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与分析本院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1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32例,占25.0%,其次为中成药和心血管系统药物。静脉滴注是所有给药方式中ADR发生率最高的,占75.0%。不良反应表现最多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ADR高发于中老年年龄段,〉50岁的患者占到了57.8%。结论本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221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剑锋  张洁 《中国药房》2011,(43):4109-411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集的221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发生ADR的主要剂型(145例,占65.61%);ADR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159例,占71.95%);祛瘀剂的ADR发生率最高(86例,占38.9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临床药师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促进临床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应用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2-2019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0例中成药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中,1~6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72.2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最主要的给药途径(82.80%);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的ADR最多,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有关;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2.76%)。结论:临床应重视儿童中成药的应用,加强ADR监测,以降低ADR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 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 月1 日– 2011 年12 月31 日临床上报的603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603例ADR 报告中,男性235例,占38.97% ;女性368例,占61.03%;> 60岁患者178例,占29.52% ;静脉滴注的ADR 发生率最高,占54.56% ;按药品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占45.44% ;引起ADR 频率最高的前10 位药品包括6 种抗菌药物、3 种中成药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按ADR 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皮肤损害,共计312例,占51.74%.结论:ADR 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和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降低ADR 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我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娟  杨婉花 《中国药房》2013,(6):543-5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收集的220例ADR报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20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占62.27%),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更高,男、女比例为0.71∶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致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最高(占30.45%);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结论: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江苏省句容市黄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的中成药致ADR 75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涉及系统、临床表现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多于男性;≥60岁占比最高为66.67%,其次是15~59岁,占29.33%。用药途径:静脉滴注引起ADR 50例,占66.67%,其中2例为严重型;口服引起ADR 20例,占26.66%;外用引起ADR 5例,占6.67%。临床表现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属器(37.33%)、消化系统(22.67%)及静脉炎(13.33%);联合用药品种越多,越容易导致ADR发生。结论 中成药引发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做好中成药安全知识的宣教,用药时应严格贯彻辨证施治原则,掌握药品主治功能和禁忌证,同时加强对中成药所致ADR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孙家跃  范秀英  左靖  张萍萍 《安徽医药》2016,20(10):1988-1992
目的 统计分析宿州市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宿州市立医院2015年下半年各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627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627例ADR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450例(71.77%),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77例(28.23%),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男性365例(58.21%),女性262例(41.79%),各年龄段的男性ADR发生率均高于女性ADR发生率;60岁以上老人有260例(41.47%),占比最大;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573例(91.39%),其次是静脉注射17例(2.71%)和口服15例(2.39%);以消化系统损害212例(33.81%)最为常见;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79例(28.55%),维生素、电解质和营养药物类引起的ADR为106例(16.91%);神经系统用药引起的ADR为103例(16.43%);中成药引起的ADR为77例(12.28%)亦不能忽视。结论 提高ADR系统监测性能,保证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医药护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减少ADR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6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发生ADR比例最高,占83.58%;发生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类药物,占37.31%,其中喹诺酮类是抗感染药物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其次是中成药,占28.36%;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发热、寒颤等不适表现为主。结论静脉用药易发生ADR,应慎用注射剂,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26):3672-3674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58例中成药致ADR报告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致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合理用药有关。ADR发生率以60岁以上的患者比例最高(占31.01%);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11%);药品种类主要为理血剂和祛瘀剂(占79.75%)。ADR累及最多的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占43.01%),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16.06%)和全身性损害(10.36%);严重的ADR为过敏性休克,经过对症处理后,ADR转归较好。结论:临床应根据中医辨证,注重患者个体差异,规范使用中成药,加强用药监护,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3):3231-3235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提高中成药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市2012-2013年16个区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个人向国家ADR监测中心自愿上报的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12-2013年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共有245例,占中成药致ADR报告总数的13.61%;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55.51%;42.04%的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可疑药品中静脉滴注给药为引起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的主要途径(50.39%);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的药物以理血剂为主(40.80%);中成药致新的/严重的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25.97%),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1%)。结论:临床应重点观察中老年人群的ADR,加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管,重点监测中成药用药过程前30 min,加强对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的监管与完善,中药师应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6,(5):988-990
目的:分析2015年中成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门急诊777 242张处方中随机抽取493张,分析门急诊处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分析2015年全院中成药相关性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结果:抽取的493张门急诊处方中,开具中成药的处方为239张占48.48%,中成药处方中口服制剂占69.00%,静脉用药占27.6%;不合理处方总数为76张,其中中成药使用不合理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15%;2015年医院ADR为190例,其中中成药相关性ADR占9.47%,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占7.89%。结论:医院临床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比例较高,致ADRs的发生率上升,应加强对中成药使用的行政干预,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医院中成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梳理临床药师对中成药临床使用中的监护要点,提出药学监护可行性措施,以降低中成药致ADR的发生率,助力安全、有效使用中成药。方法:对2018年全院上报的35例中成药致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确定临床药师的监护要点。结果:发生中成药致ADR的病例中男性居多,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用药30min内ADR发生率最高。通过对中成药致ADR的临床用药监护与对症处理,97.1%的患者转归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中成药的用药人群、ADR发生时间、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应加强对中成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护,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县近三年中成药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状况,促进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收集我县2013年~2015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中成药ADR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品种、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762例中成药ADR监测报告中,中成药ADR的高发年龄段为40~79岁,共486例(占总例数的(63.78%,下同);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注射给药,共622例(81.63%);中成药引发ADR的前8位药品都为注射剂,共443例(58.14%),主要临床表现以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共256例(33.60%)。结论加强和重视中成药ADR的监测工作,特别是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工作,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某院2013年~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到的6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3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率最高,占82.54%;抗菌药物致ADR发生率最高,占68.25%,以头孢菌素类多见;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为皮肤级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某院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118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中的118份中成药ADR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118例中成药ADR监测报告中,中成药ADR的高发年龄段为41~80岁之间,共81例(占总例数的68.65%,下同);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共102例(86.44%);中成药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前3位的依次是清热剂(21.67%)、祛湿剂(15.83%)、祛瘀剂(15.00%);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6.76%)、消化系统损害(31.62%)、神经系统损害(18.38%)等;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为32例(27.12%);所有症状在停药、改用其它药物和治疗后消失或缓解,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提倡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成药ADR的监测、报告、诊断和处理对确保安全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6年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2006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7年记录的77例ADR数据进行列表,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用药的ADR为59.74%;中成药ADR为22.28%;循环系统用药ADR10.39%。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5.4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的ADR占28.57%,严重的ADR3例;缺少与生化指标有关的ADR报告;各种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的ADR最高占59.74%。结论强化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减少多药联用比例;合理选用给药方式;重视用药前病史、用药史的查询及用药后的药学服务;完善药物ADR监测的制度,医、护、药三方共同努力可减少我院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80例,58.82%)高于男性(56例,41.18%);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9例,占58.09%;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为79例次,占57.66%,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中成药居第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96例次,占50.53%)。结论:ADR主要由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引起,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是减少ADR的关键,加强ADR监测、提高ADR的预防和个体化用药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家跃 《安徽医药》2007,11(11):1053-1054
目的分析宿州市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本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宿州市立医院2006年收集的168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临床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占首位,应用的药物中为抗感染药(101例,占60%)占很大比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6例);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注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42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上报的426例ADR报告,对ADR病例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种类、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53.40%;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占85.6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例)最为常见;在中药制剂中,舒血宁注射液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3.42%;他汀类药物的ADR发生率在口服制剂申居首位,占28.33%.结论:应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合理选择溶媒,避免盲目联合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安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1-10月间收集的142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91例,占59.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女性ADR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3例,占58.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