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RA组,96例骨伤科普通患者作为非RA组,120例健康体检者(无免疫系统疾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凝集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组RF。结果:RA组RF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ELISA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RF阳性检出率高于乳胶凝集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胶凝集法RF滴度与同组ELISA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RF定量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滴度与ELISA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较测定的含量平行一致。结论 ELISA法检测RF阳性率最高,在RA患者中ELISA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RF的敏感性较高,阳性率较胶乳凝集法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国内常用检测类风湿因子(RF)的方法有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凝集试验。笔者对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凝集试验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对13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乳胶法和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检测,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散射比浊法、乳胶凝集法测定RF阳性率分别为15.0%和11.2%,前者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测定血清中RF的水平,散射比浊法比乳胶凝集法更敏感。结论对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凝集试验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散射比浊法优于乳胶凝集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4例RA患者和42例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含量。结果 64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50例,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类风湿因子(RF)阳性51例,诊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抗CCP抗体和RF两者敏感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CCP抗体的诊断敏感性与RF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诊断特异性较RF高,有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fide,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02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RA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6例(非RA组)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的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并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RA组抗CCP抗体浓度和RF浓度及抗CCP抗体阳性率和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P<0.05);RA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RF阳性率,但无显著性差异.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 <0.05).结论: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上,抗CCP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是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RA患者40例,设为RA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患有其他类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1组;取40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设为对照2组;三组均借助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及抗RA33抗体;并借助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nti Keratin Antibody,AKA)水平,对比三组四项指标阳性率,并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抗RA33、抗AKA、抗CCP阳性率相比其余两组更高,且RF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但抗RA33、抗AKA、抗CCP诊断RA特异性更高(P <0.05)。结论:抗RA33、抗AKA、抗CCP在RA早期即可出现,且具有极高特异性,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RA患者和60例其他风湿类疾病患者进行RF和CRP以及抗-CCP抗体检测,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RF,应用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结果60例患者血清中,RF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7%和77%,CRP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33%,抗-CCP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95%,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22%。结论RF、CRP和抗-CCP抗体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RA的诊断灵敏性,有助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刘兴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4,(4):F0002-F0002
目的:探讨RF与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01月-2013年08月我院收治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结果,并与同期50例健康对照者RF与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作对比。结果:RA组血清RF、抗CC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F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76.0%,抗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92.0%,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明显优于RF(PO.O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类风湿因子(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治疗的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1例,设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名,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CCP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完成患者AKA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完成患者RF测定;绘制ROC曲线分析AKA、CCP及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CCP阳性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KA、CCP及RF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F及AKA阳性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AKA、CCP联合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AKA、CCP及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A、CCP及RF在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测定用于双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RA,3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20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比较抗CCP抗体与RF的相关性。结果:3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3.33%。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和94.54%。RF的阳性率为76.67%。RF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67%和80.0%。抗CCP抗体与RF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能用于RA的诊断。同时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EusA法检测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斑点法检测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结果: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RF和CCP抗体和AKA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7.8、49.8和62.6,为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中的最佳实验;RF,抗CCP抗体,抗AKA抗体三种抗体联合检测RA,为较好的组合项目,在RA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选择适当的自身抗体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RA病人,26例其它风湿性疾病病人和10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所有风湿病组病例及其中50例健康人群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A病人同时还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浓度。结果:RA组的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当GPI为0.49μg/mL时,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2.1%;GPI与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疼痛个数、RF、抗CCP抗体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指标年龄、CRP、ESR相比均无相关性。结论:GPI在R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GPI阳性可能与RA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性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RA患者、70例非RA患者包括3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SLE、SS、MCTD等)和36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当GPI以0.28μg/ml为临界值时,RA组的GPI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AID组、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68.7%、26.5%、2.7%、2.4%,RA组的GPI阳性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中GPI阳性率与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分别为68.7%和67.2%,GPI和RF单项和/或双项阳性率达93.7%。结论血清GPI在各对照组中,以RA组升高最明显,对RA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除RF外诊断RA的新指标,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CRP、ESR联合检测在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例RA患者、27例其他相关疾病患者和52例健康人均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和CRP,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体,采用W estergren法测定血沉。结果 47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分别为83%和85%,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结论单独检测类风湿因子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而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CRP与ESR能很好地反映病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异同点。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39例AS患者和41例RA患者进行HLA-B27的检测;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抗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AS患者HLA-B27、ASO、CRP阳性表达率高于RA患者(P<0.01和0.05)。AS和RA患者的IgA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结论AS和RA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亢进,HLA-B27的检测对协助诊断AS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例,根据患病时间不同分为2组,患病时间不足1 a 74例为观察A组,患病时间超过1 a 58例为观察B组,均行RF和抗CCP检测,比较2组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RF检测敏感性略高于抗CCP检测,RF检测准确性略低于抗CCP检测,但均无显著性差异。RF检测特异性明显低于抗CCP检测,RF联合抗CCP检测准确性明显高于RF及抗CCP单项检测。结论 RF联合抗CCP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可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对GPI 在RA 中的致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检测RA 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的GPI、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 组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且RA活动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RA非活动组(P<0.001).结论:GPI 在RA中的检测意义要大于其他身免疫性疾病,且它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GPI 和RF联合检测对RA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GPI 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关节表面,导致RA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多甙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达趋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红  杨明辉  魏锦 《四川中医》2006,24(10):21-2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G)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表达趋化因子-CC趋化因子受体5配体(CCL5)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RA患者经TG治疗前后血清CCL5水平变化情况,同时对8例RA的滑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TG对滑膜细胞表达CCL5的影响。结果:TG治疗后RA血清CCL5水平明显下降。体外实验进一步发现,TG可显著抑制RA滑膜细胞产生CCL5。结论:TG通过抑制RA病变滑膜组织产生CCL5而在RA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检测出感染标志物有助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防。类风湿因子 (RF)对用ELISA法检测的多种感染标志物有干扰[1] ,现将RF在用ELISA法检测丁型肝炎IgM抗体 (HDV -IgM )时的干扰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患者 16 4例 ,男 10 1例 ,女 6 3例 ;年龄 2 1~ 83岁 ,平均 5 5 .1岁。均无肝炎病史 ,RF浓度2 0 .2~ 16 6 0IU/mL。1 2 仪器与试剂 RF检测仪器选用ARRAY36 0全自动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测定系统 ,采用原厂配套试剂。HDV -IgM抗体检测使用深圳月亮湾公司生产的HDV -IgM抗体试剂盒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PP-3)、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分型(RF)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进程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法,测定血清MMP-3、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的含量。结果:(1)MMP-3、抗CCP抗体及RF lgM、RF lgG、RF lgA在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CCP、RF在RA各组血清水平均高于非RA及对照组(P<0.01);MMP-3在RA组具有较高含量,显著高于非RA组、健康对照(P<0.01);在RA1组与RA2组中水平比较差别明显(P<0.01),在RA2组与RA3组中水平比较差别明显(P<0.01)。(2)RA组中MPP-3、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的敏感度分别为65.3%,68.7%,71.8%。(3)MMP-3、抗CCP与RF lgM+RF lgG+RF lgA在RA组中特异性分别为70.2%,95.1%,83.1%。(4)五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敏感度为32.8%,联合特异度为100%。结论:联合检测五项指标可降低RA的漏诊率。动态联合测定抗CCP抗体、RF lgM、RF lgG、RF lgA、MMP-3能更有效地及时监测RA的疾病进展,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干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洪学  童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11-111,13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5例、非BA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Rf。结果:抗CCP抗体、RA33抗体和IgG-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8.5%、33.9%、75.4%;特异性分别为98.O%、97.0%、81.0%。结论:抗CCP抗体、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优于RF(P〈0.05),可作为RA诊断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RF与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同时检测用于RA的诊断是临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