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呃逆,古称为"哕",俗称"打呃",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病症.顽固性呃逆病情迁延日久难愈,呃声频频,妨碍谈话、咀嚼、呼吸、睡眠,或因手术而发生呃逆,增加创口疼痛,影响愈合.现将我们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呃逆在西医中称为膈肌痉挛,西医认为膈肌不自主的收缩是呃逆产生的主要原因~([1])。中医在《内经》里称之为"哕",本病表现为气逆上冲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具有声音响亮,时间间隔短的特点~([2]),患者难以自制。若是呃逆发作48 h后仍然没有缓解的称之为顽固性呃逆,对患者的情绪、进食、睡眠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患者出现心理焦虑。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呃逆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笔者对入住本院的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应用针灸配合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具体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呃逆症(Hiccup)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挛性不随意挛缩,伴吸气气门突然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异性声音,呃逆频繁或持续24 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祖国医学认为,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致咽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名"哕",发呃[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护理心脏介入术后并发呃逆患者,患者术后1~2 d发作呃逆,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呃逆是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俗称打嗝~([1])。持续发作超过24h,一般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2])。顽固性呃逆影响患者的进食、休息、谈话、咀嚼、呼吸和神经功能的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本病常缠绵难愈,治疗亦棘手,因此,有效控制呃逆对治疗原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科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交替  相似文献   

5.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称其为膈肌痉挛,可以单独发病,也可由胃炎、肿瘤、脑血管病、胸腹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1]。顽固性呃逆多超过48h,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饮食和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且常规  相似文献   

6.
胃癌术后顽固性呃逆34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膈肌痉挛收缩气逆上冲,在喉头呃声频频,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而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时间达1周以上.我科自2001年以来,在统计的118例胃癌术后患者中,有34例术后并发呃逆,约占35%.一般多在术后第3天以后出现,其临床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每次发作,短则5~10 min,长则半小时左右,稍停后又复发作,昼夜不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饮食,尤其对贲门癌切除,行食道-胃吻合术者,对吻合口愈合不利,甚至会造成吻合口瘘的可能.因此,呃逆令患者极度痛苦,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机体康复.现将34例术后并发呃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疾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胃隔气失宣降所致。偶然发作者,不治自愈。如发作不止,持续三日以上,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不能彻底缓解的呃逆,可确定为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8.
于喜洪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10-112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症。属中医"呃逆"、"哕"范畴,是气由下冲向上,出于喉咽,呃呃作声,连连不绝,声短且频,有声无物之证。呃逆系多种原因导致气机升降不畅所致,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证有虚实之分。顽固性呃逆虽然病位在膈,但与胃、肠、肝、脾、肺、肾等脏腑相关。应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等明确脏腑病变所致。一般来说,由胃、肠所致者十有七八,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失于通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  相似文献   

9.
蒋锦良 《齐鲁药事》2002,21(4):52-53
呃逆是胃气上逆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但较频繁,自己往往不能控制的一种病症.顽固性呃逆可持续几天甚至几年而不能控制,偶然发作的轻微呃逆多能自愈,连续不断的呃逆,需服药才能慢慢平息.但是,目前无论中成药还是西药,没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专门用于治疗呃逆的药物.中医多以中药汤剂及针灸治疗,虽然有效,但起效慢、治愈率低.我们根据本病的发作机理,选择多种中药进行试验.最后制成了呃逆停气雾剂,并且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处方及制备方法 1.1 处方:椒叶500g,曼陀罗叶100g,吐温-80 5g,10%尼泊金乙酯-乙醇溶液2.5ml,香精适量,蒸馏水加至总量500ml.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严重时妨碍患者谈话、呼吸、饮食和睡眠.笔者自1996年至今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呃逆5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镇膈熄呃汤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73例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3岁,采用镇膈熄呃汤治疗,2次/d,疗程3d;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6岁,采用甲氧氯普胺、山莨菪碱、氯丙嗪穴位注射及针灸等常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72.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镇膈熄呃汤是治疗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顽固性呃逆是脑干血管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西医治疗多效果不佳.笔者应用中药平肝降逆止呃汤治疗本病45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逆”,西医称膈肌痉挛.轻者发病时间短暂,可取嚏,喝水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即愈。重者呃声连连,难以自制,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不愈,影响休息与睡眠,甚至饮食皆废,痛苦不可名状。笔者从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以中药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嗝",西医称为"膈肌痉挛"。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病症。持续24h以上称为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症有原发者,也可见于多种疾病的不同病变过程中。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该病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呃逆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不自主的同步剧烈收缩,临床表现为喉间呃声频作,或高或低,不能自止. 一般的呃逆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膈肌反复持续痉挛而引起呃逆频繁,通常把持续48h不能缓解的呃逆称为顽固性呃逆.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通常发生于脑血管病、癌症、胸腹部手术后等疾病. 顽固性呃逆可导致患者失眠、精神紧张焦虑、营养不良等,若为术后患者则会增加创口疼痛,影响伤口愈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笔者近年来采用氯丙嗪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因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刺激而引起。暂时性的呃逆在治疗上比较容易,且对人体也不易造成什么严重的损害,但顽固性的呃逆却是中医、西医在治疗上均感棘手的疑难病症之一。它常是导致手术患者切口裂开、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漏和膈下感染,以及促使心脏病患者及垂危病人死亡的重要诱因。因此,积极探索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自1970年10月~1991年12月试用止呃灵片剂治疗顽固性呃逆57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方药组成 威灵仙50克,石见穿30克,杏仁1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及疗效 呃逆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对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轻者1剂即愈,重者3剂,共治疗顽固性呃逆28例,全部治愈。 病例介绍 男,70岁,1996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10月3日因吃饭不慎即发生呃逆,呃声响亮,经  相似文献   

18.
呃逆是外科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是隔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不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中医称呃逆乃气冲上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之症,古称“哕”。腹部手术后给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使患者的体质虚弱,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从而延缓了患者的饮食恢复,对机体恢复不利。由于顽固性呃逆常使患者不能自制,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摧残,  相似文献   

19.
1呃逆 患者,女75岁,农民。2007年7月23日初诊。10d前呃逆频作,经西医治疗,呃逆停止。3d后又复发,前来就诊。症见呃声低微,气不接续,呃时全身震动,面色苍白无华,手足不温,食少困倦,唇干,舌红少津,脉虚细数。此属脾胃气津两虚、气虚上逆所致。治宜益气和中,生津养胃,降逆止呃。以旋复代赭汽加减:旋复花(包)5g,  相似文献   

20.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笔者所在的神经内科老年病房此类病人很多,采用一般方法止呃效果均不佳。笔者在2000—01~2009—05期间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此类病人顽固性呃逆共39例,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治疗和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