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及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7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在0.17至0.36之间,P〈0.01);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r=-0.20,r=-0.26,P〈0.01)。②社会支持对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β=0.52,β=0.71);③心理控制源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β=0.64),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控制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控制源和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问卷由幸福感指数量表、内外控制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3部分组成,所有问卷采用个人作答的形式进行施测,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生活满意度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712,P0.01),而主观幸福感中总体情感这一维度与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呈显著正相关(r=0.213,P0.01);2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的部分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3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能够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R2=0.266,P0.001)。结论:心理控制源、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内控性能够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部分维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相关显著;②回归分析发现,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和交友困扰能够显著预测总体主观幸福感(R2=0.157,P<0.001)。结论心理控制源、人际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三者的关系。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大学本科生408名,进行了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各维度中家庭支持预测力最高,其次为朋友支持。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作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能显著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大学生在网络社会支持的信息支持维度得分低于女性大学生(t=-2.312,P0.05),工具性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女性大学生(t=2.567,P0.05);(2)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专业和年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有显著正相关(t=0.191,0.167,0.203;P0.001),与消极情感相关不显著;(4)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110,P0.05);(5)自尊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r=0.518,0.364,0.479;P0.001),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r=-0.293,P0.001);(6)自尊对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分别起中介作用,对网络社会支持与消极情感不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在这两者中间起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生活目的测验(PIL)、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对8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均分为(99.18±20.74)分,71.8%的大学生生活意义与目标不确定或缺乏生命意义;②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2~0.7,P0.01);③高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中、低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F=265.14,P0.001);④领悟社会支持在心理弹性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44,P0.001)。结论:大部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目标不确定,心理弹性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且部分影响通过领悟社会支持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考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讨自尊、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对1~4年级的300名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等问卷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9.71).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总分:t=2.239,P<0.05).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⑤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08,P<0.05).⑥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63,P<0.01).结论 自尊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对大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结果 ①EPQ外向性分数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1),神经质分数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634),精神质与幸福感也存在负相关(r=-0.186).②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③大学生的总的领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其中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回归系数为0.265,0.293.结论 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随机调查210名硕士研究生。结果 1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t=-2.889,P0.05)、婚恋状况(t=0.83,P0.05)、年级(F=6.898,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自尊(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β=1.934,P0.01)和自尊(β=0.895,P0.01)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受个体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各维度影响,在人口统计学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大学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61名广州大学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均不存在性别(t=1.93,P=0.055;t=-0.52,P=0.607)、年级差异(t=-1.553,P=0.936;t=0.080,P=0.121),学校存在显著的差异(F=5.860,4.271,P均0.05);2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及其6因子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243,0.165,0.370,0.331,0.286,0.223,0.378,P均0.001);3高自我效能感组和低自我效能感组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和主观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3.438,-3.949,-2.257,-3.405,P均0.001);4自我效能感均进入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的回归方程,对其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最佳(F=28.845,12.821,72.784,56.464,41.025,23.946,76.512,P均0.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