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更好的做好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09-2013年221 715名无偿献血者抗-HIV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确认为阳性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绍兴地区221 715名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为1.27‰,经确认为阳性的有17人,确认后阳性率7.67/10万;确认阳性者均为抗-HIV-1阳性,以未婚、19~35岁、高中/中专以下学历、初次献血、男性为主,阳性率分别为58.82%、88.24%、70.59%、70.59%、88.24%,本地户籍人口和外地户籍人口接近,以街头和站内自愿无偿献血者(64.71%)为主,可以追溯到的9名献血者均为性传播,且男男同性传播占较大比例,占44.44%。结论无偿献血者抗-HIV筛查阳性率及确认阳性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街头无偿献血的模式并不比单位团体组织采血模式更安全,献血前征询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浙江省江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情况,探讨降低血液不合格率的对策.方法 选择2009-2013年浙江省江山市24114名无偿献血者,运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山市近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1.79%;各年份的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7.23,P>0.05);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5,P<0.05);17例抗-HIV初筛阳性者有1例确证试验阳性.结论 江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抗-TP、HBsAg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献血者中也发现1例HIV确认阳性者,为尽量避免感染性血液采集,应加强献血前征询和血液筛查,建立长期固定低危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水平,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9,(5):698-700
目的对云浮地区2013年1月—2018年9月无偿献血者HIV检测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招募、献血者健康征询提供相关依据,降低因输血传播HIV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统计云浮地区130 40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认阳性结果的情况,并对HIV确证阳性者的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ELISA初筛抗-HIV阳性反应214例,经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法确证阳性21例,无偿献血人群中感染率为0. 016%。其中21例确证阳性者中13例为初次献血者,8例为重复献血者。初次献血群体阳性率为0. 013%,重复献血群体(献血次数2次及2次以上)阳性率为0. 02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确证阳性者中男18例,女3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6例。结论本地区2013—2018年HIV阳性率无明显上升趋势,感染者呈低学历、低龄化趋势,以及性别差异,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以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HCV感染情况,为制定临床用血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郑州市163 135名无偿献血者,采用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进行检测,运用Excel 2000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中抗-HCV的阳性率为0.46%,明显低于有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56,P<0.05);抗-HCV阳性献血者中ALT升高的只有8.63%,这说明大部分丙型肝炎ALT正常,肝脏并没有受到损伤;抗-HCV和抗-HIV两项均为阳性者有2人。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前咨询、检测工作,对于高危人群(同性恋、吸毒、卖淫嫖娼)应推迟献血,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与HIV抗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与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加强安全输血。[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标本HIV初复检均采用ELISA法及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梅毒阳性者再用TPPA进行检测。[结果145679例献血者中,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82例,阳性率为0.18%;艾滋病抗体阳性者24例,经山东省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23例为HIV抗体阴性,假阳性率为0.002%,1例为抗-HIV1阳性。[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男女闻无差异(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P〈0.01),街头献血与集体献血的梅毒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日照市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日照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2005~2009年日照市街头无偿献血者共计46 720名,应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使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结果共检测出抗-HCV阳性者85名,平均阳性率为0.18%。每年抗-HCV阳性检出率依次为0.23%、0.20%、0.20%、0.15%、0.14%。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有逐年降低趋势。检测无偿献血者是筛检出抗-HCV阳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阳性状况,为今后献血者的招募方式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韶关地区无偿献血者资料及血液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结果,按献血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血型、婚否、献血次数和献血区域等项目分析。结果 献血共148976人份中,总阳性3347人份,(占2.25%),男性(占2.32%),女性(占2.09%),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P<0.05)。年龄段以46~55岁阳性率最高,为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7,P<0.05),以梅毒阳性(1.15%)最高。职业以军人、医务人员、学生及公务员等群体阳性较低(平均1.31%),农民阳性率最高(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1,P<0.05)。学历与阳性关系本科(及以上)阳性最低(1.29%),小学文化阳性最高(4.67%),说明学历与阳性率有明显差异。血型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已婚与未婚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P>0.05)。献血次数与阳性关系笫1次献血阳性率4.32%,笫2次献血阳性率1.77%,献血≥3次阳性率0.86%,说明献血次数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88,P<0.05)。抗-HIV初筛阳性202人份,经市疾控中心确认HIV阳性22例,确认阳性率1.48/万。结论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范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尽量做到有高危行为的人在采血前淘汰,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高素质和固定献血队伍,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2-2007年郑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对445 368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抗-HIV初筛,然后对至少1种试剂呈阳性反应的作双孔复试,复试1孔或2孔呈阳性反应者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ELISA初筛阳性1313例,确认阳性60例,2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LISA法检测抗-HIV95%是假阳性。2002-2O07年抗-HIV确认阳性率依次为0.014%、0.012%、0.011%、0.017%、0.015%、0.012%,平均感染率为0.013%;男女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31~35岁感染率最高(0.028%),女性26~30岁感染率最高(0.030%)。结论郑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处于低流行趋势,应加强对献血者,尤其是重点年龄段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确保献血安全;建议试剂厂家应提高抗-HIV试剂的特异性,以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为优化献血者招募和强化血液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确认阳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共检测无偿献血者470 975例次,HIV确认阳性103例,阳性率为0.22‰。不同年份、地域的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3例HIV阳性确认者中以18~30岁组居多(65例,占63.11%),阳性率为0.3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9,P<0.001)。HIV阳性确认者中男性95例,女性8例,男性献血者HIV确认阳性率(0.29‰)高于女性(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3,P<0.001)。HIV确认阳性者的职业类型主要为职工(20例,占19.42%),其次为学生(16例,占15.53%)及无业人员(6例,占5.83%)。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应通过加强献血前干预、采用更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建立联网数据库等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南宁市1999-2005年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和趋势,为采供血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南宁中心血站1999-2005年献血者血液标本HIV常规筛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等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7年共筛查献血者血清样本439 202份,南宁中心血站检验科筛查抗-HIV阳性599例,上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HIV阳性55例。HIV感染者中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超过98%,主要为男性青壮年,传播途径以曾经吸毒人员为主。结论:南宁市献血者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2014年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地区2009年1月—2014年12月326 856人份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抗 HIV ELISA检测,将HIV初筛阳性标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并对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证阳性41例,确证阳性率为0.13‰,各年度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 801.87,P<0.01)。除婚姻状况及感染途径外,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性别、年龄、区域、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等流行病学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男性占87.80%,18~25、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分别占41.46%、31.71%,无偿献血人群HIV异性性传播占56.10%,男男同性恋性传播占43.90%。工人和商业/公共服务业人员所占比率高,分别为21.95%、17.07%,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患者以市区所占比率较高(60.97%),初中/中专学历者占56.10%,首次献血检出HIV阳性者占总检出人数的65.85%。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血站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全面开展核酸检测,缩短HIV检测窗口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不合格结果,为提高血液筛查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共358 080例在献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血液进行常规筛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 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 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012年共358 080例在献血前经HBsAg以及/或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血液进行常规筛查(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再对327 761例常规筛查合格献血者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作进一步筛查。结果 ALT初筛后ALT异常仍为首要不合格因素;HIV确证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除抗-HIV不合格率外,其他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男性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HBsAg不合格率以及抗-HIV不合格率高于女性,抗-HCV不合格率无性别差异,女性献血者抗-TP不合格率高于男性;1825周岁献血者的总不合格率最低;NAT筛查共检出265例HBV DNA阳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为0.081%(265/327 761)。结论制定适合的ALT初筛阈值,招募低危献血者,开展NAT筛查。  相似文献   

13.
王淏  张轩  郑优荣 《临床医学工程》2014,(4):136-137,534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2008年至2012年1 392 884例无偿献血标本传染性疾病的筛查结果,评估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制定献血前血液筛查措施、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广州市2008年至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2008年至2012年无偿献血者总阳性率为4.35%,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2.23%,HBsAg:0.9%,抗-HCV:0.54%,抗-TP:0.52%,抗-HIV:0.16%。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标本检测不合格项目中ALT阳性率最高,总不合格率在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快速筛查的灵敏度及献血者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水平,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从而更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率和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清远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用两种不同厂家的TP-ELISA试剂检测的献血者标本124 242份的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2009至2013年清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87%、0.81%、0.70%、0.68%、0.67%。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表现为下降趋势。女性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梅毒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6至55岁,低学历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高于高学历献血者阳性率。阳性率最高的职业为商业服务业人员,最低的为学生。结论在清远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人群在年龄、性别、职业、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在日后的无偿献血人群招募中,应严格筛查献血人群,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防止梅毒通过血液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传播标志物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提出预防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2007年-2014年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320 312人次的血液标本,用速率法检测ALT,ELISA检测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抗-HIV筛查不合格标本送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结果检测320 312人次,不合格6 558人次,总不合格率为2.05%。各年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79%~2.76%,总体呈下降趋势。标志物ALT、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55%、0.43%、0.34%、0.22%和0.54%,不合格标本构成比分别为26.22%、20.90%、16.19%、10.58%和26.11%。确认抗-HIV阳性33例,2007年-2013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人数逐年增加,2013年达13例,但2014年仅检测到3例阳性。结论应加强对献血人群献血前的健康评估、咨询,降低ALT和HBs Ag、抗-HCV和抗-TP的不合格率,改进抗-HIV初筛方法,降低假阳性率,保证用血安全前提下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五项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 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 665名,其中男性86 179名(61.27%),女性54 486名(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在所调查的140 665名无偿献血者中, 5 971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42.45‰,血液五项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HBsAg(4.55‰)、ALT(26.82‰)、抗-HCV(5.52‰)、抗-HIV(2.34‰)、抗-TP(4.09‰)。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年度、学历、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V与ALT、HBV、HIV、TP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66‰、0.11‰、0.05‰、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献血者HCV感染影响因素有职业、性别及重复献血次数等。 结论 在今后献血工作中,要加大对男性、初次以及未婚无偿献血者的筛查力度,建立一支固定、重复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才能不断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周丽霞 《药物与人》2014,(5):250-250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抗-HCV阳性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对湖州地区2010-2013年13650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CV ELISA试剂筛查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并对不同性别、年龄抗-HCV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湖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33%。在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男性抗-CV阳性率为0.41%,女性抗-CV阳性率为0.22%;18-25岁无偿献血者抗-CV阳性率为0.20%,26-35岁无偿献血者抗-CV阳性率为0.23%,36-45岁无偿献血者抗-CV阳性率为0.47%,46-55岁无偿献血者抗-CV阳性率为0.48%。结论:湖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与女性抗-HCV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HCV阳性率随着献血者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济南市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无偿献血者的相关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采用不同厂家试剂对2007~2012年山东省血液中心采集的全部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 2007~2012年济南市511 166名无偿献血者,检出不合格24 443人,总不合格率为4.78%。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3.75%、0.49%、0.35%、0.22%、0.40%。不合格项目中以ALT、HBsAg为主,抗-TP、抗-HIV阳性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进行献血前ALT和HBsAg初筛,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高献血者检测策略及检测技术,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漳州市无偿献血的样本进行梅毒抗体筛查分析,了解献血人群,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方法对我市2009年以来的17017份无偿献血标本严格按操作规程用TRUST、ELISA两种方法初筛,阳性者用TPPA试剂确认。结果筛查17017份无偿献血者,确认139份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82%,其TRUST与ELISA方法对阳性标本的筛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可使用酶标仪判读,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太原市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经ELISA筛查后存在的经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方法收集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HIV项目实验结果,分别统计男、女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IV阳性数并计算阳性率,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对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太原市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389 796次,首次献血者中男性和女性H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39 7%和0.001 4%;重复献血者中男性和女性HIV的阳性率分别为0.017 9%和0.004 1%。经评估抗-HIV筛查后无偿献血者HIV的总残余风险为10.518×10-6。结论太原市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首次献血者高于重复献血者,男性高于女性,无偿献血者血液仍存在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