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对我国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收治的未经药物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n=30)和阿卡波糖组(n=30),分别予以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以及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和HOMA-β均显著升高(P<0.05)。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而餐后2h血糖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对于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3.
陈日秋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87-2988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少高血糖给胰岛β细胞带来的糖毒性及脂毒性,对患者有更大的益处[1],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能延缓糖尿病自然病程的进程[2].本研究探讨了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早期三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改善其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对38例空腹血糖(FBG)≥10 mmol·L-1,餐后2 h血糖(PG2h)≥13mmol·L-1的初发2型糖尿病,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比较,用胰岛素治疗后,比较2组FBG、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胰岛素剂量的变化.结果 初发糖尿病中,3例停用胰岛素后6月,FBG、PG2h均在正常范围;17例仪服二甲双胍;7例需口服格列比嗪、二甲双胍;12例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结论 尽早使用胰岛素可改善及恢复残存的胰岛功能;对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治疗,两组疗效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BG、2hPG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FCP和P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3例,对照组发生2例,症状较轻.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平稳降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苦荞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苦荞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高脂高糖诱导饮食.两周后,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组给予300 mg·kg^-1剂量灌胃,苦荞提取物组分别给予250 mg·kg^-1、500 mg·kg^-1、1 g·kg^-11苦荞提取物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值,处死大鼠,取大鼠胰脏组织,H&amp;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死亡信号转导效应酶caspase-3在胰岛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苦荞提取物组可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糖值和空腹FINS值(P〈0.05).HE结果显示苦荞提取物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胰岛形态未出现明显缩小及胰岛细胞减少情况,TUNEL结果显示苦荞提取物组与二甲双胍组胰岛中胰岛细胞凋亡均明显减少,caspase-3结果显示苦荞提取物组和二甲双胍组中caspase-3表达均有下调趋势(P〈0.05).结论:苦荞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合并二甲双胍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12周后胰岛素快速分泌相和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改变.方法:61个经4周单用二甲双胍后病例随机分入那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组进行12周药物治疗.在0周和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及餐后1 h胰岛素(1 h IN)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分泌相改变程度及HOMA-IR模型中B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的变化.结果:(1)两组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以1 h IN与空腹胰岛素FIN比值作为评估胰岛素分泌改变程度指标,两组12周其比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HOMA-IS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无差异.(3)影响1 h IN /FIN及HOMA-IS的主要因素为糖尿病病史.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在降糖、促进胰岛素快速分泌和改善B细胞分泌功能均有显著作用.病史的长短是决定胰岛素快相分泌及胰岛B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并评价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二甲双胍组40例患者与罗格列酮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OMA-IR、Fins、HbA1c、2hPG及FPG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仅HOMA-β指标显著上升(P<0.05),统计学均具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不具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及胰岛素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观察6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组)31例,对照组(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30例,观察12周.观察餐前、餐后2 h血糖(FP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前、餐后2 h血浆胰岛素(FINS,2 hPINS),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FPG,2 hPG,HbA1c,2 hPINS组内比较都有显著变化(P<0.05),但FINS,BMI变化不大(P>0.05),组间比较除2 hPINS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组无低血糖反应出现.结论: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相似,但那格列奈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周口服降糖药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抛硬币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持续1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12周口服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夏枯草汤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肪因子、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夏枯草汤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围、体重指数(BMI)、脂肪因子(网膜素、脂联素、内脂素)、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MAP、FBG、2 hPBG、HbA1c、腰围、BMI、内脂素、FINS、HOMA-I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网膜素、脂联素、HOMA-β、IS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方夏枯草汤联合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能够在降低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基础上有效调控脂肪因子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一般治疗方案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 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有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IR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开放性、随机分组的设计将40例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二甲双胍组予二甲双胍1 500 mg.d-1,联合用药组予二甲双胍1 500 mg.d-1+沙格列汀5 mg.d-1,均口服,疗程12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水平,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用药组糖耐量试验(OGTT)中4个时点血糖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OGTT中服糖后胰岛素水平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上升(P<0.01)。二甲双胍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联合用药组HbA1c及OGTT中30、60、120 min血糖低于二甲双胍组,DI及OGTT中30、60、120 min胰岛素水平高于二甲双胍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协同改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李俊霞 《中国药师》2006,9(12):1140-114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5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疗程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 C 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 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 IR 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可降低 IR 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低 IR 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5.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噻哗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8 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各项指标,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前后对比,FBG、PBG甘油三酯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后对比,餐后2 h胰岛素、体重改变不明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减缓并发症出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是可逆转的,故对其短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可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较好的方法是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但由于其费用较高,不易普及.我们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石斛合剂对类似人类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内胰岛素、胰岛β细胞特异促增殖因子胰一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PDX-1)表达的影响,为石斛合剂促进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Wistar雌性大鼠制备衰老D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衰老对照组、衰老DM模型组、衰老DM石斛合剂组(简称“石斛合剂组”)、衰老DM优降糖组(简称“优降糖组”),并给予药物治疗4周,分别以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素和PDX-1的表达.结果 石斛合剂组和优降糖组胰岛中胰岛素的表达与衰老DM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衰老对照组相比,衰老DM模型组PDX-1 mRNA几乎不表达(P<0.01).治疗后,与衰老DM模型组比较,石斛合剂组PDX-1 mRNA表达显著提高(P<0.01),但未达到衰老对照组胰岛β细胞中PDX-1 mRNA表达水平(P<0.01);优降糖组PDX-1 mRNA只是极少量表达,与衰老DM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衰老DM大鼠胰岛内胰岛素和PDX-1表达明显减少,与优降糖相比,石斛合剂能够更明显促进衰老DM大鼠胰岛素和胰岛β细胞特异性促增殖基因PDX-1 mRNA的表达.表明石斛合剂可能通过促进胰腺原始细胞分化增殖为胰岛β细胞,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表达而起到防治老年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评价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二甲双胍组40例患者与罗格列酮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A1c、Fins、FPG、2hPG以及HOMA-IR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仅有HOMA-β指标发生显著上升(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及胰岛素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9.
董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28):117-118
目的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予以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PPG、HbA1c、TC、LDL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血脂,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不增加体质量,降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早期干预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的糖调节受损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同胞的保护效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41例患者分为自然转归组、生活方式干预组、二甲双胍干预组、罗格列酮干预组。自然转归组不愿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组:提供书面饮食、运动指导方案;二甲双胍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0.5 g,3次/d;罗格列酮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 mg,1次/d。干预治疗5年。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葡萄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hINS)和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阳性率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然病程,三组分别恢复为正常糖耐量的61.9%、62.7%及66.1%。三组胰岛B细胞功能(空腹、负荷后2 h)中,C肽、胰岛素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进展为LADA的发病率降低。结论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干预对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效应,能有效减少或延缓LADA患者胰岛细胞抗体阳性同胞的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受损(IGT)、IFG合并IGT患者进展为LA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