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70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估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苦黄组70例(男性56例,女性14例;年龄41±s6a),给苦黄注射液3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缓慢静滴,qd;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组70例,给门冬氨酸钾镁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qd。急性病毒性肝炎(急肝)疗程为30d;慢性病毒性肝炎(慢肝)疗程为45d。结果:急肝中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改善,苦黄组优于门冬氨酸钾镁(P<0.05);降急肝和慢肝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SB)作用与门冬氨酸钾镁组比较,降SB作用均有疗效(分别为P<0.05和P<0.01)。降ALT作用,急肝组显著。结论:苦黄注射液可作为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8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退黄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胆红素常作为疗效指标之一。本文旨在观察临床中常用的茵栀黄、门冬氨酸钾镁及腺苷蛋氨酸三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肝复肽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价值。方法:90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茵栀黄联合肝复肽),对照组48例(强力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总胆红素(TBIL)和谷转氨酶(ALT)恢复正常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茵栀黄联合肝复肽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能缩短病毒性肝炎的病程。  相似文献   

5.
许青云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515-1516
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治疗药物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门冬氨酸钾镁、苦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其中苦黄注射液疗效肯定,临床广泛选用。但以上药物均只能静脉给药、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苦黄颗粒与苦黄注射液主要成分相同、作者对其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糖尿病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加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糖耐量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本院98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例特点.方法 观察本院2007~2012年收住院98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起病较隐匿,发病重,全部病例伴有总胆红素升高(100.0%),以重度升高为主(总胆红素超过85 μ.mol/L,占93.9%);进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多(占32.7%),同时患者多有慢性基础疾病,并发症多,病程长,但病死率不高.结论 随着人口老 龄化,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起病较隐匿,发病重,病程长,同时因老年人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免疫力下降、合并多种慢性病,易延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一步加重病情、延长病程而影响预后,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苦参素联合自拟降酶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ALT)持续不降8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4例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全部为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54例,女30例;最大60岁,最小19岁,平均30.5岁,病程12个月~20年,平均病程7年。  相似文献   

9.
苦黄注射液治疗高黄疸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2 4 2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苦黄注射液 6 0 m L ,静滴 ,每日 1次 ;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 4 0 m L,静滴 ,每日1次。同时 ,2组病例均给予相同的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瘀胆型肝炎两组无显著差异 ;亚急性重型肝炎及瘀胆型肝炎总胆红素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慢性重型肝炎总胆红素下降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苦黄注射液治疗高黄疸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0)与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观察组,n=40)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血清胆红素(TBIL)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病情康复,促使患者预后改善,以保障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23例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9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对急性肝炎的各项症状及有效率两组无差异,均达90%~100%.对慢性肝炎的症状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急性肝炎治疗1周后谷丙转氨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5);治疗组白蛋白升高,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1);慢性肝炎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复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变化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或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尤其对慢性肝炎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应用;对照组68例仅以更昔洛韦静脉应用。治疗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CMV-DNA载量以及尿素氮(BUN)、肌酐。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组血清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但巨细胞病毒阴转率、BUN、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114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应用刺五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同时以苦黄、茵栀黄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均系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本院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北京会议诊断标准,共240例分三组,刺五加组114例、苦黄组84例、茵栀黄组42例,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血清总胆红素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腺苷蛋氨酸及中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淤胆 2 0例 ,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 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 32例 ,女 8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 4 1.5岁 ,血清胆红素在 2 11~ 5 4 2μm ol/L之间 ,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 >6 0 % ,影像学排除肝外梗阻 ,病程在 0 .6~ 7.2 a,平均 4 .2 a,随机分为 2组。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患者采用腺苷蛋氨酸 (思美泰 )10 0 0 m g,每日 1次。中药以凉血活血方法 ,基本方 :赤芍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顽固性黄疸的协同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顽固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苦黄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TBil和ALT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发热、头晕、头痛、皮疹、面部潮红、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顽固性黄疸具有协同效应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硫普罗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硫普罗宁在治疗慢性乙肝型病毒性肝炎中的降酶、退黄等保肝作用。方法 :8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43例 ) ,用硫普罗宁治疗 :对照组 (40例 )用易善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转氨酶 (ALT、AST)、白蛋白 (ALB)、胆红素(TBIL、DBIL)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降低转氨酶有效率为76 7%~79 1%、退黄有效率为69 8%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其中治疗组降AS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5)。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硫普罗宁是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 (尤其对AST和胆红素作用的保肝药物 ,但对病毒复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选取7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1000 mg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2000 mg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剂量的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 (P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 ,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3月入院的 6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以综合治疗和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 PHGF方法进行分组观察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慢性重型肝炎 ,诊断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 3例 ,男 3 0例 ,女 3例 ,年龄 11岁~ 43岁。对照组 2 9例 ,男 2 7例 ,女 2例 ,年龄 12岁~42岁。两组病例入院时谷丙转氨酶、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统计学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垂盆草冲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0年12月~2001年8月采用华东医药集团康润有限公司生产的垂盆草冲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取得良好疗效 ,现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全组80例中男54例 ,女26例 ,年龄14~76岁 ,平均38 6岁 ,全部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病毒分型 :全部为乙型病毒性肝炎 ,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5例 ,合并甲、戊型肝炎各3例 ,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 (ALT)112~1463U/L ,平均324 6U/L ,血清胆红素11 4~86 72μm…  相似文献   

20.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3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方面疗效明显(P<0.05),总有效率为85.7%,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安全可靠,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