),应用5个微卫星组合标记的PCR技术检测MSI。2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新的微卫星等位基因即为MSI,而肿瘤亦被认为含有MSI。MLH1和MSH2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而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则采用特异甲基化的PCR技术来检测。结果:表型为MSI的结肠直肠癌患中,青年组占21%,中年组占15%,老年组占33%。与微卫星稳定性肿瘤相比,仅老年组MSI存在显性差异。老年组MSI与MLH1失活(83%)、MLH1启动子甲基化(62%)以及定位于近侧结肠(86%)有关,而青年组MSI则与MSH2失活(44%)及定位于远侧结肠(62%)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该研究旨在明确夏威夷美籍日本人结肠直肠癌的特征、预后危险因素和存活率是否有别于日本本土结肠直肠癌患。方法:回顾性调查1996-2002年夏威夷和日本各自同一所医院的结肠直肠癌手术切除患。结果:该研究共纳入410例美籍日本患(男性218例;年龄中值73岁)和621例日本本土患(男性382例;年龄中值65岁)。两组患的年龄(P〈0.001)、年龄分布(P〈0.001)、性别(P=0.008)、术前癌胚抗原(P〈0.001)以及解剖部位分布(P〈0.001)存在显性差异。对监测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和最后结果进行比较显示,美籍日本患肿瘤的特征类似于普通美国人群。两组患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状态以及TNM分期没有显性差异。总体5年存活率(美籍日本人75.5%,本土日本人76.2%;P=0.55)和四个分期中任何相应分期的存活率相似。除癌胚抗原(P=0.036)外,与存活相关的危险因素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60、70及其mRNA在直肠癌、癌旁组织、直肠炎和正常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组织芯片技术检测病理诊断明确的54例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距直肠癌组织边缘1.0cm处的癌旁组织、直肠炎组织及距直肠癌组织边缘5cm以上的正常组织中HSP27、60、70的表达差异,RT—PCR法对12例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直肠炎组织和正常组织的HSP27、60、70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SP27、60、70的表达:在54例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9%、74.1%、77.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直肠炎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在mRNA水平,直肠癌组织的HSP27、60、70表达也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HSP27、60、70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浸润直肠壁深度和肿瘤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中HSP27、60、7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直肠炎组织和正常组织,提示与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病人性别、年龄、浸润直肠壁深度和肿瘤组织娄型无明显相关性;与远处转夥、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HSP27、60、70之间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错配修复、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和四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48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sh3、hmsh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0.4%和25%,四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率分别为D2S123(12.5%)、BAT-26(18.8%)、D17S261(10.4%)、D17S799(8.3%),hmsh3、hmsh6 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多为分化不良的吕,多位于右半结肠,而与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无关。结论: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是除LOH致癌途径以外的又一新的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评估腹腔镜与开腹结肠切除术对八旬老年结肠直肠癌患的早期疗效。方法:根据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肿瘤位置以及入院并发症等条件,选取相匹配的分别接受腹腔镜结肠切除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结肠切除术(开腹组)的结肠直肠癌患各61例,同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的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腹腔镜组年龄82.3±3.5岁,开腹组年龄83.1±3.3岁,其术式转换率为6.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多49min(P=0.001),两组手术总死亡率为2.4%。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后发病率分别为21.5%和31.1%(P=0.30),其中腹腔镜组术后结肠功能恢复较快(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9.8dvs12.9d;P=0.001),术后独立存活期较长(P=0.02)。结论:对八旬老年结肠直肠癌患施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安全有效,且患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独立存活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染色体驱动蛋白KIF4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KIF4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F4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P < 0.001);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P=0.023)、淋巴结转移(P=0.020)、远处转移(P=0.032)、TNM分期(P < 0.00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4)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 > 0.05)。在随访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KIF4A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KIF4A低表达组(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F4A表达程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显示,KIF4A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F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KIF4A对于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清中sCD54浓度的变化,了解其与肿瘤分期、预后以及肿瘤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心ELISA和一步法ELISA方法对已确诊的24例结直肠癌患血清中sCD54的浓度进行测定,A期6例,B、C期10例,8例术后发现广泛转移,其余8例为D期。另设青年组和老年组作为对照,男女各半。结果:性别不是分析血清中sCD54水平的因素(P>0.05)6例A期患和16例广泛转移sCD54浓度两相比差异显(P<0.01),B、C期患与广泛转移患相比差异显(P<0.01),提示sCD54水平与转移结直肠癌相关。结论:sCD54可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的标志,对预测预后极有帮助,从血清学角度指导临床工作,有助于手术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ne Factor,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e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癌组织中TF与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TF、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级别高低均无明显差异(P〉0.05);TF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有无肝转移2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别(P〈0.05);TF蛋白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0.05),与肿瘤侵润深度相关(P〈0.01);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侵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均无明显差异(P〉0.05)。TF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P〈0.05),而VEGF蛋白的表达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中阳性率分别为52.9%、86.7%,可见Ⅲ、Ⅳ期组表达要高于Ⅰ、Ⅱ期组,40例结直肠癌中TF和VEGF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17,P=0.001)。结论TF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有关,TF阳性表达组中VEGF阳性表达增强,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TF和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病情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直肠癌病人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的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6~2018年1394例结直肠癌病人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MMR蛋白;MSI基因检测106例dMMR病例,46例肿瘤细胞呈异质性表达的pMMR病例和147例随机选择的pMMR病例;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关系;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MR蛋白缺失发生率占总结直肠癌病人的7.6%,缺失类型主要为MLH1、PMS2双缺失,占总缺失的55.7%;MMR蛋白缺失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发生部位、大体分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和临床TNM分期均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47);dMMR结直肠癌病人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MMR蛋白缺失在年龄<50岁、右半结肠、肿瘤直径>6 cm、腺癌伴粘液腺癌或粘液分泌的混合型癌、低分化腺癌和TNM分期Ⅰ/Ⅱ期组的发生率高;免疫组化和PCR-毛细管电泳法在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8.7%。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在结直肠癌的主要类型为MLH1、PMS2双缺失,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发生率低于西方报道;免疫组化和PCR毛细管电泳法的检测结果显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9例开展回顾性研究,经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结直肠癌组织的微卫星状态进行检测,记录MSI、微卫星稳定(MSS)状态的检出情况,分析MSI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89例患者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38.20%(34/89),未缺失率为61.80%(55/89),MSI占比为39.33%(35/89),MSS占比为60.67%(54/89),患者微卫星状态与MMR蛋白表达有相关性(P<0.05)。患者MSI与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癌结节、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MSI除与年龄有关外,还具备独特的病理特征,以右半结肠、中低分化、肿块大及无癌结节、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居多,能为该病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