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发作性眩晕为主伴有多种其他症状,反复发作,临床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在眩晕发作后往往后遗头昏、头重、面部或肢体麻木,步态不稳等症数天或数十天之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应用高压氧加生脉、丹参注射液等药物治疗VBI患者,并与用单纯药物治疗VBI患者在疗效、治愈时间上作比较分析,结果高压氧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发作时间长短不一,轻者几分钟或数十分钟,重者常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反复出现。发作时患者眩晕、视物旋转、耳鸣、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病人异常痛苦。我科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2月采用盐酸培他啶治疗眩晕症54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丽  谭小孟  叶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49-1349
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相继出现心理或生理问题、高压氧不良反应,影响高压氧治疗疗程及效果。本作在如何运用护理程序,主动解决患治疗前后的问题,减少不良反应,使患顺利接受治疗的问题上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通过高压氧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改善情况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比,高压氧治疗组有效率达79.1%,对照组为64.3%,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明显改善脑卒中患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可引起眩晕、耳呜、头痛、恶心、上胺麻木、乏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VBI3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眩晕发作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颈椎病、高血压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次之.抗胆碱类药物、丁咯地尔、尼莫地平等对症治疗的有效率为91.2%.对部分眩晕反复发作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复杂,确定病因、对症、对因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高压氧早期辅助治疗40例(80耳)爆震性耳聋患进行临床全过程观察,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1996-02/2001-12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耳爆震伤患240例,纳入在耳爆震伤前无耳疾病史,听力正常,排除有脑挫伤的患。符合条件的患80例,将80例(160耳)爆震性耳聋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耳),治疗组患即刻采用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为主,辅以高压氧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即刻采用以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和辅以对症治疗。两组均进行2年的观察随访。结果:治疗组40例(80耳)患,听力基本恢复正常,鼓膜穿孔修复良好,未发现有眩晕复发。对照组恢复较差,留有中、重度耳聋。并有眩晕复发。组间听力恢复正常比较,X^2=22.457,P<O.01,差异具有非常显性意义。结论:爆震性耳聋患早期应用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为主,辅以即刻高压氧疗法及对症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改善脑梗死后遗症病程、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映娇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40-3140
为观察早期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作用,将59例脑卒中患分为康复组(30例),对照组(29例),并对康复组患施以高压氧治疗,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发现.康复组患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高压氧在改善脑卒中患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确有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宁沁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534-3535
面神经炎患半数以上有完全恢复的可能。但部分患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药物、微波、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探讨脑梗死患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这些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患,随机(抛币法)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两组均以疗效标准判断疗效。并测定两组患治疗前后血清NO,SOD,MDA含量,进行比较判定。结果 高压氧组有效率为87%,对照组有效串为63%,高压氧组有效串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增加,高压氧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本实验中SOD,MDA无明显变化。结论 (1)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2)血清NO含量可作为脑梗死患病情变化及高乐复综合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宏隽 《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72-1473
癫痫是某些神经原突然异常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全世界每年新发癫痫患超过200万,中国则达45万,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除药物和手术治疗外,高压氧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早期脑卒中患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血管意外后两周具有独立1min以上站立能力、病情稳定患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神经内科药物并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采用FM、BI、平衡仪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FM、BI、BPM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的差异(P<0.01)。结论 神经内科药物并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早期脑卒中患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前后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体感诱发电位(SEP)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卒中的诊断、病情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效果的估计等都是一种客观性的指标。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进行高压氧加药物治疗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查,探讨高压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了血液循环的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呜、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共济失调等症状。VBI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同时它也是后循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信号[1]。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将有1/3的患者在  相似文献   

15.
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经颅多普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天麻素注射液0.2g(昆明制药厂生产),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CD改变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天麻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评估高压氧治疗脑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患为治疗组40例及药物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患为对照组35例,通过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善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48%,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效率分别为头痛、头晕87%,记忆力减退84%,失眠90%,焦虑、思维不集中9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r=7.02~8.31)。结论 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患效果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应用诱发电位技术比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与正常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的特征,是否可发现一些异常的生物学指标。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SSR,与健康人比较并探讨SSR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价值。设计:随机抽样法,病例-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神经肌电图室。对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52例为2003-01/07就诊于本院门诊患者。纳入标准:①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多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诱发,每天数次或数天1次…  相似文献   

18.
西比灵治疗周围性眩晕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比灵为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我科应用西比灵治疗周围性眩晕症42例,包括梅尼埃病,反复发作性眩晕和小儿良性眩晕症。求出眩晕系数,根据此系数判定疗效,在服用药物期间能控制或减轻眩晕发作,其有效率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丙戊酸(Vaproic acid,VAP)是治疗癫痫失神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及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的首选药物疗效较好。由于癫痫患需长期服用药物,患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上难以控制用药剂量和对治疗效果作出正确的判断,为此,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服用丙戊酸的癫痫患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及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石症体位疗法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BPPV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乘晕宁等抗眩晕治疗,治疗组加用耳石症体位疗法,比较两组1天、3天症状缓解率,1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天后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0%、46.7%(P〈0.05)。3天后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3%、66.7%(P〈0.05)。治疗1周后眩晕症状再次发生率分别为20.0%、46.7%(P〈0.05)。治疗后1个月眩晕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7%、53.3%(P〈0.05)。结论耳石症体位疗法操作方便、简单,疗效优于常规抗眩晕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