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解锁精神病病人家属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解锁精神病病人家属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个别和集体家庭干预的方法向解锁精神病病人家属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用药原则,强化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多关心安慰病人,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测试。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家属SCL-90各因子分和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减轻了精神病病人家属的心理障碍,改变了他们对精神病病人的态度,提高了应对精神病突发事件的技能,促进了精神病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社区干预对人群精神病的防治效果:5年随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社区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的效果。方法:于1998—07/2003—06对佛山市祖庙街社区进行5年有关精神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并对精神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与康复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社区人群精神病的发病、死亡状况和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价社区干预的作用。结果:以干预前5年为参照,发现实施干预后社区人群发生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6,95%CI为(0.45~0.98)(P&;lt;0.05);社区人群死于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5,95%CI为0.42~1.00(P<0.05)。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1%上升到干预后的100%;患者病情控制率由干预前的88.1%,上升为干预后的94.3%;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比例由12.8%上升为32.9%;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t=3.22~9.18,P&;lt;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著降低人群的精神病发病和死亡危险度,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性管理对人群中高血压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查看就诊病历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本社区建有病案的9000人中患有高血压病的770人内随机抽出500人进行了对高血压病认识、预防、治疗情况的普查。并采取了集中授课、出宣传栏、发专病防治处方、建立专病电脑档案并定期随访和电话追踪指导等干预性措施。结果:被调查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很低,在保健和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心理误区和随意的行为。通过干预性管理,使被调查者认识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治疗规范比例也上升至30%,收到一定的效果。结论:社区工作对人群常见病的防治,提高人群身体健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病人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2006年对在西城区某社区站就诊的190例2型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后,对病人进行社区干预1年,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结果管理后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控制理想的比例从19.6%提高到22.8%(P〈0.05),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理想的比例从18.5%提高到27.2%(P〈0.05);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从21.7%提高到31.5%;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常规和微量白蛋白的比例均明显提高(P〈0.05);病人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结论社区管理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和控制状况,但是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提高社区疾病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0引言按照《珠海市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和《珠海市精神病防治康复“九五”实施方案》的要求,拱北街道1997-08被定为珠海市精神病防治康复的试点单位。本院将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1建立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网络1997-08成立了拱北街道精防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拱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防保科)内。同时成立了拱北医院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和6个社区精防康复站。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专职精神科医生具体负责辖区内的精防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社区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的效果。方法:于1998-07/2003-06对佛山市祖庙街社区进行5年有关精神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并对精神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与康复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社区人群精神病的发病、死亡状况和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价社区干预的作用。结果:以干预前5年为参照,发现实施干预后社区人群发生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6,95%CI为(0.45~0.98)(P<0.05);社区人群死于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5,95%CI为0.42~1.00(P<0.05)。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1%上升到干预后的100%;患者病情控制率由干预前的88.1%,上升为干预后的94.3%;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比例由12.8%上升为32.9%;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t=3.22~9.18,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著降低人群的精神病发病和死亡危险度,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干预和防治对精神疾病病人病情发展、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指导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推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形成和健全.方法:选择两个社区符合入组条件的慢性精神疾病病人、恢复期精神疾病病人各157例、病人家属各338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按医嘱常规服用精神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精神疾病社区干预,对其家属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电话随访和预约门诊复诊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疾病病人家属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疾病病人加强社区干预和防治,有助于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吴开文 《护理研究》2010,24(6):1593-1594
精神病病人住院后2年复发率为45%,5年复发率为68%。世界卫生组织(WHO)20世纪70年代末即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护理方法。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不断增长,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模式对精神病人的康复将起到保障作用。精神疾病社区护理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病人的社会生活、参加工作、人员定期随访、用药、  相似文献   

9.
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法在社区13 066人随机选择高血压病人550人,筛查出高危人群352人.对高血压病人以及高危人群进行了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服药组病人遵医性和高危人群的饮食、行为进行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社区高血压及高危人群服药遵医性、危险因素及血压行为改变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组病人服药率和高危人群的血压控制及不良饮食行为比干预前改变很大.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区健康督导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玲  何素兰  陈素文 《全科护理》2011,9(23):2069-2070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督导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前期12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社区健康督导教育,活动方式为群体教育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社区医护人员宣教与家属参与督导相结合,健康督导教育与糖尿病前期人群之间的互相交流相结合;定期组织糖尿病防治的科普知识讲座、印发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2年后,观察这些人群的转归。[结果]两组在转归为糖尿病、正常糖代谢方面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健康督导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建立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水平的长效机制与资源管理模式。方法建立以区卫生局领衔,社区人群脑卒中防治体系,医院与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2级医院医师进入社区讲解脑血管病预防知识,训练社区医生防治卒中水平,地段医院与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危险因素水平的调查与评估,提高社区居民防治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及社区卫生对脑卒中的保健率。结果社区医生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合格率从培训前的21%提高到培训后的98%,社区居民防治脑卒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社区卫生对脑卒中的保健率逐年提高,脑内血肿穿刺引流及溶栓病例显著增加,近4年长辛店地区脑卒中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下降。结论利用地段医院自愿与社区卫生整合防治脑卒中的方法是值得广泛推广的防治脑卒中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现状和患者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实施患者居家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0—12月采用普查的方式调查徐州市所有的康复医疗机构(包括康复专科医院、设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徐州市康复专科医院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康复医疗专业人员状况、专业类别等。同时在徐州市选取411例需要康复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状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徐州市共有康复医疗卫生机构120所,床位量为2675张,床位数占应配备数的57.98%(2675/4314);现有康复医师402名,康复护士432名,康复治疗师808名,分别占规划的31.07%(402/1294)、16.69%(432/2588)和31.22%(808/2588)。30.90%(127/411)被调查的康复患者与社区医生进行了签约,且其中45.67%(58/127)的签约者对社区医生的服务感到不满意,满意率只有18.90%(24/127)。患者年龄(OR=0.557)、既往疾病是否存在偏瘫(OR=1.520)、社区医生数量(OR=1.131)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因素;其中年龄越小,签约程度越好,而存在偏瘫和社区医生数量增加是签约增加的因素。结论:徐州市康复医疗资源的配置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康复医疗资源配置不足体现在康复人才较少、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设备不足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也处在较低水平,实施居家康复项目仍存在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方法 观察惠城区按“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卫生工作模式开展社区精防工作前、后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年均复发次数与住院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近3年来,精神疾病患者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显著提高;精神疾病患者肇事率、年均复发次数与住院次数显著下降。结论 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的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市丰台区流动人口精神卫生健康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应精神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丰台区三个乡的六个自然村中650名流动居住人口,采用问卷调查表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人口文化水平较低,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者仅占12.3%。了解渠道单一,其中53.13%为电视、24.15%为报纸书籍宣传资料、17.33%为健康讲座社区宣传、97.04%希望获得法律法规的帮助、91.74%希望获得预防治疗康复知识、54.05%希望获得福利与保障政策、24.30%希望获得精神疾病诊疗机构情况。流动人口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流动人口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极少,精神健康知识需求非常迫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并将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体系之中,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家庭健康、长者健康、学生健康、卫生防护中心、健康教育、诊所服务、普通科门诊 ,介绍了香港基层健康服务的范畴。从社康护理服务、精神科社康护理服务等方面介绍了香港社区护理的概况。从社区老人评估服务、个案管理、社康护理专科化及疾病护理规程、外展护士及私营安老院舍服务、出院后病人的支援计划、科技的运用 :社康护理信息系统及PDA系统、遥控录像和电话支持服务等方面介绍了香港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及科技的突破。以新界西社区护理模式为例介绍了联网社区的护理模式。论述了社区护士应具备的条件和社康护理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解锁工程"精神病患者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解锁工程"后曾经被关锁的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康复护理工作效果.方法 按"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护理工作模式,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疗效评定,对曾经被关锁的71例精神病患者在"解锁工程"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71例精神病患者在"解锁工程"后,BPRS总均分显著降低,2年后为(22.57±3.13)分,P<0.01;GAS总均分显著升高,2年后为(80.67±15.57)分,P<0.01.结论 "解锁工程"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救助被关锁精神病患者的社区防治康复护理工作形式,应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康复认知需求状况。方法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深圳市宝安区33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完全后分析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的认知状况与需求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的知晓率较低,知晓者仅占2.46%,比较知晓及一般知晓者占40.49%,不大知晓及不知晓者占57.04%;社区康复需求方面心理支持需求11.27%、日常活动支持需求17.96%、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27.64%、并发症支持需求16.20%,其他方面需求26.93%,其中以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比率最高。结论深圳宝安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知晓率较低,而需求较高,尤以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最明显,社区康复具有可行性,应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的临床资料,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自杀未遂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归纳了他们的疾病类型、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结果:疾病类型:抑郁症自杀未遂者70例,占87.5%;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10例,占12.5%。自杀方式:服用过量药物32例,占40%;割腕19例,占23.8%;自伤11例,占13.8%;喝农药和自缢各7例,各占8.8%;放煤气4例,占5%。自杀原因:情感障碍72例,精神病性症状8例。结论:对有自杀未遂史、抑郁心境患者及早干预;增加家属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激励患者提高生活信心;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加强康复治疗与社会技能训炼,可预防和降低精神病自杀未遂者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9.
We investigated the determinants of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costs in the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VA)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ngth of stay (LOS) and discharge costs using data from VA and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hospitals. We estimated regression models to identify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pecialized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costs. VA data included 3,535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63 facilities in fiscal year 2001. We compared VA costs to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hospitals using a sample from the Uniform Data System for Medical Rehabilitation of 190,112 patients discharged in 1999 from 697 facilities. LOS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cost for VA and non-VA hospitals. Functional status, measured by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scores at admiss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added little explanatory value after controlling for LOS. Although FIM sco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LOS, FIM scores accounted for little variance in cost after controlling for LOS. These results are most applicable to researchers conducting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