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病因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0例病因明确的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6例行CT及MR I检查,14例只行MR I检查,分析其CT和MR I表现。结果 20例中毒性脑病患者,MR 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其中累及放射冠17例、基底节8例、丘脑5例、脑干3例、小脑齿状核3例、视辐射3例、胼胝体2例,两侧呈对称性分布,T1W I呈低或略低信号,T2W I、DW I、F lair呈略高或高信号。6例CT检查患者中,3例无异常发现,2例累及范围较MR I小,1例和MR I表现一致。结论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纤维及部分核团,呈对称性分布,MR I比CT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临床正确诊断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病因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0例病因明确的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6例行CT及MR I检查,14例只行MR I检查,分析其CT和MR I表现。结果 20例中毒性脑病患者,MR 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其中累及放射冠17例、基底节8例、丘脑5例、脑干3例、小脑齿状核3例、视辐射3例、胼胝体2例,两侧呈对称性分布,T1W I呈低或略低信号,T2W I、DW I、F lair呈略高或高信号。6例CT检查患者中,3例无异常发现,2例累及范围较MR I小,1例和MR I表现一致。结论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纤维及部分核团,呈对称性分布,MR I比CT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临床正确诊断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46例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急性CO中毒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影像学CT及MRI表现主要为双侧苍白球等基底核及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异常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约半数患者可治愈,预后与年龄、影像学改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无特殊方法,预后较差,应早期诊断,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92例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 急性CO中毒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影像学CT及MRI主要表现为双侧苍白球等基底核及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异常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约半数患者可治愈,预后与年龄、影像学改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无特殊方法,预后较差,应早期诊断,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13年1月经我院临床确诊为中毒性脑病患者共2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部磁共振均表现是白质、深部核团和灰质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3例急性中毒性脑病MR均表现为病灶T1像强化,提示存在血管源性水肿,而DWI序列的高信号提示细胞毒性水肿;28例患者中,13例影像学表现为正效应(脑水肿),临床表现10例以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为首发症状(76.9%),8例表现为癫痫发作(61.5%).经脱水和激素治疗后,11例临床治愈(84.6%),2例因治疗时间短及停药早而导致死亡(15.4%).15例影像学表现为负效应(脑萎缩),有11例以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73.3%),8例以肢体震颤、走路不稳为首发症状(53.3%).经治疗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 不同原因的中毒性脑病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且存在细胞内外水肿,治疗上应早期、长程、足量使用脱水及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CT及MRI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出现头痛、呕吐、视物障碍等先兆子痫及子痫症状且并发RPLS的孕产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RPLS病灶CT表现为稍低密度影,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T2WI高、FLAIR高信号,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后部皮质下脑白质.10例累及两侧大脑半球(其中枕叶受累8例,顶叶受累8例,额叶受累6例,颞叶受累4例,另有2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1例仅累及左侧顶枕叶.MRV成像的5例患者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静脉血栓征象.MR显示病灶较CT更清楚,尤其是FLAIR序列.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8例复查后发现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消失.结论 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较特征的影像学改变,认识这些特点并正确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MR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MR资料,依据侧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白质病变的范围不同,将其分为Ⅰ~Ⅲ型。结果55例中影像学Ⅰ型24例、Ⅱ型18例、Ⅲ型13例(其中Ⅰ型中有6例CT检查未见异常),病灶分布于侧脑室前后角,体部周围及半卵圆中心,CT上表现为低密度,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它征象包括脑萎缩、脑梗塞、脑出血。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MR表现及临床特点,MRI发现SAE脑部病灶优于CT。  相似文献   

8.
方凯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18-119
目的探索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和CT主要征象。方法对33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结合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CT表现为脑白质内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区,边缘呈月晕状。位于侧脑室体旁26例,侧脑室体前角周围31例,后角周围20例,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24例,均为对称性分布;合并腔隙性脑梗死32例,脑萎缩29例。有高血压者30例,占90.9%。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15例。肢体无力或偏瘫11例,言语不清7例。30例有眼底动脉硬化。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氧而引起脑白质受损,CT诊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双侧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改变,多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萎缩,而无症状的脑白质稀疏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CT改变。方法 将 2 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常发生于病后 2~ 4周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 ;头部CT的特征表现是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融合性病灶 ,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 ,经 2~ 3周可逐渐消退 ;如脑缺氧持续时间长 ,水肿消退后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变性坏死灶及脑皮层萎缩。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如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作头颅CT检查对诊断迟发性脑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胸部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的胸部CT表现随着中毒时间的增加而发生不同的影像学改变,早期(〈7 d)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双肺胸膜下区分布为主的多发楔形实变影及磨玻璃密度增高影;中期(7~14 d)以双肺内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改变为主,同时伴肺纤维化、肺实变、双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晚期(〉14 d)高分辨率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RCT)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胸膜下区的间质纤维化。另外,患者吸收中毒剂量少时胸部损害程度相对较轻,剂量多时胸部损害的程度相对严重。结论百草枯中毒时胸部CT有特定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HRCT对肺损伤的早期轻微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CT图像的变化对病情进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氮中毒迟发性脑病的CT改变。方法 将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征象分析进行。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眼生于病后2-4周,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头部CT的特征表现是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融合性病灶,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经2-3周可逐渐消退,如脑缺氧持续时间长,水肿消退后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变性坏死灶及脑皮层萎缩。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如再现神经精神症状,作头颅CT检查对诊断迟发性脑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高场强脑磁共振(MR)各常规序列的信号变化,评估对肝硬化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心理测试诊断并按West-Haven标准分型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脑MR图像,分析T1WI、T2WI、T2FLAIR、DWI、SWI序列上的信号变化。结果 36例患者T1WI显示双侧豆状核、丘脑、双侧中脑大脑脚的高信号;8例T2WI、T2FLAIR和DWI显示豆状核、丘脑和放射冠白质高信号,9例T2WI、T2FLAIR和DWI显示豆状核低信号,余23例未见异常信号;40例患者SWI显示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和中脑大脑脚的显著低信号。各序列中的异常信号呈对称性分布。结论 双侧基底核、丘脑和中脑大脑脚的对称性T1WI高信号和SWI显著低信号是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尤其是SWI的低信号表现,对MR诊断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有关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3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4例均有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少数表现为意识水平受损)大部分有精神症状锥体外系功能障碍,部分病例有锥体系功能障碍,CT提示额、顶、枕叶皮质下白质、苍白球、豆状核密度降低.本组痊愈20例,11例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3例无变化,死亡1例.结论 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及预后与急性期吸入一氧化碳的浓度、昏迷时间长短、患者年龄、急性期是否及时行高压氧治疗、既往身体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恋  吴珊  郑文斌  张泽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25-1326,I0003
目的 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例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或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以全脑症状和严重的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早期CT及MR检查可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大脑皮层下白质对称性弥散性低密度,弥散系数图(ADC)值的下降;随着病变的好转,脑水肿减轻,病灶逐渐减小,病灶区ADC值增高.早期应用足量甘露醇、激素及加用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预后.结论 1,2-DCE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有明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早期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控制脑水肿,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Balo病同心圆硬化的MR I表现、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总结回顾5例Balo病同心圆硬化的MR I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MR I上均表现为脑实质多发病灶,病变主要累及双侧大脑白质,3例呈典型同心圆性改变,T1加权像上呈等、低信号交替环,T2加权像上呈高、更高信号交替环;增强扫描等信号环强化。结论Balo病临床表现多样。MR I表现具有特征性同心圆性改变,是目前Balo病生前最可靠的诊断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对1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异常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①双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对称分布斑片状低密度影;②两侧脑室旁半卵园中心不对称或对称分布小斑片,小园片低密度影;③两侧半球白质内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小斑片,小园片低密度影;④多伴有脑腔隙性梗塞和脑萎缩。CT分四型:Ⅰ型即侧脑室前后角型;Ⅱ型即两侧脑室旁型;Ⅲ型即大脑半球白质型;Ⅳ型即混合型。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根据上述各种异常CT表现结合临床有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史可以进行CT诊断。  相似文献   

17.
曹小宏 《江西医药》2009,44(10):1006-1007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并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特点,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期分析。结果38例确诊患者,CT表现:11例正常,20例患者的股骨头形态正常,其中9例股骨头内出现星芒状结构增粗、扭曲、浓密改变,5例出现局限性囊变和骨质疏松区,5例出现囊变和硬化同时存在。7例患者有股骨头形态改变,并出现新月征或伴有退形性骨关节病。MR表现:3例无阳性表现,27例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正常,其中股骨头内出现典型的双线征的有15例,出现广泛的条状,斑片状的混杂信号的有12例。8例患者有股骨头变形,并有混杂信号。结论CT和MR都能诊断ANFH病变,但MR对早期ANFH的诊断时间更早,早期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SCT)对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资料完整CAE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CAE的MSCT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其颅脑损害CT主要表现为胼胝体变性5例、脑萎缩13例;脑梗死6例;脑白质变性11例;韦尼克脑病2例。结论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尤以胼胝体变性、韦尼克脑病为特征性表现,MSCT检查对了解脑损害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金晶  韦炜  刘影  邓克学 《安徽医药》2018,22(11):2108-2110
目的 分析鼻腔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16例患者中10例仅接受CT扫描,其中5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接受CT平扫;4例仅接受磁共振(MR)扫描,其中3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MR平扫;2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MR平扫及增强。结果 16例患者单侧肿瘤8例,双侧肿瘤8例。病灶局限性于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3例,弥漫分布于整个鼻腔7例。1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10例出现轻度骨质吸收,骨质改变轻微。肿瘤浸润鼻前庭、 鼻翼、 鼻背或邻近面部软组织11例。病灶与鼻中隔、鼻甲或鼻窦壁间存有小气泡11例。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低密度, 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均轻中度强化。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诊断脑结节性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例结节性硬化患者头部CT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以癫痫、智力低下及头部外伤就诊,CT表现为双侧室管膜下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多数结节见钙化,3例脑实质同时见多发结节影,1例双侧侧脑室白质区脱髓鞘改变,1例双侧侧脑室扩张。结论室管膜下多发结节状钙化影为脑结节性硬化的典型CT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本病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