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时荣  孙勤暖  于慧玲 《医学综述》2007,13(14):F0002-F0002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以闭经3~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的1年,一般发生在39~51岁之间,平均时间约4年。此期间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包括从临床到内分泌及生理等方面均可出现较显著的变化,临床上往往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紊乱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而最后诊断往往以子宫内膜活检为依据。本文对以子宫不规则出血诊刮的围绝经期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子宫不规则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而致的月经紊乱和子宫异常出血。分为排卵型及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两类。临床以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过频、过多,月经期间出血量多及绝经后子宫出血为特征,流血量多且时间久常伴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笔近年来采用中药治疗功血6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近1年来临床触诊有乳房肿块,而行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的病例共54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2—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于月经前期有乳房胀痛,月经后疼痛消失者36例,而无自觉症状者1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逍遥散对症加减,煎水内服,治疗月经前后诸症患者86例。结果86例患者治愈40例,好转3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70%。结论以中药逍遥散对症加减治疗月经前后诸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医宗金鉴》明确指出:“桃红四物汤治月经先期,血多有块、色紫碉粘,乃内有瘀血”。其“内有瘀血”四字是本方应用的关键.我在临床中先后使用该方治疗了部分痛经、月经不凋、崩漏而属于内有瘀血所致经下淋腐不尽,色暗紫稠枯,腹痛拒按者,屡验屡效,今作简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分析王建华,高秀英多囊卵巢综合症为女性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由月经调节机理失常引起,好发于青、中年妇女,在女性不孕中占有一定比例。1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有月经失调,51%的患者因不排卵而致闭经,其中少数为原发性闭经,29%的患者有...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年妇女月经失调与肝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年妇女月经正常与肝,血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同样月经失调亦与肝,血的生理功能异常尤为相关,进一步在理论和临床方面论述了中年妇女月经失调的发生以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郁化火,肝阳上,地足,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治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凉血化瘀,养阴柔肝之法。  相似文献   

8.
崩漏临床证治心得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王应昌,王芝兰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由于调节月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而引起不正常的子宫出血,临床见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净,其止血不易,调周更难,其主要特征是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经...  相似文献   

9.
刁明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43-143
妇女因月经终止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诸症”,现代医学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经断前后出现月经由规律而逐渐紊乱、终止,同时有烘热汗出,易怒等精神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更年期综合征系由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的一组以月经紊乱,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及代谢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临床以烘热汗出、月经失调、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忧郁焦虑、悲伤欲哭、夜不安寐等为主要症状。中医学称之"经断前后诸症"。  相似文献   

11.
更年期是妇女正常的生理衰退过程,生理特点为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渐少而绝经,生殖能力减退而至消失.临床以烘热汗出、月经紊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忧郁焦虑、夜不安寐等为主要症状.临床以肾阴虚致病者居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以滋水清肝饮和合谷、太冲四关穴为主加减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对其中几个证型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有些年轻女性,每到月经来潮或即将行经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皮肤病变,或是原有皮肤病症随月经来临而加重。据有关临床资料报道,在月经来潮前,有70%的年轻妇女面部常出现痤疮,30%头皮多油,半数头皮干燥不适。  相似文献   

13.
继发性闭经证治兴化市人民医院宗书成女子曾来月经而中断,达三月以上者称之为继发性闭经,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病因较多,病机复杂,治疗比较棘手。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关键是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这一生理轴的作用,以及气血,脏腑整体的...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卵巢肿瘤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卵巢肿瘤发病率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因体检、腹痛或月经异常行影像学检查而发现。为提高对青春期是卵巢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6~2007年50例青春期卵巢肿瘤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曹玉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15-216
目的通过分析误诊情况以探讨正确认识和诊治月经疹的方法。方法统计月经疹病例328例,设其中首诊误诊的病例39例为观察组,首诊确诊的病例289例为对照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月经疹328例误诊率为11.89%,错误诊断共18种;有伴发病的阳性体征或者检查结果、基层医院诊断条件和非皮肤病专科就诊是影响诊断的重要因素。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月经疹认识和重视不够;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改为性激素疗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痛经是一种自觉症状,是妇科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月经期及月经前后腹痛、腰痛甚者剧痛难忍为主要表现。笔者用仙桂汤加味治疗痛经36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是指妇女的月经提前、退后或先后无定期的病症,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妇女的生活和健康,甚至造成不育。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对月经的色泽、气味、质量、体质及并发症、舌象和脉象的观察,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对不同类型的病人辩证施治给以不同的处理,有较深体会。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病情复杂,按经期和经血的不同可分为经期不调和经血不调两大类。1经期不调;可分先期,后期和无定期。1.1先期:月经不到周期、提前七日以上,甚者十余日再行均为先期范畴。一般说大多因气虚血热而至,气虚不能摄血统摄无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放置IU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月经干净后1~2d宫内置器200例为实验组,月经干净后3~7d宫内置器200例为对照组,对二者置器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月经干净1~7d内均可放置宫内节育器,且放置时间越早,临床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月经性偏头痛约占女性偏头痛的50%~60%,但是对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在偏头痛中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还很不充分。 目的:通过系统综述确定激素对月经性偏头痛的作用。证据获得:使用关键词(偏头痛、雌激素、月经性偏头痛、单纯月经性偏头痛、真性月经性偏头痛、与月经相关的偏头痛、月经相关性偏头痛、妊娠、哺乳、围绝经期、绝经、一氧化氮和雌激素受体)于MEDLINE(从1966年1月到2005年9月1日)和EMBASE药物及药理学(从1991年1月到2005年9月1日)检索英文文献。总共有643篇独立的文章因其主题相关性、科学严谨性和普及性而被纳入分析。查阅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以便寻找更多的相关资料。 证据综合:女性偏头痛的发生率为男性的3倍,而且其发生率随女性生殖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提示雌激素对偏头痛有明显影响。月经性偏头痛对治疗的反应通常较差,一般没有先兆,持续时间更长,与同月其他时间发生的头痛相比,月经性偏头痛更多伴随功能缺陷。生化和遗传学证据表明,雌激素从中枢和外周两个方面影响月经性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并且可能与兴奋性传导环路(包括5-羟色胺能系统)相互作用。尽管雌激素预防性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证据并不一致,但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曲坦类)可以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可能有预防头痛的作用。结论: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证据均表明,雌激素与偏头痛有关。曲坦类药物可迅速缓解头痛症状,也许还有助于偏头痛的预防。对于这种常见临床情况的处理,初级保健医生、神经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需要明确、集中的循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月经后期是临床上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两个月经周期者。月经后期的病位在胞宫,与肝、肾、脾等脏腑密切相关,以虚、瘀、寒、痰等为病因,病机复杂,且未有定论。骆常义主任中医师认为月经后期的病机为肝郁脾虚,肾虚精亏,冲任不足,治法以疏肝理脾、培补肝肾、养血调经为主,方药以养血调经汤为主,在临床上治疗月经后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