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5例初发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As2O3治疗。用药方法:ATRA A30-60mg/d;0.1%As2O3注射液10ml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4-5h,1次/d,28d为1个疗程。观察完全缓解率、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5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2例,23例获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92%;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25.5±4.5)d;15例(60%)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WBC升高,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后均能恢复;10例(40%)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调整剂量及应用护肝药物后均能恢复。随访至2005年12月(4-28个月),23例获完全缓解的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发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且能缩短达完全缓解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ATRA、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给予联合化疗、ATRA及As2O3序贯治疗。结果ATRA组和As2O3组CR率分别为79%和90%(P>0.05)。两组高白细胞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52.6%和40%(P>0.05)。ATRA组6例DIC死亡4例,As2O3组6例DIC死亡1例。As2O3治疗4例复发APL达CR3例。结论ATRA、As2O3治疗APL的CR率及高白细胞综合症的发生率无差异,As2O3治疗复发APL及ATRA耐药的患者疗效好,可降低APL合并DIC患者的死亡率,以联合化疗、ATRA与As2O3序贯治疗作为APL达CR后的巩固强化治疗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和临床观察 2 8例复发性APL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 8年。结果  2 8例中的 2 3例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为 82 .1%。 6例维持治疗 8个月失去随访 ;8例CR后 1年复发放弃治疗 ;2例CR4 分别为 3.5个月、5个月再复发合并颅内出血而死亡。 7例仍存活。结论 As2 O3治疗复发性APL的CR率高 ,不良反应轻 ,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现象 ,适合用于耐ATRA的病例和经As2 O3诱导缓解后复发病例 ,并可用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应用As2O3联合ATRA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CR)率90.47%;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魏秀丽 《职业与健康》2004,20(4):126-127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Tretinoin)与复方血宁(As2O3)联合治疗4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全反式维甲酸每日40~60 mg,分2次口服,同时联合运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0.1%复方血宁注射液5~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8~45 d,具体疗程依据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变化而定.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8例,CR率为70%,部分缓解(PR)8例,PR率为20%,未缓解(NR)4例,NR率为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与复方血宁联合是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自血病(APL)是起病凶险部分患者可以治愈的一种自血病亚型,全反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的临床应用,使AP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明显降低,完全缓解率(CR)显著提高。大宗病例的研究结果显示ATRA合用或不合用化疗的CR牢已高达92%~95%。五年存活率已达60%~70%。但以上治疗方案都未能根除APL白血病细胞克隆,仍有60%左右患者最终复发。如何发挥现有药物的作用.提高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2002年以来.我们采取ATRA、联合As2O3及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APL1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诱导分化治疗具有完全缓解(CR)率高,不促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无明显骨髓抑制,副作用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应用两药联合治疗初发APL,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治疗组为2001年7月~2004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初发APL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32(14~65)岁。对照组为2000年5月~2003的5月于我院确诊的初发APL患者为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中位年龄32(14~56)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1.2治疗方案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化疗药物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32例高白细胞APL患者应用As2O3联合柔红霉素(DNR)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诱导治疗缓解情况。结果经As2O3与DNR/IDA双诱导高白细胞APL后,缓解率为90.6%。结论As2O3与DNR/IDA双诱导高白细胞APL,缓解率高,死亡率低,相关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的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疗效.通过分析患者总生存(OS)率和无瘤生存(DFS)率,评价该方案的远期疗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评判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48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7.5% (42/48),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0.7±4.6)d;年龄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惟一因素.4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87.5±4.8)%、(85.4±5.1)%、(78.3±6.7)%;进入完全缓解后治疗的42例患者的1、3、5年DFS率分别为(97.6±2.4)%、(93.9±4.2)%、(89.5±5.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险度分层、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与DFS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初治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疗程三氧化二砷(ATO)与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62例AP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2例),均采用ATRA单诱导或ATRA与ATO双诱导达完全缓解(CR),CR后均给予3个周期的DA方案巩固治疗,此后,分别采用短疗程ATO和常规疗程ATO与DA方案、ATRA序贯治疗.结果 对照组1例退出治疗,余61例均处于CR状态.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皮肤色素沉着或皮疹、末梢神经炎、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心电图改变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疗程ATO与ATRA联合序贯治疗APL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与小剂量HA方案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维甲酸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取得巨大成功 ,完全缓解 (CR)率可达到 85 % ,除少数患者条件允许行异体干细胞移植外 ,大部分采用不同方法巩固、维持治疗 ,完全缓解后治疗方法各异 ,主要有 :维甲酸维持治疗、维甲酸与联合化疗交替治疗、单用联合化疗、砷剂维持治疗。我科近 4年来采用维甲酸与化疗交替巩固治疗 ,化疗方案中间断选择给予As2 O3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 自 1998- 2 0 0 3年在我科诊断并长期治疗的APL患者 12例 ,均按FAB分类标准确诊为APL ,12例中 11例染色体核型为t…  相似文献   

13.
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使60 %~8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缓解。但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维持治疗中易产生耐药,短期内出现复发,再用维甲酸治疗则无效。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三氧化二砷(ATO)治疗复发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13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13例中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3 6岁(16~5 7岁) ,均符合第六届全国血液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首次应用ATRA口服完全缓解12例,口服白血康完全缓解1例)。其中12例直接应用ATO治疗,1例继续口服ATRA完全缓解半年后再次复发,改用ATO治疗。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A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3例初治AP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ATO联合ATRA诱导缓解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ATRA联合化疗诱导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和早期病死率分别为100.0%(48/48)和O,对照组分别为97.1%(34/35)和2.9%( 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感染、肝肾损害、心脏毒性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3%(4/48)、10.4%(5/48)、12.5% (6/48)、6.2%(3/48)和18.8%(9/48),而对照组分别为97.1%(34/35)、65.7%(23/35)、45.7%(16/35)、37.1%(13/35)和100.0%(3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O联合ATRA治疗AP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细胞形态学在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以FAB分型标准确诊的APL初发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细胞形态学检查与临床确诊APL的符合率。结果:50例APL患者经FAB分型确诊为M3a型40例,M3b型8例,与临床确诊APL的符合率为96%,其中2例M2误诊为APL,误诊率为4%。确诊的48例APL中早期给予ATRA口服,规范治疗后完全缓解43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0.4%。结论:细胞形态学诊断对及时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 H)及阿糖胞基苷(Cytarabine Ara-C)联用在20例复方血宁(As_2O_3)诱导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引发高白细胞症时的血象,骨髓像变化及对完全缓解率的影响。[方法]运用0.1%As_2O_3 1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每日1次,静脉点滴,1个疗程30 d,当外周血象中白细胞>20×10~9/L时,联合HA方案继续治疗,其中H 2 mg/d,Ara-C 150 mg/d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共7 dl个疗程,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天数。[结果]20例发生高白细胞症的病人外周血象中白细胞上升幅度减低,峰值下降为28×10~9/L,骨髓增生程度由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降为活跃或减低,大部分病人渐恢复正常,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6例,CR率为80%,部分缓解(PR)2例,PR率为10%,未缓解(NR)2例,NR率为10%,总有效率为90%,无1例病人发生早期死亡。[结论]在As_2O_3治疗初发APL过程中如引起高白细胞症,联用细胞毒药物是防治白细胞滞留综合症,小血管栓塞及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其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MM患者18例,其中包括10例难治复发和8例初发,地塞米松20 mg/d静脉点滴,第1~4天,第15~18天,每28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同时沙利度胺100~200 mg/d口服,每28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进步3例,无效1例;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轻度便秘及嗜睡多见,2例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M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三氧化二砷(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化疗的序贯巩固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1996~2006年间诊断为APL的40例患者,缓解后用序贯方案进行巩固治疗的24例,回顾性地与单用维甲酸进行巩固治疗的16例作比较,随访时间至少超过5年,评价两组间的复发率及5年无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接受序贯巩固治疗患者的复发率仅4%,单用维甲酸组复发率为26.6%,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96%及81%。结论接受序贯巩固方案有利于减低APL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小剂量M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后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及急变率的改变,从而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寻找的新的方法。方法: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MA方案:三氧化二砷10mg/d,d 1~28;小剂量的MA方案:米托蒽醌10mg/d;d 1~3;阿糖胞苷(Ara-c)50 mg/d,d 1~14;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血液学缓解率,每半年检查pH染色体,并且与单独使用羟基脲治疗CML对照比较。结果: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MA方案治疗25例,3个月后有21例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缓解率80.4%;羟基脲组25例,3个月后有13例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缓解率52%(P<0.05)。观察36个月,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MA方案治疗组中有11例获得遗传学完全或部分缓解,缓解率44%,仅1例发生急变,急变率为4%。羟基脲对照组36个月无1例出现细胞遗传学缓解,有7例出现加速或急变,急变率为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MA方案可显著提高CML患者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减少pH染色体阳性细胞,降低急变率,从而延长CML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