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起乙肝疫苗接种后死亡的案例,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开展个案调查及尸检诊断。结果患儿按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规范,接种后患儿病情变化,急速死亡,尸检结果双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淤血;室间隔缺损,弥漫性心肌水变性;弥漫性脑水肿;肝、脾、肾淤血,肾细胞及肾上腺细胞水变性。结论根据现场调查、患儿死亡的表现和尸检结果确诊其根本死因为间质性肺炎,辅助死因为心脏室间隔缺损症,排除死亡与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起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案例,为今后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个案调查。[结果]患儿在村卫生所出生,纯母乳喂养,出生后第43 d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5 d后发病死亡。采用"疑似预防接种死亡排查原则"进行分析,初步排除死亡与乙肝疫苗接种有关。尸检分析死亡原因:左胸腔、纵膈大出血,休克,缺氧,循环、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在尸检结果报告前用"疑似预防接种死亡排查原则",可及时、科学并客观初步判断死亡与接种疫苗的相关度,这对此类案例的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接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后疑似异常反应的原因,为诊断是否为异常反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例患者的既往病史、疫苗及注射器的使用情况、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情况进行详细的流行病调查。[结果]排出接种事故及异常反应。该患者从发病时间和临床特征上均符合水痘病毒感染特点,为接种甲流疫苗后偶合水痘。[结论]应高度重视接种前告知和检诊工作,如医务人员在接种前进行认真的问诊和检诊,则可防止此偶合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起疫苗接种后偶合死亡事例,总结处置经验,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死亡案例涉及的疫苗和注射器来源合法,储存和运输条件符合规定,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具备资质。尸检结论:病毒性脑膜脑炎导致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间质性肺炎及脑膜炎(轻微)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化脓性脑膜炎致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诊断结论:免疫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偶合症,与接种疫苗无关。结论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常见类型。及时报告、快速调查、风险沟通、争取尸检或采集有临床意义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明确死因,是处置与疫苗接种相关死亡不良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多是由于宫内或产程中出现窒息,致使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及间质水肿,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全身脏器均可有不同程度受损,有的可合并颅内出血和吸入性肺炎,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死亡,或出现运动、感觉、听力及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1-2]。因此,对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观察二硝基甲苯(DNT)对大鼠肾脏和睾丸的病理损害情况。[方法]用二硝基甲苯以食用植物油为溶剂分为0、5、16、50 mg/kg剂量组给大鼠经口灌胃,每日1次,连续13周,宰杀后取其肾脏、睾丸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大鼠肾脏、睾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肾间质淤血与DNT各剂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性。50 mg/kg组大鼠睾丸间质水肿、精曲小管各级生殖细胞及精子数量减少。[结论]表明DNT对大鼠肾脏和睾丸有一定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推广和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发生一些严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不断增多,甚至发生死亡病例,其中预防接种后偶合死亡的病例时有报道[1-3]。2015年12月芜湖市发生一起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偶合死亡的案例,现将该起案例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死婴家长主诉,医院急诊记录及接诊医生描述,安徽皖医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松阳县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偶合发病死亡纠纷事件的处理情况,为制定免疫规划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偶合发病死亡纠纷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接种甲型H1N1流感没苗偶合发病死亡发生率5.83/10万,发病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只是时间上的偶合,家属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鉴定结论有疑议,与接种方发生了激烈的纠纷。结论:预防接种偶合反应难免发生,必须加强预防接种队伍建设和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处理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尘肺病合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对67例尘肺病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 [结果] 67例病例中并发59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占88.06%;并发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占2.99%;2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占2.99%;1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占1.49%;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占1.49%;1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占1.49%;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占1.49%.尘肺合并UIP小阴影以p为主者5例,占8.47%,以s影为主者54例,占91.53%,大阴影为主者1例,占1.69%,以s影为主的尘肺合并UIP较以p影为主的尘肺合并UIP的病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合并IiPs胸片表现以磨玻璃影、网织结节影、蜂窝影等为主;尘肺合并IIPs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磨玻璃影、蜂窝影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等改变为主.HRCT显示,尘肺合并IIPs磨玻璃影、蜂窝影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较胸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掌握尘肺病合并IIPs的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尘肺病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接种流脑A群疫苗偶合死亡案例,为今后处理预防接种偶合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通州区平潮镇1例接种A群流脑疫苗偶合死亡病例的发病和诊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患儿发病情况和就诊经过及医院最终诊断结果,结合现场调查,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分析后,鉴定为偶合症(发病与接种仅仅存在时间上的巧合),与预防接种无关。结论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及时上报、妥善应对、科学处理能有效发现原因、化解矛盾,接种疫苗前要详细了解接种对象健康状况并认真体检,接种过程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和减少接种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起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偶合死亡事件,为接种疫苗后偶合死亡事件的处置提供经验。方法收集疫苗接种方、受种方、生产企业方相关资料和医院治疗抢救记录,对患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偶合死亡的调查处置经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患儿于2017年2月22日14:55在江苏省溧阳市A镇中心卫生院剖宫产足月出生,于2月23日接种乙肝疫苗,24日接种卡介苗,25日死亡。经调查,该患儿接种使用的疫苗均合格,接种过程规范,同批次疫苗均未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尸检病理诊断结论为患儿有心脏畸形,最终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即该患儿死亡是由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属于偶合症。结论这是一起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偶合死亡事件,提示应重视新生儿接种前询问诊和查体工作,加强新生儿父母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1例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死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漳州市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患儿死因进行调查,对婴儿接种、发病诊治过程以及尸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判定婴儿死因为"肺出血死亡,窒息可能性大",属于接种乙肝疫苗后偶合死亡。结论加强接种门诊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疫苗各环节均符合要求。接种前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及过敏史,把好接种前体检关,告知家长接种后注意的事项。遇到类似情况应正确处置,避免医疗纠纷,确保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预防接种后猝死病例原因,吸取工作经验。[方法]根据现场调查、患者接种和死亡表现及尸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卡介苗接种,实施过程符合要求,患儿病变突然,死亡急速,尸检有胸腺淋巴体质和内脏器官缺氧表现。[结论]患者死因可能是卡介苗接种后引起速发型变态超敏反应,但不能排除由于睡眠时吐奶引起窒息意外。  相似文献   

14.
目前疫情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过去曾称为非典型支气管肺炎、急性肺脏炎、急性感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良性界限性肺炎、原发性间质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1] 、原发性非典型滤过毒肺炎[2 ] 、非典型性肺炎[3] 、原发性异型 (滤过病毒性 )肺炎、滤过病毒性肺炎[4 ] 、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5] 、原发的不正型性肺炎、原发的非正型性 (病毒性 )肺炎[6] 等。这些病名的含义 ,早在 5 0年前 ,一些作者就将非病毒性肺炎 ,乃至病毒性肺炎中的流行性感冒滤过毒性肺炎等已经排除在外 ,剩下的只是病原未明之原发性非典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3起预防接种后偶合死亡案例,总结处置经验.方法 对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3例死亡婴儿出生及生长发育均无异常,所接种的乙肝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运输、存储和接种操作规范;死亡原因分别为“偶合晚发型维生素K1缺乏引起内脏出血死亡、窒息、肺出血和轮状病毒性腹泻病重度脱水休克”.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分类均由偶合症,与接种疫苗无关.结论 偶合症是预防接种后死亡的常见类型,临床参与、快速调查、争取尸检或采集有临床意义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明确死因是快速彻底处置与疫苗接种相关死亡不良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NA修复和转录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2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组织,并以正常肺组织作对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其基因差异表达。[结果]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如RAD23A)明显下调,而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如C-MAF)明显上调。[结论]DNA修复和转录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参与了肺组织损伤修复失衡的发生,与UIP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如皋市1例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偶合死亡事件原因,为类似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患儿发病经过、接种及管理情况,并申请司法鉴定死亡原因。结果根据调查结果,经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综合分析,判定患儿死于窒息,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结论预防接种偶合事件时有发生,应强化接种前的问诊,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告知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加强对家长或监护人婴幼儿喂养等常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监测和处理,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福州市近15年来各级上报的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5年报告各类疑似预防接种反应14起,有7个区(县)市,报告接种的疫苗有麻疹疫苗等9种;14起中一般反应3起,过敏反应4起,偶合反应3起,接种事故4起;4起报告接种事故无反应,9起经治疗后痊愈,1起死亡;经市、县级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诊断的5起。[结论]应重视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灵敏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和效率,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病例定义分类,改善报告与分析的资源与方法,进一步探讨免疫相关事件报告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搞好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偶合死亡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病例个案来自宜宾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根据现场调查以及部分病例尸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患者的接种及死亡情况.结果 6例死亡病例所接种疫苗的来源正规,接种操作过程基本规范,死亡病例死亡有的是窒息死亡或者是由于既往患有其他疾病死亡.结论 6例病例的死亡与接种疫苗无关,都属于偶合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汕头市隆都镇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查因,为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鉴别诊断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和诊断。[结果]该次波及一个学校5个年级37名学生,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接种甲肝疫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证实是一起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甲型流感(H3N2)在学校流行,是甲肝疫苗接种的偶合病。[结论]避免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必须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业务素质,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发生不良事件要认真分析事件原因,早报告、早诊断和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