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数(SSS)和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S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BI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等康复手段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恢复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指数(SSS)和ba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S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BI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等康复手段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恢复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8例)及对照组(54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35 d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经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可降低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加早期康复,治疗组增加电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评分(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电针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介入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患互动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0例中重度偏瘫患者按家庭是否支持康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以互动模式治疗。两组于康复前,康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FMA)、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1年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定抑郁。结果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3个月时改善最大(P<0.01),BI于6个月、1年后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患互动模式可改善中重度偏瘫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介入早期康复训练。评价2组患者肌力、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护理后患者肌力、ESS以及ADL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于24 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第7天开始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ADL(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及28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ADL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与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将12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经治疗1~6个月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FI)、ADL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后,两组NFI减少,ADL明显提高,SDS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干预组改善明显(P<0.01)。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提高患者ADL,减轻心理疾患并有一定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GM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商品名申捷)及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均应用常规药物及GM1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联合高压氧治疗(HBOT),治疗20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20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HBO联合GM1及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只用药物及康复治疗,且成本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减重站立训练对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减重站立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其HAMD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训练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减重站立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抑郁症状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差异,探究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和基础组,每组30例。针药组用补阳还五汤和针刺语言一区治疗,同时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基础组仅进行基础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根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估患者情况,并进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WAB和CFCP评分上升、责任血管血流增快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能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古拉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古拉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 function deficit score,NDS)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ND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古拉定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古拉定组在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降低血清中H-FABP的浓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古拉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还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采用VFSS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检查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4周,2组VF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3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将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用简式Fugl-Meyer法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各测定一次。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提高,但康复组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和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通过对不同时期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多普勒超声仪(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折。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降低(P<0.01),SPECT及TCD均示脑缺血病灶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SPECT、TCD改善均不明显。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尼莫地平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7年2月在本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26)。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行脱水降颅内压及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于发病72 h口服尼莫地平30 mg,3次/d,1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不用任何与改变智能相关的药物。分别与发病72 h、治疗后4、8、12周应用SUMSE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应用TCD测定脑血流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UMSE评分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脑血流量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有效地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成人简易智力测验(MMSE)测评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联合组治疗后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兴山  宋新建  马丹  陈晓波 《临床荟萃》2010,25(14):1215-1217
目的 评价早期间歇肠内营养支持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梗死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68例,随机分成静脉营养组50例,持续肠内营养组54例,早期间歇肠内营养支持组64例.观察3组不同时间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吞咽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早期间歇肠内营养组(8.8±1.5)d vs静脉营养组(11.3±1.8)d(P<0.01)vs持续肠内营养组(10.6±1.6)d(P<0.05);NFS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早期间歇肠内营养组(17.00±3.05)分vs静脉营养组(14.30±2.55)分(P<0.01)vs持续肠内营养组(15.7±2.68)分(P<0.05);并发症发生率早期间歇肠内营养组(10.9%)vs静脉营养组(54.0%)(P<0.01)vs持续肠内营养组(29.6%)(P<0.05).结论 早期间歇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早期康复训练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和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血脂和脑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脑心通胶囊组、脑心通胶囊加康复训练组、同类中成药胶囊组(对照组),连续4周服药和训练。治疗前后各组分别接受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血脂检查、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头部红外热像。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Barthel指数在脑心通加康复组较单纯脑心通组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在脑心通加康复组及单纯脑心通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3组脑血流检测和红外热像检测均未能显示对脑血液循环改善的作用。结论: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血脂水平,效果比单纯用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