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引物PCR法在变形链球菌基因分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利用随机引物PCR法来对口腔变形链球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采用两组针对变形链球菌的随机引物,于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对变形链球菌群(血清型c、e、f、d、g)及3个临床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并对变形链球菌的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鉴定其基因型的多态性。结果:运用两组随机引物均可鉴别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菌,对同一血清型的链球菌还可鉴别其不同的基因型。结论:两组随机引物均能对变形链球菌进行基因分型。随机引物PCR法简便、快速、分辨率较高,是鉴定变形链球菌基因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玉香  徐蓉蓉 《口腔医学》2011,31(5):288-290
目的 检测口腔链球菌中是否存在耐酸相关基因,并对口腔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的ffh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 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茵和口腔链球菌,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根据GenBank基因库上发表的各种属ffh基因序列,从最保守区设计1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进行PCR。结果 在以变形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的PCR中,所获得的特异性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口腔链球菌中存在耐酸相关ffh基因,且口腔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基因ffh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3.
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后牙菌斑pH值变化趋势;寡核苷酸转化变形链球菌方法的筛选;变链菌细胞外多糖合成与乳牙高龋的关系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HA2基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中药白芨抑制变形链球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变形链球菌gtf基因研究近况杜民权综述樊明文审校武汉市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30070)变形链球菌已被公认为主要致龋菌[1].其致龋的机制在于该细菌利用蔗糖产生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合成有粘性的非水溶性葡...  相似文献   

5.
牙菌斑中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防龋动物实验:Keyes龋齿计分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刺激淋巴细胞分化效应T细胞的研究;野生型及点变异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s体外聚合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疫苗pcDNA3.1(+)/kgpc免疫原性研究;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抑龋相关基因文库的构建;减毒沙门菌体内介导基因转移对ACC-M抑制的实验研究;不同龋敏感人群唾液富酪蛋白对致龋细菌粘附影响的比较;西吡氯铵含漱液辅助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20062273与窝沟龋有关的优势耐酸菌构成的分析;20062274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变形链球菌高毒力株特异的基因文库;20062275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效果研究;20062276老年人高龋患者牙菌斑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的研究;20062277环境因素对口腔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速率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上游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通过应用PCR测序试剂盒和DNA自动测序仪ABI310对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基因上游区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测定了pac基因上游区内的517个碱基序列。  相似文献   

9.
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B基因防龋疫苗的构建及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组AP-PCR的比较,变形链球菌体外耐酸能力的实验研究,测定牙菌斑氟浓度的超微型F-ISFET电极的研制,变形链球菌变链素粗提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次氯酸钠对粪肠球菌杀菌效果的体外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红细胞凝集素A黏附和入侵人牙龈上皮细胞的研究;柞蚕溶菌酶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及对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五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分布;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内微生物检测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1.
口腔链球菌的新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球菌是口腔最常见的细菌,在口腔正常菌群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从口腔中所有部位都可分离得到。在牙菌斑和龈沟的细菌中,链球菌约占30%。舌背和唾液中近一半的细菌是链球菌。近年来对口腔链球菌的研究日益广泛,对其认识也不断地深入,目前口腔链球菌已包括唾液链球菌群,咽颊炎链球菌群,变形链球菌群,轻型链球菌群,牛链球菌群,化脓性逻球菌群以及5个尚未分群的菌种。本文就口腔链球菌的新分类以及小生境主要在口腔的链球菌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钇/羟基磷灰石纳米微晶对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不同钇含量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晶对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为研制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种植体涂层及高强度复合树脂等口腔生物材料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比较HA纳米微晶、1mol%和5mol%钇/HA纳米微晶对构成菌斑的主要细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及牙龈卟啉菌生长繁殖的影响,通过记录菌落计数来描述不同纳米微晶对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结果:HA纳米微晶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均有抑制作用,而对远缘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促进生长作用;含钇1mol%,和5mol%的钇/HA纳米微晶均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牙龈卟啉菌无抑制作用。结论:钇/HA纳米微晶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3.
20051794 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20051795 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与口臭相关性的研究;20051796 深龋乳牙根管细菌学分析;20051797 牙龈卟啉菌rRN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20051798 天然植物提取物对变链菌胞外多糖的抑制;20051799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遗传多态性与龋病发生关系的研究Ⅱ表面蛋白V区、P区编码基因序列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人菌株与耐菌株间粘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远缘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比,其粘附百分率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至  相似文献   

15.
HIV感染患者口腔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68株临床分离口腔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分析,氢氧化钙与二甲亚砜对粪肠球菌联合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变形链球菌F-ATP酶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病相关性的聚合酶链反应研究;口臭与主要产臭菌的相关性分析;配戴可摘义齿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及基因分型的影响;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的分子克隆及表达;含变链菌SBR基因的双启动子质粒pCN—SSIE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乳链球菌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方法:对实验动物BLAB/c鼠进行基因重组乳链球菌防龋疫苗的灌胃免疫,并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鼠血清和唾液中抗特异性PAc-IgG测定。结果:接种重组乳链球菌HL102,HL107组血清中抗PAc-IgG明显高于乳链求球菌免疫组(P〈0.01),与接种变形乳链球菌产生同样的IgG反应(P〉0.01),结论:基因重组乳链球菌具有变形乳链球菌表面蛋白抗  相似文献   

18.
随意引物PCR用于口腔链球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口腔链球菌基因分型,比较细菌相互间基因差异。方法:设计2对10碱基随意引物,提取变链球菌、血链球菌染色体DNA,分别用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变链球菌、血链球菌扩增的DNA基因片段有较大区别。设计不同序列引物,扩增的DNA片段亦不同,可以分辨不同的基因位点。结论:随意引物PCR检测方法稳定,可作为细菌基因分型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酸性环境对变形链球菌spaP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酸性环境对变形链球菌初始黏附相关基因spaP表达的影响。方法:变形链球菌分别在初始pH为5.5和7.0的条件下培养,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形链球菌初始黏附相关基因spaP的表达。结果:pH5.5的酸性环境中变形链球菌spaP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不同浓度蔗糖条件下变形链球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构建变形链球菌基因表达谱检测芯片,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不同浓度蔗糖环境中变形链球菌差异表达的基因,以观察不同浓度蔗糖环境对变形链球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0.5%蔗糖环境相对于1.0%蔗糖环境,变形链球菌中有约40种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与变形链球菌毒力、致病性、信号系统、细菌表面成分、脂肪酸和磷脂代谢和DNA复制、重组、修复等相关的23种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糖转运系统和能量代谢等相关的17种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不同浓度蔗糖环境对变形链球菌的调控是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芯片能有效地筛选不同环境中变形链球菌差异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