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过程中护士的资源管理.方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我院2005~2007年产科失血性休克52例抢救过程中经验、教训.结果 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程序与管理得到不断完善规范,护士的应急能力、抢救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 完善抢救应急预案,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护士抢救技术的培训和急救物品的管理,加强日常抢救场景模拟演练是为病人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和临床抢救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施行院前急救并给予临床抢救的6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该类患者的院前急救和临床抢救措施。结果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和临床抢救措施后无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率为100.00%。结论视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妇产科急危重患者及时的院前急救及科学有效的临床抢救措施,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1例顺产后羊水栓塞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东清 《现代医院》2011,11(9):62-63
目的总结和探讨羊水栓塞的抢救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1年2月6日1例顺产后羊水栓塞产妇抢救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通过医务人员迅速识别,及时抢救,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抢救成功。结论尽早识别羊水栓塞,熟练掌握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和护理措施是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总结应用抢救用床边记录单记录的体会.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应用床边记录单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抢救用药、抢救措施等,不仅记录快速,也提高了抢救记录质量,使医疗护理记录保持一致,具有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抢救用品的应急管理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危重病的抢救(以下简称“抢救”)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活动,它对速度和准确性有很高要求。为了确保抢救的迅速和准确,既往人们对抢救用品(包括药品、器械和设备,以下简称“抢救用品”)相应地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这些方法见诸专著的,归纳起来有以下4条:抢救器械和设备必须百分之百完好;抢救用品必须做到“四定”(固定数量、固定位置、固定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班班交接。  相似文献   

6.
我院危重病人抢救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抢救工作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危重病人抢救统计的目的,在于了解医护人员在抓抢救时机是否及时,诊断是否正确,抢救措施是否得力有效,以分析研究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措施,为加强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通过了解危重病人的疾病,为防病治病提出客观的依据.1 资料来源资料取自1993年住院部各科“危重病人抢救登记表”,内容除病人基本情况外,主要是“抢救标准”、“主要抢救措施”、“抢救成功标准”.2 1990~1993年住院部危重病人抢救情况分析附表 1990~1993年危重病人抢救情况附表显示,四年来住院部危重病人抢救例数呈上升趋势,1993年比1992年危重病人抢救例数增加了39.74%,危重病人占住院病人比重由1992年的5.19%增加到6.47%.尤其是内科病房,1993年比1992年危重病人抢救例数增加65.69%.危重抢救例数占病人比重由1992年的13.9%增加到17.62%.从内科病房收治的病人情况来看,多是老年病患者,病种多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在提高,出现老龄人口的增多,今后收治和抢救这类病人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22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护理和抢救就行回顾分析。结果 112例经过抢救脱离危险,10例死亡,抢救的成功率是91.8%。结论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士要灵活有效地救治措施,正确评估病情及良好的护理流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各种抢救方法和标准抢救方法对于心肌梗塞的患者的抢救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的急性心肌梗死的120例患者。实验组60例,运用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抢救;参照组60例,将两组进行不同的抢救方法进行测试,最后将两种实验数据结果进行比对得出结论。结果经实验得出标准抢救护理对于患者的抢救率更高,他们的差异并不大。结论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抢救效果,而传统的抢救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抢救,因此不管是哪种抢救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医疗治疗的质量,给医院创造了更好的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规范全院各科室的抢救车管理,确保抢救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方法 对医院质控小组在抢救车质量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制定简单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对抢救车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 规范化管理后抢救药品完好率100%,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抢救物品的质量,减少药品物品损耗,工作流程的优化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了抢救效率。结论 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抢救车的管理质量,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性脑卒中实行快捷护理流程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18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组,每组93例,实行基础抢救护理流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9.83±13.74)min与对照组抢救时间(57.83±15.82)min相比明显较少,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9.00%)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4.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的抢救中实行快捷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的生存率,进而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68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诊抢救中,不仅缩短了抢救时间,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急抢救设备的管理现状,针对医疗机构急抢救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某院对急抢救设备的管理经验,探讨了急抢救设备合理分布和管理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急抢救设备的效能,进一步提高了危病重患者的存活率,降低了在院患者的死亡率,提升了医院急抢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周胜云  陈强静  胡相博 《健康研究》2023,(2):234-236+240
目的 观察个性化院前急救应用于胸外伤患者中的效果,探讨个性化院前急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363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急诊出诊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159例)和对照组(204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院前急救,对照组采用传统院前急救。比较2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致伤原因和损伤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2%)高于对照组(90.2%),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院前急救,个性化院前急救能提高胸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节约抢救费用,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实例总结说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策略与抢救工作管理。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到2013年7月间发生的30起妇产科失血休克手术的抢救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抢救措施中的工作管理与时间管理。结果在针对妇产科失血休克的抢救之后,所有的患者都得到救治,无一例死亡案例发生。在30起案例中,有28例经过抢救后关于身体的体征表现正常,另有2例在经过抢救后生命体征未有明显的恢复,转三甲医院在重症监护区继续进行抢救。所有患者在经过抢救手术后经过术后调理,均已经痊愈出院。结论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在抢救前后要进行有效的工作管理。在术前和术中要针对病例的病情及体征变化进行合适抢救,并且要提高抢救医师之间的配合的熟练度,对抢救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从而成功地抢救病患。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典型案例分析,阐述了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在实践中的4种常见问题,分别是急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抢救记录补记不及时、未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时未及时施救、多学科救治归属问题。指出,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执行,重点在于提高医务人员发现和抢救急危重患者的能力,持续提升抢救记录书写质量,重视患方知情同意权,强化急危重患者多学科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急诊严重创伤患者120例,对其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成功抢救111例,有效成功率为92.50%,其中成功抢救的有效时间为24~146min,进行成功抢救的平均时间为(41.10±8.0)min。结论准确的把握有效的抢救时间,进行积极的救治及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显著改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周爱梅  史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79-4080
目的:比较分析实施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历资料对照研究,对比产科急救小组成立前5年与实施后5年间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临床结局.结果:2000~2005年抢救急危重症孕产妇27例,2006~2011年抢救36例,其中最多见的疾病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实施抢救小组后,产妇的痊愈率提高,实施前5年中死亡1例,实施后5年中未发生孕产妇死亡.结论:产科急危重症抢救小组提高了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规范化的培训和清晰明确的抢救流程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我科收治的62例急诊创伤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链式抢救流程模式计算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所需最短时间,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抢救模式计算完成相同操作所用的最短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短时间内完成各项抢救操作项目,缩短了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创伤骨科护理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模式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30例AMI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手动组和自动组,每组65例。两组均采用优化急诊模式,手动组采用手动除颤仪抢救,自动组采用AED抢救。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的30 d生存率,抢救前后的心肌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分诊时间及抢救成功患者的急救、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自动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的30 d生存率均高于手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前,两组心肌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LVDD水平低于手动组抢救成功患者,LVEF高于手动组抢救成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急救、住院时间均短于手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科重危患者抢救中实施新定位救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进行急诊科重危抢救的1536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实施新定位救护,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统计分析两组抢救方法的效果,统计其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新定位救护后,急诊科重危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有所上升均(P<0.05)。结论急诊科重危患者抢救中实施新定位救护可以促进规范化管理,增加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