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炎症介质等影响。方法:7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无改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浆炎症介质及D-二聚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132例自愿产前检查的孕产妇分娩前后进行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D一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测定,与未孕健康妇女13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阳性32例,FDP阳性30例;分别占24.24%、22.73%;产后72小时各指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凝四项前后联合检测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纤溶和凝血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妊高症而带来的危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3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对血浆炎症介质、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5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无改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浆炎症介质及D-二聚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处于急症期的患者38例,处于缓解期的患者37例),并选取同一时期的肺部正常者7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验,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研究数据显示,AECOPD患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肺部正常者高,而且急症期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96±0.26)mg/L,缓解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64±0.26)mg/L,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0.36±0.19)mg/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高,急性期患者比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高。因此,D-二聚体在AECOP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妇女与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F-81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检测150例正常成年女性和212例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来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在将要临产时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结果:APTT、TT的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有下降的倾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时间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im-2)、纤维蛋白原量(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评价其在恶性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血凝分析仪对56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浆D-二聚体(Dim-2)、纤维蛋白原量(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各组肿瘤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肿瘤早期组(Ⅰ Ⅱ期)和晚期组(Ⅲ Ⅳ期)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较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中药 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有所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Fib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可考虑作为判断患者转移、恶化及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活血化瘀中药汤剂可作为一种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治疗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复元活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术后8 d观察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治疗组DVT发生率为4.8%,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4.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8 d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8 d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时凝血四项指标均较术后第1天改善(P0.05);术后第8天,治疗组PT、T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可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养心息风汤联合米力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凝血酶、脑钠肽(BNP)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92例COPD并发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研究组给予养心息风汤联合米力农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动脉压(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氧分压(PaO_2)、凝血酶时间(TT)及血清BNP、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P降低(P0.05),LVEF及PaO_2升高(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T延长(P0.05),血清BNP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76.09%(P0.05)。结论养心息风汤联合米力农治疗COPD并发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效果显著,可延长TT,降低血清BNP、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经鼻空肠管给药治疗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道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84例M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在发病48 h内在内镜引导下放置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大黄液100 m L鼻空肠管给药,每天2次,治疗持续时间3~7天。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及蛋白C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缩短,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下降,蛋白C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愈率提高(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经鼻空肠管给药治疗中度急性胰腺炎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压的动态监测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将229例原发性高血压(FH)患者分为杓型组55例、非杓型组56例、深杓型组58例、反杓型组60例,均检测Hcy、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对不同分组EH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反杓型组血浆Hcy、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高于杓型组(P均<0.01),非杓型组与反杓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杓型组及反杓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的PT、APTT、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H患者存在高凝状态,Hcy亦明显增高,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更为显著,传统的血液指标PT、APTT、TT不是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状态的敏感指标,为高血压患者需合理用药而有效地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及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6):701-70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疗程、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缩短病情控制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百令胶囊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百令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凝血指标及生命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0%)高于对照组(75.41%)(P0.05);2组治疗后咳嗽、气喘、咯痰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气喘、咯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二聚体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治疗前后P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AT量表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AT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百令胶囊对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疗效明显,且可降低患者凝血指标D-二聚体变化,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口服联合空气压力波,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时的血凝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变化及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1周、2周时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观察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晓红 《新中医》2017,49(1):115-117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压、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4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血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2组的围产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MAP、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P、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MAP、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T、Fib、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均较治疗前延长,Fib、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PT长于对照组(P0.05),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凝血功能及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血浆D-二聚体与肺癌临床分期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24例肺癌患者按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23例,ⅢA期32例,ⅢB期92例,Ⅳ期177例;按辨证分型分为5型阴虚内热78例,气阴两虚63例,瘀热互结33例,肺脾气虚78例,瘀浊壅肺72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明显低于ⅢB期和Ⅳ期(P0.05或P0.01),Ⅳ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ⅢA期(P0.05);肺脾气虚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阴虚内热组(P0.05)和痰浊壅肺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医分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D-二聚体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及分期的判断,是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制红花注射液对慢阻肺(COPD)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基本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精制红花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88.6%,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制红花注射液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且效果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生产的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早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不显著;中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显著;晚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显著.结论: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对预防产妇意外、血栓形成和防止DIC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究 D– 二聚体(D–D)及凝血功能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检测价值。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 COPD 患者及同期 120 例体检健康者,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进行 D–D、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验,分析 D–D、凝血功能指标对 COPD 患者的检测价值。 结果:COPD 患者的 APTT、PT、TT 水平较体检健康者低,D–D、FIB 水平较体检健康者高;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 APTT、PT、TT 水平较稳定期 COPD 患者、健康者低,D–D、FIB 水平较稳定期 COPD 患者、健康者高,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中,Ⅱ 级、Ⅲ 级、Ⅳ 级患者 APTT、PT 水平逐渐下降,D–D、 FIB 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T 水平在 Ⅱ 级、Ⅲ 级、Ⅳ 级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COPD 患者具有 D–D、FIB 水平升高,APTT、PT、TT 水平下降特点,且在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中,随肺功能分级增加,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可将其用于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局部推拿护理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43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其中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的132例为对照组,在术后常规基础上予中药定向透药联合局部推拿护理的111例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护理后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6.1%,治疗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局部推拿护理能降低血栓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T、APTT、D-二聚体及CRP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