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7届、全军第5届、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1.应用内皮细胞平铺技术观察多器官衰竭时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解放军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教研室(北京100071)魏树均,张莉,卢立军,夏红天,郑成贵,刘昌顺研究内皮细胞损伤在多器官衰竭(M...  相似文献   

2.
应用内皮细胞平铺技术观察多器官衰竭内皮细胞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内皮细胞平铺技术观察家兔多器官衰竭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平铺切片显示多器官衰竭时内皮细胞受到明显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脱落。证实内皮细胞损伤在多器官衰竭发病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影响内皮细胞外连接蛋白受体之表达栾竞,党瑛,李岩,吴其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血管内皮细胞的外连接蛋白受体(VnR,即αVβ_3)与内皮细胞的新生和凋亡,与炎症反应、创伤愈合、血栓形成、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本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时肺血管内皮细胞及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改变。方法:利用常压低氧舱复制大鼠慢性低氧模型,使用电镜技术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采用还原型辅酶Ⅱ硫辛酸脱氢酶(ND)细胞化学染色及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OS的改变。结果: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脱落,肺动脉肌化,随着低氧时间延长,血管内皮细胞NOS蛋白表达递增,但一氧化氮(NO)作用反而减弱。结论:慢性低氧可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肺内NOS含量和活性增加及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的作用减弱,以致肺动脉发生肌化。  相似文献   

5.
微循环基础研究1-001维生素E对家兔多器官衰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魏树均,张莉,夏红天,卢立军,郑成贵,刘昌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高等专科学校,北京100071目的:以往的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多器官衰竭(MOF)发生中是重要环节,该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等对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朱广谨,陈祥银,严仪昭,张莹,段岩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此外与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联系。本实验观察PKC激活剂佛波醇酯(PMA)、...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转染对人内皮细胞MI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由血管紧张素(Ang)II诱导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和构建含人ACE2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pACE2),并将之转染入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的MI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ng Ⅱ(100 nmol/L)和Ang IV(100 nmol/L)刺激后均可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MI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ACE2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由Ang II和Ang IV诱导的MIF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ACE2基因过表达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中炎症介质MIF的表达,提示ACE2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效应。通过调节ACE2基因的活性和表达,很可能为炎症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特异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血管形成的关键性因子,与脑肿瘤的生物学侵袭性,恶性程度及临床复发等相关,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可概括为:(1)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2)促进肿瘤血管生成;(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4)破坏血-脑屏障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抑制脑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粘附的分子机理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粘附的分子机理及意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理室(北京100005)李福刚,汪钟各种血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都有其独特的结构与功能,近年来随着生化、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开展,人们注意到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血小板间存在着复杂的相...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特异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形成的关键性因子,与脑肿瘤的生物学侵袭性、恶性程度及临床复发等相关,其主要生物学作用可概括为:(1)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2)促进肿瘤血管生成;(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4)破坏血-脑屏障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抑制脑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化学和机械损伤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研究了在化学性和机械性致伤条件下,大鼠(n=40)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的程度和形态学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致伤因素均可导致循环内皮细胞显著增多和形态学变化。提示以酸性枸橼酸钠液致和钝性机械损伤大鼠尾静脉均可作为活体内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双黄连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方法:用双黄连注射液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共同培养后,采用MTT法及形态学法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细胞脱氧酶的活性,用Sandwich ELISA法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免疫细胞技术,检测NF-κB活性及胞浆内IκB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静脉移植物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30个静脉移植物再塞标本中MCP-1、CD68(巨噬细胞的标记物)、CD3l(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片,图片用Silicon Graphics Octane进行处理。结果:在正常静脉血管中,MCP-1表达很弱;外膜中有少量CD68免疫阳性细胞,中膜和内膜中少见;CD31免疫阳性细胞仅在血管腔内皮细胞和外膜小血管中可见。在病变静脉血管,MCP-1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呈强阳性;CD68免疫阳性细胞在外膜、中膜和内膜均可见到;CD31免疫阳性细胞不仅出现在血管腔内皮细胞和外膜小血管内皮细胞,且在中膜小血管内皮细胞也大量出现。免疫双重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达MCP-1。结论:人静脉移植物MCP-1的表达上调,且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关系密切,提示MCP-l对静物移植物炎症细胞的浸润及新内膜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伯龄  张锡庆 《中国微循环》2008,12(1):16-19,6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CS)的表达能力及表达活性。方法取6周龄SD大鼠BMCS传代培养后以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1μg pc DNA3.1-VEGF165的比例转染,通过RT—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转染细胞中外源性VEGF165基因的转录及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用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试验测定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生物活性。结果VEGF基因转染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可有效转录VEGF165,其分泌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产物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结论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VEGF转染至BMCS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  相似文献   

15.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摘要)史晓东钟萍(成都军区总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83)血管内皮细胞(EC)不仅构成血管的屏障和衬里,而且也是重要、活跃的分泌器官。EC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调节。正确掌握体外培养EC的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共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植入大鼠体内,观察诱导新生血管情况,为移植组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奠定基础。方法对质粒pIRES2-EGFP/VEGF,岱进行扩增、纯化,以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并植入肾被膜下。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切取移植肾脏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实验组内皮细胞有特异性的EGFP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为13.06%。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VEGF表达。RT-PCR显示实验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有人源化VEGF165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移植后14d,实验组大鼠肾被膜下可见成团的新生毛细血管网形成,而对照组及空白转染组尽管血管内皮细胞仍存活,但未形成明显血窦。结论转染VEGF是促进内皮细胞早期(14d内)形成新生血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血管内皮细胞是TNFα作用的靶细胞之一。由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很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rhTNFα(简称TNF)引起大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代谢的损伤以及其与内皮细胞中原癌基因表达的关系,试图从中说明TNF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早期损伤的部分分子机制。1-细胞增殖动力学:在体外培养的大血管内皮细胞(HVEC,第3~4代)中发现,加入TNF(20~40ngmL)后…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实体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具有选择性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增强血管渗透性的作用,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有高水平合成,并与肿瘤的分级和转移相关,VEGF受体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干预VEGF及其受体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阻遏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犀角地黄汤对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 2种方法观察犀角地黄汤不同剂量(高、中、低)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 结果: 模型组ICAM-1、VCAM-1、PECAM-1、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犀角地黄汤能减少模型组动物ICAM-1、VCAM-1、PECAM-1、iNOS的表达,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各分子表达递增,呈量效关系。 结论: 犀角地黄汤能降低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高表达,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放射性舌炎病损局部病损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放射性舌炎病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放射性舌炎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其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指数(oral mucositis index,OMI);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CD34)鉴定放射性舌炎病损局部病损组织血管内皮细胞;TUNEL检测RTG大鼠舌体病损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统计学分析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百分数与RTG口腔黏膜炎指数(OMI)间的时相变化关系。结果放射照射后3d可观察到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放射照射后的血管管腔变得明显不规则,管腔中可见有血栓形成,管腔内膜凹凸不平,血管扩张,管径变大,血管内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脱落到管内,并可看到部分血管狭窄严重、闭塞。血管内皮细胞TUNEL检测到血管内皮细胞凋亡,5d组凋亡内皮细胞百分数(%)为(78.3±0.31),8d组为(89.3±0.83),14d组为(83.5±0.41),21d组为(69.3±0.57),28d组为(47.3±0.59)。5d、8d、14d、21d、28d时RTG口腔黏膜炎指数(OMI)与大鼠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百分比的相关系数R=0.67(P=0.034)。结论RTG病损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RTG的病情相关,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在RTG病理过程中起作用并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