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胃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分析北京医院普外科(100730)谢东辉,陈起航胃癌的术前分期,主要根据肿瘤对周围器官的侵犯、腹腔淋巴结肿大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通过术前分期估计肿瘤是否能切除,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目前胃癌的诊断以上消化道造影,内窥镜检查加活极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汝南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术前所有患者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术后淋巴结送病理科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为85.00%,特异性为83.33%,敏感度为85.42%。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转移准确度高于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度,为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一般优于淋巴结转移者。但临床仍有一定比例淋巴结转移阴性(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胃癌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此类不良预后可能与淋巴结微转移(LNM)相关。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诊断方法的应用,LNM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在内镜黏膜下剥离、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中。因此,LNM的准确诊断是胃癌患者治疗的关键,但目前对LNM的临床意义尚未达成一致共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术前考虑为胃癌的患者行PET/CT全身显像,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PET/CT考虑为胃癌18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胃癌。PET/CT诊断胃癌准确度100%.灵敏度100%。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率为78.4%,淋巴结外远处转移灶的准确率为100%;灵敏度为93.2%,特异性为28.5%。结论PET/CT对胃癌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手术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思辰  王琳  周一萌 《医学综述》2011,17(10):1495-1496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胃癌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胃癌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转移途径主要是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直接蔓延以及种植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转移方式,发现相应的转移标志物对胃癌的手术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为并发症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为无并发症组,分析可能引起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34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4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在年龄、术前合并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是引起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前合并症、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直径、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是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应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仍是目前早期胃癌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法,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决定胃癌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当前临床上尚无能够准确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方法。最近许多研究表明,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能够准确敏感判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和微转移检测可以实现选择性保留功能胃切除、个体化缩小淋巴清扫和术后精确病理分期,从而为早期胃癌提供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冬岩  孙玉华  高英 《现代医学》2003,31(4):238-239
目的 通过术前和术中对胃癌的淋巴化疗,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方法 术前12d通过纤维胃镜在胃癌周围黏膜下层注入美蓝及化疗药物,手术开始后首先在癌肿周围黏膜下层及局部动脉内再次给药。根据淋巴结染色标志及胃癌淋巴结分站手术切除淋巴结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由于有美监对淋巴结染色作为标导,使淋巴结切除率得到提高,对已切除的淋巴结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在已有癌肿转移的淋巴结中有82.9%的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淋巴化疗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术中操作导致的医源性瘤细胞淋巴转移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胃癌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胃镜检查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65例,术前均行EUS检查,将EUS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手术前后胃镜下活检诊断符合率92.3%(60/65),EUS诊断符合率为86.2%(56/65);EUS T分期结果准确率81.5%(53/65);对有无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2.3%(47/65)。结论 EUS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根治性手术是患者获得治愈的唯一途径,而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决定可切除胃癌具体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之一。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最先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引流的淋巴结,如果SLN阴性则其他区域淋巴结也较少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通过胃镜确诊并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的胃癌62例,采用CT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胃附近的淋巴结的形态类型影像图像、短径实行观察,在和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进展期胃癌旁胃周的淋巴结转移分析,确定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素。结果短径5mm组与组间的P0.05,从而推理出5mm组短径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短径15mm组和短径组间P0.05,所以可以推断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此说明了短径9mm成为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类胃癌生物学行为CT影像特征与癌肿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癌的术前分期和临床治疗使用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检测在胃癌中的意义。方法ELISA方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PS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T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后胃癌患者血清TPS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清TP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TPS表达与胃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的584例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ut-off值,以提高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1)肿瘤直径、淋巴结送检数目及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2)胃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CA-724、CA-199、CA-242及CEA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4.4%、51.9%、41.9%、41.1%;特异性分别为92.9%、82.8%、86.6%、82.5%;(4)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ut-off值分别为CA-724:6.69 U/mL、CA-199:17.36 U/mL、CA-242:17.20 IU/mL、CEA:3.12 μg/L;其中,单项检测时CA724或者联合检测3项以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判别的符合率达到76.6%。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预测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CA-724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好,3项以上联合时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姚彬  李国晖 《河北医学》2016,(2):225-228
目的:分析比较B超、CT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了解进展期胃癌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64例进展期胃癌合并转移的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和CT检查,术后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B超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85.0%、72.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9%;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9%、85.0%、72.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4.4%,两者诊断准确率没有差别(χ2=2.23,P ﹥0. 05);B超结合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0%、95.0%、90.0%,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5.3%,高于两者单独使用( P<0.05). 结论:B超与CT检查诊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准确率均较高,但两者结合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两者单独使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60例,记录病人术前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T1~T4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M分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存在一致性(P < 0.01)。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0.00%(48/60),其中T1~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6/8)、63.64%(7/11)、86.36%(19/22)和84.21%(16/19);T1联合T2、T2联合T3以及T3联合T4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68.42%(13/19)、78.79%(26/33)、85.37%(35/41)。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为85.96%(49/57)。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M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9.83%(53/59),其中M0与M1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00%(46/50)、77.78%(7/9)。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T1~T4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M分期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88、0.853、0.870、0.850和0.797,均具有一定准确性。 结论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1998年2月至2008年6月间胃癌病例数据库中筛选出60例胃癌术后患者,病例组30例发生腹腔种植转移,对照组30例无任何复发(随访时间大于3年),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部位、胃壁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研究指标,探讨其与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与肿瘤大小、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orrmann分型、术前血清CEA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淋巴结转移为腹腔种植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发生发展中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预测胃癌(gastric cancer,G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37例行G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术前最近一次的血液检测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FAR最佳临界值,按此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FAR组和高FAR组,分析两组的FAR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N分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判断FAR预测G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 ROC曲线确定FAR最佳临界值为0.0707,此时预测G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2.5%,特异性为76.0%。统计结果显示,血清FAR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浸润等有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FAR、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深度、脉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Livin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6例术前胃癌患者和5例健康人血清Livin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Livin阳性表达率为52.8%(19/36),正常健康人血清中未见阳性。Livin在低分化腺癌中阳性率为69.6%(16/23),与高、中分化腺癌23.1%(3/1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68.0%(17/25)。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18.2%(2/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伴有浆膜层浸润者阳性率为70%(14/20),无浆膜层浸润者阳性率为31.3%(5/1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NM分期Ⅲ期的胃癌患者Livin阳性率为91.7%(11/12),显著高于I、Ⅱ期者33.3%(8/24)。L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血清Livin水平与胃癌的分期和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为术前评估胃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患者血清恶性肿瘤将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肿瘤糖抗原-199(CA199),探讨其在诊断和指导术后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试剂盒对临床诊断为胃癌的患者术前检测血清TF45F和CA199。结果 有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清TSGF和CA199阳性表达率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SGF在不同肿瘤侵犯深度的阳性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TSGF在促进胃癌生长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SGF、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144-146+150
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是一类少见的起源于胃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GB-NEC 侵袭性强,易于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肝脏是G-NEC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目前,对于G-NEC 伴肝脏转移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尚无腹腔镜手术治疗G-NEC 伴肝转移的相关报道。在这里,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 例G-NEC 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患者因“恶心伴食欲不振3 个月”入院,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术前考虑诊断为胃恶性肿瘤伴肝转移,接受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食道空肠Roux-en-Y 吻合+D2 淋巴结清扫)+左肝外叶切除+空肠造瘘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顺利出院。术后予以6 个周期的“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随访患者术后2 年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