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索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急性中毒的 -氨基丁酸能系统机理 ,为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急性中毒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脑神经末梢微囊GABA受体为模型 ,大鼠体内染毒 ,观察动物抽搐发作和不发作时GABA受体的变化。结果 :大鼠皮下注射梭曼 99μg·kg 1或二嗪农灌胃 1.0 95g·kg 1,发现3 H GABA的结合值在抽搐发作时显著降低 ;或大鼠腹腔注射丙氟磷 6mg·kg 1,3 H GABA的结合值显著降低。结论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能显著降低大鼠脑GABA受体的结合 ,GABA受体参与了某些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急性中毒过程。  相似文献   

2.
牛小脑突触膜GABA受体经非离子型去垢剂(Nonidet P40)溶液化和超滤分离后于4℃冰箱或0℃放置5天左右,其[~3H]-GABA特异结合活性(cpm/mg蛋白)较膜结合GABA受体提高115倍,该结合活性至少可维持20天。根据该蛋白与[~3H]-GABA特异结合的可饱和性、可逆性、高亲和部位的存在及其配基专一性等,表明它仍具备膜结合GABA受体的特征。该受体蛋白不具有[~3H]-氟硝基安定的结合活性,在7.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单一染色区带,等电点5.2左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两种亚基,主要亚基为4.4万道尔顿。对该受体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量大小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0.7 Mpa氮氧混合气对中枢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液体闪烁技术,检测了0.7 Mpa氮氧混合气作用下SK-N-SH神经细胞GABA释放与摄取情况及GABA受体亲和力的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GABA受体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0.7MPa氮氧混合气作用下,SK-N-SH神经细胞释放GABA增强,摄取减少,GABA受体亲和力下降,GABA受体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0.7 Mpa氮氧混合气作用下,中枢GABA能神经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功能的影响以及动物受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头部,观察不同剂量辐射对小鼠脑内神经细胞中GABA受体活性及其功能结合位点的影响,并对小鼠行为活动改变进行测定。结果辐射可显著降低神经细胞中GABA受体生物结合活性,表现为GABA受体蛋白平衡解离常数(Kd)升高,结合活性降低。受照射后GABA受体的异常变化与其受照射剂量有关。受照射小鼠行为测试结果显示:照射48h后,动物表现出燥动、焦虑等行为活动异常表现,与注射GABA受体阻断剂动物的行为活动变化相一致。结论电离辐射可引起GABA受体活性改变。根据GABA受体阻断剂动物的行为变化实验结果,推测受照射后GABA受体功能和结合活性变化是引发神经行为变化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5.
梭曼,GABA和谷氨酸在离体蚯蚓(Eisenia foetida)背肌上的效应经40℃、10%(NH_4)_2SO_4或1%Triton X-100膜处理后都可被消除,但AGh反应仍存在,蚯蚓背肌GhE活性要比处理前高得多。在未经膜处理,但ACh效应、GABA效应或谷氨酸效应被阻断的标本上,梭曼仍引起肌缩反应。所以,我们认为梭曼的肌缩效应不是作用在ChE或ACh受体、GABA受体及谷氨酸受体上,而是与另一膜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提出蚯蚓背肌可能存在“梭曼受体”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在神经毒剂急性中毒时的活性状态,为临床治疗此类中毒引起的中枢惊厥症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提取含大鼠脑神经末梢微囊GABA受体的匀浆液,通过大鼠体外实验、体内染毒实验(动物抽搐发作和未发作)来观察GABA受体变化。结果:在体外实验中,10mmol.L^-1的梭曼和丙氟磷均能显著降低大鼠GABA配体与受体的结合率(P〈0.01),1mmol.L^-1的梭曼仍能显著降低GABA受体的结合率(P〈0.05)。大鼠皮下注射梭曼99μg.kg^-1发现^3H-GABA的结合值在抽搐发作时显著降低;大鼠腹腔注射丙氟磷6mg.kg^-1,^3H-GABA的结合值亦显著降低。结论:神经毒剂在一定浓度下能显著降低大鼠脑GABA受体的结合率,提示GABA受体参与了某些神经毒剂的急性中毒过程。  相似文献   

7.
苯骈二氮杂(艹卓)类、巴比妥类药物、氨基氧乙酸有抗惊厥作用,特别是近年来Lipp和Lundy等报导安定类药物和氨基氧乙酸在合适的剂量能够完全终止由梭曼引起的惊厥。我们观察并比较了安定、苯巴比妥钠、氨基氧乙酸、东莨菪硷单用及伍用时对抗由梭曼、异丙基双环磷酸酯、印防己毒素、异烟肼中毒惊厥的效应,以及它们对大鼠小脑GABA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GABA系统与梭曼中毒的可能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M胆硷受体上行调节具有以下特点:(1)用100nmol/L的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孵育细胞48h,细胞中M受体量从726.0±25.9增加至1092.0±39.0fmol/10~6细胞,DEX不影响M受体与配基结合的亲和力.(2)DEX的调节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依赖于时间和浓度,10~(-8)mol/L的DEX达最大效应.(3)DEX可使细胞对标记前体向DNA、RNA和蛋白质的参入量分别增加80.8±5.1%,29.8±3.3%和20.0±3.2%,表明DEX对M胆硷受体的调节作用与促进DNA复制、RNA砖录和受体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 80 18对梭曼兔的毒代动力学及小鼠组织分布的影响 ,探索 80 18对梭曼代谢解毒作用机制。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氮磷检测器测定兔静脉染毒后血中及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 ;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结合 [3H]梭曼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与梭曼对照组相比 ,80 18(1mg kg ,im 10min预给药 )在中毒后 15s时能使梭曼浓度由 (5 3.6± 13.3)mg ml显著下降到 (2 6 .2± 9.6 7)mg ml。毒代动力学参数表明 :80 18使C(± )P(_)梭曼的CL由 (2 0 .8± 1.5 )ml (kg·s)显著增加到 (38.2± 15 .3)ml (kg·s) ;使AUC由 (2 .0 8± 0 .15 )mg·s L显著下降到 (1.30± 0 .5 6 4 )mg·s L。 80 18预给药在小鼠皮下梭曼染毒后 30 ,90及 12 0s时 ,能使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由 74 .7,70 .5 ,88.7ng g降低到 5 4 .5 ,4 5 .6 ,5 0 .0ng g,但在以上时间点对脑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 ,80 18能显著升高小鼠 [3H]梭曼皮下染毒 (0 .5 4 4GBq ,119μg kg) 0~12 0min后血浆与小肠中结合 [3H]梭曼的分布。结论 :80 18可能通过改变梭曼的分布 ,降低了血中梭曼的初始浓度而起到促进梭曼代谢解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梭曼有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和一个不对称的磷原子,因此有4个光学异构体,即 C(+)P(+), C(+)P(-), C(-)P(+), C(-)P(-).这些异构体的毒理学及代谢特性差别很大,其中,一对P(-)梭曼是起主要毒性作用的异构体.梭曼中毒后,脑与膈肌等重要靶器官中游离毒剂的分布量与梭曼的毒性尤其是靶毒性密切相关,我们应用惠普6890气相色谱仪程序化升温汽化(PTV)进样口的大进样量技术及手性毛细管柱,实现了对小鼠皮下梭曼中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梭曼异构体的测定,来研究双复磷(obidoxime, OBI)对梭曼异构体在靶器官分布的影响,从代谢的角度来探讨它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报道梭曼(GD)在蚯蚓背纵肌上的肌收缩效应可以通过生化膜处理方法或药理学受体阻断方法与乙酰胆碱(ACh)效应区别开。说明梭曼有一个胆碱能受体(ChR)以外的特殊作用部位,暂假定为“梭曼受体”。究竟蚯蚓背纵肌上这种与梭曼直接肌收缩效应无关的ChR具有什么样的药理学性质,是-烟碱(N)-ChR,还是毒蕈碱(M)-ChR,或者是N-M混合型ChR,这方面还无明确的文献报导。系统研究这种ChR的药理学性质对认识梭曼的作用机制很有意义。梭曼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G蛋白及cAMP -PKA信号系统在缺氧条件下梭曼毒性升高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用Westernblot检测Gia、Gqa含量、放射免疫测定cAMP浓度及酶放射化学分析测定PKA活性。结果显示 :梭曼中毒、单一缺氧损伤和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大鼠脑组织Gpa含量、cAMP浓度及PKA活性升高 ,Gia下降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与单纯梭曼中毒组有显著差别 ;阿托品可对抗PKA活性的升高。在所观察的 3个脑区中 ,以纹状体变化最为明显 ,结果表明 :缺氧条件下梭曼毒性的升高 ,不但与M受体上调有关 ,与G蛋白及其耦联受体的…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人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的机制,人肺动脉段(2mm>0.D)被悬挂后,以等长收缩方式测量其张力的改变。结果:低氧(PO_2=43Torr,约5.7kPa)诱发的肺动脉收缩在15分钟后张力达127±36mg。10~(-6)ML—异丙肾上腺素、10~(-6)M硝酸甘油可完全阻断这类反应,10~(-4)-10~(-6)M异搏定只能部分阻断,10~(-6)M酚妥拉明、10~(-6)M心得安、10~(-6)M苯海拉明、10~(-6)M胍乙啶及10~(-7)MFPL55712对此均无影响;而10~(-6)MBAYK8 644、10~(-3)M普鲁卡因、3×10~(-6)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维拉帕米对梭曼兔的毒代动力学及小鼠脑与膈肌分布的影响 ,探索维拉帕米对梭曼代谢解毒作用机制。方法 :大进样量气相色谱仪及手性毛细管柱氮磷检测器测定兔静脉染毒后血中及小鼠皮下染毒后脑与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结果 :维拉帕米 (10mg kgim ,预给药 0 .5h) ,在中毒后 15 ,6 0 ,90 ,12 0 ,180及 2 4 0s可明显降低血液中游离C(± )P(_)梭曼浓度。维拉帕米使C(± )P(_)梭曼的CL由 (2 0 .8± 1.5 )ml (kg·s)显著增加到 (4 4 .3±7.0 )ml (kg·s) ;使AUC由 (2 .0 8± 0 .15 )mg·s L显著下降到 (0 .996± 0 .172 )mg·s L。维拉帕米预给药在小鼠皮下梭曼染毒后 30 ,90及 12 0s时 ,能使膈肌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由 74 .7,70 .5 ,88.7ng g降低到 4 1.1,39.0 ,4 9.3ng g。但在以上时间点对脑中游离C(± )P(_)梭曼的浓度却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维拉帕米能促进血中游离C(± )P(_)梭曼的消除 ,并降低靶器官膈肌中的分布 ,从而促进了梭曼的代谢解毒。  相似文献   

15.
有机磷毒剂 -梭曼 ,是一种强有力的胆碱酯酶 (chE)抑制剂。梭曼中毒具有毒性大、作用快、难防难治的特点。在高原条件下梭曼的毒性较平原明显增强。脑对于神经性毒剂及高原缺氧均十分敏感 ,神经系统 ,尤其是中枢胆碱能系统是神经性毒剂的重要效应器官 ,高原条件下神经性毒剂毒性升高与胆碱能系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本研究利用DTNB显色法和放射性配基结合法 ,系统分析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皮层、海马及纹状体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和M受体密度及亲和力。作者选用Wistar大鼠 60只 ,体重 ( 2 50± 3 0 )g ,雌雄不拘。随…  相似文献   

16.
GABA摄取是控制神经突触间隙GABA浓度的重要功能。七十年代初期,Beart等以及Harris等分别从构效关系和临床药理学角度考虑,利用Iversen等的方法测试了一些GABA类似物和几十种中枢性作用药物对大鼠大脑皮层薄切片体外摄取~3H-GABA的影响,总结了一些规律。本文用大鼠脑匀浆摄取[~3H]-GABA的定量分析法测定了七种中枢性作用药物对GABA摄取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探讨某些作用比较明显、副作用较小的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解胆碱能药物、长效安定类药物的有关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安定、γ-氨基丁酸配伍阿托品进行腹腔注射对抗梭曼中毒惊厥,观察其抗惊厥作用。预防药物用安定2mg/kg、γ-氨基丁酸10mmol/kg、阿托品20mg/kg、单药或复方在中毒前30min腹腔注射,观察中毒后24h动物的存活数,平均死亡时间,出现惊厥的时间和惊厥强度。结果是小鼠小剂量(170μg/kg)梭曼皮下中毒时,单药预防安定、γ-氨基丁酸及阿托品均有明显效果;大剂量(230μg/kg)梭曼中毒时,单药预防仅能延长平均死亡时间,而复方预防如安定加阿托品或安定加γ-氨基丁酸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梭曼等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可致神经肌肉传递阻断导致肌麻痹,其中呼吸肌麻痹是梭曼等毒剂中毒的致死原因之一。最近,我们报道了神经肌接头的终板区持续性去极化(SD),是梭曼引起神经肌肉传递阻断的主要终板电位变化,并实验提出产生SD的机理主要是突触后乙酰胆碱受体(N—AChR)对蓄积的高浓度的乙酰胆碱(ACh)的反应,SD主要产生于突触后机制。而文献报道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新霉素能够实验性地对抗梭曼引起的神经肌肉传递阻断,并且分析认为新霉素的对抗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拮抗突触前Ca(2 )的  相似文献   

19.
组织化学观察发现,哺乳动物梭曼中毒后,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与中毒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低于1LD时,-表现为区域性抑制;1-2LD为不完全广泛性抑制;超过2LD则为完全广泛性抑制。在梭曼低剂量中毒时不易判断中毒后神经组织中AChE的新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大白鼠离体膈神经膈肌制备实验中,1.1×10~(-5)M索曼使胆硷酯酶(ChE)抑制、膈肌强直收缩被阻断。索曼中毒后给2.5×10~(-7)M箭毒,可使强直收缩恢复40%,同时ChE活性未恢复.第2次给1.1×10~(-4)M索曼,可使箭毒对抗后恢复的强直收缩被阻断。清洗后强直收缩又有所恢复,第3次给同样浓度的索曼,使其再次被阻断。于应用箭毒前10分钟,再次给1.1×10~(-6)M索曼,明显抑制了箭毒的作用。1.1×10~(-6)M索曼在ChE已被抑制的离体去神经膈肌标本上,能使乙酰胆硷引起的膈肌收缩幅度降低30%。实验结果说明,较低浓度索曼对神经肌肉接头就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