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MVFM)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参附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联合MVFM治疗,参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后、24 h后、1周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2组患者治疗6 h、24 h、1周后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CVP与MAP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2组治疗24 h、1周后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参附组患者治疗6 h、24 h、1周后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与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24 h、1周后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参附组治疗6 h、24 h、1周后的CV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参附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MVFM能显著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缺氧状态,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病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参附治疗组(参附组)。参附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 m L/h持续静脉泵入,连续应用3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2 h的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肾衰指数(RFI)、血肌酐清除率(Ccr)、每小时尿量(Uo/h)和6 h、24 h、72 h乳酸清除率(LCR),并记录两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等。结果参附组患者治疗后6 h、24 h、72 h的SvO_2、FENa、Uo/h、Ccr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而RF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治疗24 h后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P、SvO_2、FENa、Uo/h、RFI和Ccr在参附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疗效呈现稳定的线性递增。参附组患者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持续静脉注射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降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急性肾损伤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64例,根据有无发生中毒性脑病,分为对照组136例和病例组128例;所有入选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24、48、72小时后均在不吸氧条件下抽取1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同时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6、24、48、72小时乳酸清除率、清醒率以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初始血乳酸水平高、6、24、48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降低,而72小时乳酸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清醒率低,病死率高(P0.05)。不同时间段乳酸清除率与相应时间段的清醒率呈线性关系。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与迟发型脑病呈负相关(r=-0.479,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有助于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入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后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每次1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半个月为1个疗程)的20例患者为参附组;16例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6、24、72 h内液体入量、尿量、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水平及28 d病死率。结果参附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 h液体入量(mL:3101±219比3329±295,P>0.05),治疗后6、24、72 h尿量(mL,6 h:701±229比651±292,24 h:1870±566比1697±618,72 h:7396±2546比5987±2497)及治疗后24 h SVRI(kPa·s·L-1·m-2:802±158比741±10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72 h参附组液体入量(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 h:4544±425比4996±396,72 h:10985±891比11612±807,均P<0.05)。治疗后72 h参附组SVRI、MAP、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VRI (kPa·s·L-1·m-2):1361±182比1163±183;MAP(mmHg,1 mmHg=0.133 kPa):76.2±6.1比71.8±6.3;CI (mL·s-1·m-2):76.2±7.5比70.8±7.2,均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20)比62.5%(10/16), P<0.05〕。结论使用参附注射液可减少72 h内液体入量,可能有利于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液体的限制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ICU)41例乳酸酸中毒患者,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成CBP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12、24、72 h时检测患者血气分析、血乳酸、血生化,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CBP组治疗12、24、72 h后血乳酸值(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2 h:8.23-3.94比12.47±4.62,24 h:4.46±1.57比10.54±3.48,72 h:2.69±1.03比5.74±1.56,均P<0.01);治疗12、24、72 h 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h:18.23±5.85比21.64±5.38,24 h:16.49±4.62比20.61±5.71,72 h:11.54±3.67比16.02±4.34,均P<0.05);CBP组住ICU时间(d)明显短于对照组(6.58±3.45比11.65±4.94,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比45.0%,P<0.05).结论 早期CBP治疗乳酸酸中毒患者能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多脏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经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建立>24 h的心跳骤停患者分别在CPR后即刻、第4、12、24、48、72 h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检测复苏后24、72 h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的变化;观察复苏后4、12、24、48 h的平均动脉压及GCS评分的变化.以参附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血清TNF浓度采用放免法测定,CRP浓度采用Quick Read CRP分析仪测定.结果:TNF在48~72 h达高峰,参附治疗组TNF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CRP的变化规律与TNF相似.两组患者复苏后各时段肝肾功能的变化参附治疗组ALT、Cr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参附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各时段GCS评分,参附治疗组48 h及72 h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稳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复苏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附注射液能抑制TNF表达,从而阻断TNF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护心、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以10%、30%乳酸清除率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为6h复苏标准,指导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性研究,选择严重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10%和30%乳酸清除率2个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的6 h EGDT方案治疗;试验组除遵照EGDT治疗标准外,分别加用10%或30%乳酸清除率两种目标为6h治疗目标.结果 对照组共入选19例,试验组共入选43例,其中10%乳酸清除率组22例,30%乳酸清除率组21例,3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8 h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无论是10%乳酸清除率组(13.76±6.00)或30%乳酸清除率组(13.60±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15±6.62,均P<0.05).3组机械通气时间(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组136.90±100.02,30%组97.00±75.20,对照组152.32±96.51,P>0.05).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组7.94±6.00,30%组7.51±3.99,对照组11.31±5.9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7d病死率(10%组18.18%,30%组14.29%,对照组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均可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10%组36.36%,30%组28.57%,对照组63.16%),尤其是以30%乳酸清除率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肺部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在完成EGDT的前提下进一步以早期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液体复苏更具有临床意义,并且应尽可能将6h乳酸清除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严重延迟复苏烧伤休克患者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延迟休克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6例烧伤总体表面积32%~92%、深Ⅱ度至Ⅲ度的严重延迟复苏烧伤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ECL)法动态检测10例严重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时并发心力衰竭者(休克伴心衰组)和26例延迟复苏休克期渡过较平稳者(休克复苏后平稳组)入院即刻、入院3 h及伤后24、48、72、168 h血浆BN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心衰组人院3 h及伤后24、48、72 h血浆BNP浓度(ng/L)较平稳组明显升高(入院3 h;1 521.38±121.11比391.36±63.27,伤后24 h:2 516.86±193.25比360.79±146.56,伤后48 h:1 587.76±169.23比398.92±77.46,伤后72 h:974.45±166.33比283.43±68.15,均P<0.01),LVEF明显降低(入院3 h:0.33±0.03比0.58±0.09,伤后24 h:0.36±0.09比0.60±0.10,伤后48 h:0.35±0.08比0.62±0.11,伤后72 h:0.39±0.10比0.64±0.10,均P<0.05);两组LDH(μmol·s-1·L-1:平稳组人院即刻2.87±0.50、入院3 h 3.02±0.43、伤后24 h 4.02±0.87,伤后48 h 6.90±0.87、伤后72 h 3.64±0.75、伤后168 h 2.67±0.45,心衰组分别为2.97±1.40、3.84±0.37、4.29±0.45、8.50±0.38、3.84±0.62、2.30±0.38)及CK-MB(U/L:平稳组入院即刻59.12±13.75、入院3 h 70.39±10.72、伤后24 h 79.29±17.27、伤后48 h 67.44±12.77、伤后72 h30.28±7.13、伤后168 h 21.44±3.15,心衰组分别为65.76±16.38、81.46±7.92、86.43±14.19、72.53±11.27、36.39±6.18、22.85±7.26)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BNP浓度测定可作为严重烧伤休克复苏时检测心衰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的肌酐、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2组治疗后的肌酐、尿素氮相比较,2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EF%、BN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EF%、BNP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可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脑氧利用率(O_2U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01-2017-01期间住院的120例ASCO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紧急高压氧舱治疗,药物给予缓解脑水肿、营养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滴,qd,连用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48h、7d经颈内动脉及颈内静脉采血测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O_2UC=SaO_2-SvO_2/SaO_2,同时检测MDA及SO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_2UC、MDA、SOD的变化;观察治疗14d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随访60d时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O_2UC逐渐下降,6h、24h、48h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降至正常;MDA逐渐下降,24h、48h、7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逐渐升高,24h、48h、7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5);60d时治疗组DEACMP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1.7%,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ASCOP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能有效降低O_2UC及MDA水平,升高SOD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DEACM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