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完全复位31例,复位90%以上8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为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和异体骨笼在下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46例下颈椎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ZEPHIR前路钛板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颈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43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98%,无钛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内固定、异体骨笼植入融合术治疗颈椎不稳具有以下优点:颈椎前路减压彻底,术后颈椎稳定性恢复好,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颈椎前路行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15例的体会.方法经颈前路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植入,然后用带锁钛板作内固定.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过6个月~2年随访观察,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融合,颈椎稳定,脊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48例获得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得到早期稳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锁钢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经颈前路治疗严重颈椎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颈椎骨折脱位体严重存放损伤急者尽早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椎带锁钢板(CSLP)内固定术。结果:经8个月--5.5年随访.所有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1例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28例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得到Frankell.6级的改善。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CSLP)可使固定节段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好,CSLP适应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早期行颈前路骨髓减压。植骨融合,CSLP内因定术,重建颈椎稳定性,有利于残存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4例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率、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为100%,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维持良好,均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滑脱、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单节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高,可有效维持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弧度,并发症少且轻,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2001-01~2005-04对6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4例,C级33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有椎管侵占现象。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59例植骨块于3个月内全部骨性融合,病死3例。生存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5级。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前路钢板系统-Orion钢板结合钛网容纳自体骨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3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自体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3岁,均为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结果:除1例患者于术后第一周出现钢板及螺钉松动,钛网移位外,其他患者均在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颈椎生理曲度部分或全部恢复。结论: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并能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促进植骨融合,从而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6.5岁。单节段病变者17例,双节段病变者10例,三节段病变者8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5~120min,平均95min。出血量100~190mL,平均14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5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病例出现。2例患者术后声音嘶哑,1个月后恢复。按JOA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优13例,良15例,好转7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高度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于术后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彻底、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和重建颈椎即刻稳定,疗效满意,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国内自1996年开始报道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损伤以来[1],目前逐渐用于颈椎退变疾患、颈椎椎体肿瘤等,由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为植骨提供有效同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我院2002~2007年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Orion及Zephir锁定型钢板系统13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与分析颈椎前路手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6~36个月的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骨融合时间为15~20周,平均17周,植骨融合率达100%.根据JOA评分,其优良率高达84.00%.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手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突出,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鑫  蔡小军 《贵州医药》2007,31(11):991-992
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脊髓损伤中最常见的病种,常造成病人高位截瘫。传统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存在术后颈椎不稳,植骨块松动、不融合,椎间隙高度丢失而影响疗效。近年来颈前路带锁钢板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经前路减压、植骨,前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近期随访效果。方法对2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通过JOA评分法观察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情况,通过随访X线照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时间和椎间高度改变,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症状均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椎间高度丢失,无症状再发,无融合器移位,术后平均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该椎间融合器减压融合技术可在术后获得即时稳定,有效重建病变节段椎间高度,避免了传统颈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种并发症,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在颈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的78例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Frankle评分除2例A级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提高1级以上。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颈椎骨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8月,采用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87例,所有患者行减压或病灶清除术后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单椎体71例,双椎9例,椎间隙植骨融合7例。将术后第一次X线片与最后一次随访时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融合节段高度和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3例于术后5~11个月内死亡,68例患者术后获得14~51个月随访,平均28.6个月。随访病例植骨均于术后6~9个月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0.65±0.12)mm(P>0.01),颈椎曲度角平均降低(2.6°±0.4°)(P>0.01)。结论前路保留终板植骨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能较好地维持融合节段高度和颈椎曲度,是前路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联合异体骨笼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患者脊髓神经损伤恢复优良率为86.57%;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76.12%,术后9个月融合率为86.57%,术后12个月融合率为92.54%.结论:ZEPHIR颈前路钛板系统联合异体骨笼植入手术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隙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有固定简单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可以早期活动、损伤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稚问融合器+骨粉、椎间融合器+自体骨、自体髂骨三种稚间植骨方法复合颈椎前路钛板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5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复合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其中植骨材料使用椎闯融合器+骨粉(A组)19例、椎间融合器+自体骨(B组)28例、自体髂骨(C组)11例,平均随访10个月(8~17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颈椎侧位片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