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目的评价阶梯式踝关节强化锻炼的方法在Pilon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Pilon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9±12.1)岁。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阶梯式踝关节强化锻炼,将患者分为强化组(48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强化组患者除行常规康复训练外,于术后第4周开始行阶梯式强化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结果强化组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3.7±1.5)周,优于常规组(15.6±1.8)周(P<0.001);术后12周,强化组踝关节背伸角度为(12.1±3.4)°,显著大于常规组(9.2±2.6)°,P<0.001。但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周强化组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AOF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31.4±4.6)°vs.(28.4±4.2)°(P=0.006)、(17.2±3.3)°vs.(12.9±2.7)°(P<0.001)、(88.1±5.2)分vs.(84.8±5.6)分(P=0.011)]。结论阶梯式的踝关节强化锻炼可以促进Pilon骨折术后临床愈合,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甘肃省天水市四零七医院脊柱关节科治疗的66例后踝骨折患者。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21~63岁,平均39.6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钢板内固定33例(钢板组)和螺钉内固定33例(螺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患者获得随访:钢板组(24.7±11.3)个月,螺钉组(23.8±10.3)个月(t=0.338,P=0.736);手术时间:钢板组(77.8±13.9)min,螺钉组(67.8±14.6) min(t=2.850,P=0.006);术后住院时间:钢板组(6.6±1.7) d,螺钉组(6.4±1.8) d(t=0.464,P=0.644);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钢板组(9.2±2.1)周,螺钉组(10.8±2.2)周(t=3.022,P=0.004);骨折愈合时间:钢板组(11.6±2.7)周,螺钉组(12.5±2.9)周(t=1.304,P=0.197)。术后6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89.5±6.5)分,螺钉组(82.3±6.4)分(t=5.731,P<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钢板组(91.4±6.3)分,螺钉组(91.3±6.7)分(t=0.0623,P=0.950);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19.4±3.5)°、(38.6±5.7)°、(19.8±3.7)°、(24.7±4.4)°,螺钉组(17.2±4.6)°、(35.2±4.8)°、(17.2±3.2)°、(22.1±5.3)°;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范围:钢板组(20.3±4.3)°、(40.3±5.5)°、(21.2±3.5)°、(26.2±4.2)°,螺钉组(19.8±4.3)°、(41.3±5.5)°、(20.8±3.5)°、(26.8±4.2)°。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踝骨折,采用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采用钢板固定,患者可早期完全负重活动,早期(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更优,而螺钉固定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联合锁骨固定带与解剖钛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0月河池市人民医院创伤手足外科收治的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18~58岁,平均36.5岁;道路交通伤29例,摔伤3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解剖钛钢板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弹性髓内钉联合锁骨固定带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各时间段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肩部活动度,同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9±4.1)mL少于对照组(82.4±7.2)mL,切口长度(2.4±0.1)cm、骨折愈合时间(1.6±0.2)个月、术中耗时(65.5±8.4)min、住院时间(7.8±1.5)d短于对照组[(10.3±0.4)cm、(2.5±0.1)个月、(92.4±10.1)min、(10.8±2.7)d],P<0.05.观察组术后7d DASH评分(21.2±1.1)分、VAS(1.5±0.1)分低于对照组[(29.8±3.3)分、(2.7±0.2)分],P<0.05;Con-stant-Murley评分(99.1±0.2)分高于对照组(92.1±2.5)分,P<0.05;术后3个月肩部上举(167.4±7.6)°、外展(73.1±5.3)°、内收(28.9±3.2)°、前屈(71.1±3.6)°改善度均优于对照组[(153.6±5.5)°、(64.1±5.1)°、(25.1±2.3)°、(64.4±4.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0)和对照组(23%,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 弹性髓内钉联合锁骨固定带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效果更为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肩外展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3-10治疗的56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采用跟骨牵引或支具、石膏外固定后,二期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7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B组29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4.9±0.6)个月,B组(5.2±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1.5%)与B组(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共发生并发症5例(18.5%),B组7例(2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感染发生率比较,A组(14.8%)高于B组(0)(P<0.05)。结论 在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且疗效相当,但对伴有重度软组织伤者,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感染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辅助治疗Pilon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Pilon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180例,按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分为术后1d高压氧(高压氧1)、5 d(高压氧2)治疗组及常规组,每组60人.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即用抗生素、扩血管药、抗凝药治疗,并行局部换药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分别于术后1d、5d辅以高压氧治疗.观察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骨折线模糊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及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高压氧1组和2组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平均骨折线模糊时间和平均骨折线消失时间分别为(5.2±0.8)d、(8.1±0.6)d、(2.9±0.4)个月和(13.4±0.6)个月、(7.2±0.9)d、(9.5±0.5)d、(3.1±0.5)个月和(13.8±0.4)个月,明显优于常规组[(10.O±1.3)d、(10.9±0.6)d、(3.8±0.5)个月和(15.6±0.6)个月](P<0.01),高压氧1组优于高压氧2组(P<0.01).结论 Pilon骨折术后行高压氧治疗可促进伤口和骨骼早日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数据显示选择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胫骨Pilon骨折不同时间窗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4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根据伤后至手术时间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8例。三组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A组手术时间为伤后6h内,B组为伤后6h~6d,C组为伤后7~14d。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完全愈合率、复位满意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A组与C组骨折愈合时间相当,分别为(11.55±3.24)周、(11.16±3.44)周,短于B组(14.20±3.68)周(P0.05)。三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53%与7.89%,低于B组28.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A、B、C组术后3年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47%、84.21%、8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Pilon骨折患者伤后6h内及7~14d软组织无明显肿胀,伤口张力小,该时间窗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利于骨折复位与愈合及并发症的减少,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为(86.55±9.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72.55±8.43)分(t=7.016,P<0.001);治疗组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为优者29例、良者9例、可者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为优者19例、良者10例、可者11例(Z=-2.632,P=0.008)。其间,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5%(χ2=12.467,P<0.001)。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可明显促进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疗效和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T型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21.8±3.7)°、(9.4±2.7)°、(21.3±3.8)°]明显优于对照组[(17.8±3.1)°、(8.1±2.0)°、(18.4±3.8)°,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28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闭合和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01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29例;年龄2~13岁,平均5.8岁。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切开组(n=51,采用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和闭合组(n=50,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术后3、6个月测量Baumann角和提携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优良率(88.2%vs.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P=0.309);闭合组术中失血量(2.0±0.9)m L、手术时间(23.0±3.2)min、住院时间(7.5±1.6)d及骨折愈合时间(5.2±1.1)个月均少(短)于切开组[(12.1±1.2)m L、(35.8±4.0)min、(12.4±2.5)d、(8.9±2.8)个月,t=48.253、17.871、11.706、8.708,均P<0.001];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提携角[(12.5±2.5)°vs.(12.9±2.0)°、(12.5±2.3)°vs.(12.9±2.6)°]和Baumann角[(71.3±9.3)°vs.(72.6±12.2)°、(70.2±8.3)°vs.(71.8±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0.614、0.603、0.865,P=0.650、0.541、0.548、0.389);经随访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vs.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546)。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且创伤小、骨折愈合较快,对患儿皮肤美观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系统康复联合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分为对照组30例和康复组36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5. 77±15. 1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4. 23±1. 14) d;两部分骨折15例,三部分骨折15例。康复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6. 30±15. 60)岁;伤后至手术时间(4. 43±1. 19) d;两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髓内钉治疗、常规术后治疗,康复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系统的康复指导;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自我锻炼。观察术后1d、3d、7d、2周、4周的VAS评分,治疗12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体侧外旋、外展外旋角度、骨折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1、3、7d、2、4周的VA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9±0. 7)分vs.(4. 0±0. 6)分、(3. 0±0. 7)分vs.(3. 5±0. 8)分、(2. 4±0. 6)分vs.(2. 7±0. 5)分、(1. 7±0. 6)分vs.(2. 2±0. 7)分、(1. 4±0. 6)分vs.(1. 8±0. 5)分、(10. 0±0. 9)周vs.(10. 8±1. 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肩关节前屈角、体侧外旋角、外展外旋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 3±5. 5)分vs.(77. 8±5. 7)分、(133. 9±7. 8)°vs.(127. 2±5. 7)°、(31. 5±3. 1)°vs.(28. 5±2. 8)°、(28. 0±2. 8)°vs.(25. 4±3.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未出现骨折再移位、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折断、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早期系统康复联合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有效减轻肩关节术后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采用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8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侧组(59例)及双侧组(59例)。单侧组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61~88岁,平均72.3岁;跌伤40例,道路交通伤19例。双侧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60~86岁,平均72.3岁;跌伤42例,道路交通伤17例。单侧组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双侧组行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与Cobb角,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34.23±9.01)min vs.(55.22±6.38)min、(19.42±6.22)次vs.(31.05±7.54)次、(3.21±0.42)m L vs.(5.07±0.69)m L,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2.15±0.57)cm vs.(2.01±0.74)cm、(2.20±0.58)cm vs.(2.00±0.73)cm],而Cobb角小于术前[(8.52±4.34)°vs.(10.75±6.23)°、(8.04±4.45)°vs.(10.68±6.20)°,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1.24±0.31)分vs.(7.04±0.52)分、(1.30±0.32)分vs.(7.01±0.54)分]、[(23.14±6.02)%vs.(71.42±11.49)%、(23.20±6.04)%vs.(71.39±11.50)%,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08%,低于双侧组的18.64%(P<0.05)。结论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对OVCF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疼痛、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然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较少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较低的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OTLICS)4分的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7例;年龄55~92岁[(71.6±5.3)岁]。所有患者OTLICS均为4分。76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4±4.2)个月]。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手术治疗组VAS[(3.5±1.0)分、(2.1±0.6)分、(2.0±0.4)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4±1.7)分、(5.3±1.5)分、(3.3±0.6)分](P均<0.05),ODI[(45.8±10.3)分、(35.3±8.6)分、(26.5±7.1)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65.7±12.1)分、(58.3±10.7)分、(45.6±9.3)分](P均<0.05),SF-36评分[(82.8±1.4)分、(85.0±1.5)分、(88.0±1.3)分]高于非手术治疗组[(80.4±1.3)分、(81.5±1.4)分、(85.6±1.1)分](P均<0.05),而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Cobb角[(18.3±3.9)°、(17.5±3.0)°、(17.8±1.6)°]小于非手术治疗组[(22.4±2.2)°、(22.5±1.7)°、(22.1±1.3)°](P均<0.05),伤椎前缘高度比[(75.4±8.6)%、(76.6±8.6)%、(75.2±8.3)%]高于非手术治疗组[(63.5±7.6)%、(65.2±7.4)%、(62.8±7.2)%](P均<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6例(8%),非手术治疗组发生2例(6%)(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11%),非手术治疗组出现6例(19%)(P>0.05)。结论对于OTLICS 4分的急性症状性OVCF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干骨折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4月—2017年6月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四肢骨干骨折患者98例,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20~59岁,平均36.6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弹性髓内钉组(50例)和锁定钢板组(48例),弹性髓内钉组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处理;锁定钢板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VAS评分、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弹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锁定钢板组(77.04±12.67)min vs.(117.76±17.64)min、(6.56±1.12)d vs.(7.93±1.27)d、(14.19±1.67)周vs.(17.42±1.98)周、(16.89±2.24)周vs.(19.45±2.64)周,P<0.05;弹性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钢板组(98.67±12.74)mL vs.(211.84±2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术后2、4周弹性髓内钉组VAS评分(4.34±0.36)分、(3.65±0.34)分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5.17±0.49)分、(4.6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性髓内钉组愈合率96.00%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81.25%(P=0.006);弹性髓内钉组优良率90.00%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64.58%(P=0.00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结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效果显著,且其能显著加速患者康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7例,男性62例,女性3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岁。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48例)和微创组(49例),外固定支架组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微创组行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影像学指标、骨折端骨痂生长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微创组优良率(93.88%)高于外固定支架组(79.17%)(P<0.05),桡骨高度(12.42±4.60)mm高于外固定支架组(8.53±5.59)mm,尺偏角(22.50±5.96)°、掌倾角(11.06±5.82)°大于外固定支架组尺偏角(18.93±5.20)°、掌倾角(8.45±4.78)°(P<0.05);微创组术后1、2个月骨折端骨痂生长愈合情况Lane-Sandhu X线片评分分别为(1.67±0.29)分、(3.78±0.66)分,优于外固定支架组(1.15±0.37)分、(2.82±0.54)分(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外固定支架组(20.83%)(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支架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效果好,有利于骨折端骨痂生长愈合,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治疗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术后临床结果和放射学结果进行分析,对比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 II和III型跟骨骨折上的临床差异。方法选取上海市长海医院2011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单侧跟骨骨折患者48例,男性40例,女性8例;年龄20~46岁,平均3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d,平均5.0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组,24例,其中Ⅱ型17例,Ⅲ型7例),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微创组,24例,其中Ⅱ型18例,Ⅲ型6例)。随访9~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锁定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短)于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宽度、长度B9lher角及Gissane角恢复情况,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两组间B9lher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无并发症发生,锁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微创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值分别为第1天(4.30±0.98)、第7天(2.84±0.73)、出院前(1.03±0.11),均优于锁定组第1天(5.72±1.42)、第7天(4.05±0.82)、出院前(2.76±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nders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均可改明显改善患者的B9lher角,但微创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空心拉力螺钉结合跟骨锁定接骨板与空心拉力螺钉治疗Letenneur Ⅲ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1例Letenneur Ⅲ型Hoffa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8~78岁[(51.9±1.9)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