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真性、假性球麻痹的不同临床效果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的脑卒中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75例,其中真性球麻痹30例、假性球麻痹45例,均行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饮水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值评估治疗疗效,获得评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SSA评分、饮水前后SaO2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A评分、饮水前后SaO2下降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假性球麻痹组比真性球麻痹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对假性球麻痹的治疗效果优于真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致真(假)性球麻痹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艳萍  汤维波  李宏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41-941
急性脑卒中患者约 5 1%有吞咽障碍 ,主要是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 /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影响进食 ,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 ;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危及生命。因此 ,提高对真 (假 )性球麻痹的护理水平 ,协助病人康复是非常必要的。本人自 1996 - 0 2~ 1999- 0 1对 4 6例真 (假 )性球麻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4 6例 ,其中 ,男 2 6例、女 2 0例 ,年龄 5 0~ 78岁。经CT证实脑出血 18例 ,脑梗死 2 8例。基底节及内囊…  相似文献   

3.
谭莉娟 《广西医学》2004,26(3):431-432
脑梗死是引起急性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1〕。因假性球麻痹导致病人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如处理不当足以危害病人生命。本文总结我科从 1 998年至 2 0 0 2年收治的 5 0例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的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36例 ,女 1 4例 ,年龄 4 6~ 81岁 ,平均 6 4 5岁。既往有脑梗死史 36例 ,高血压史 4 1例 ,心脏病史 1 6例 ,糖尿病史 8例。1 .2 临床特征 全组 5 0例均为急性起病 ,伴假性球麻痹症状。其中 2 4例为完全性假性麻痹 ,表现为双侧面—咽—舌—咀嚼肌麻痹伴肢体不同程度瘫痪 ,其中 6例有神经精神症状 ,以往均有脑梗死史。 2 6例为不完全性假性球麻痹 ,以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为主要表现 ,言语功能影响稍轻。无脑梗死史1 4例中 4例有肢体瘫痪。1 .3 治疗结果  2 4完全性假性球麻痹经治疗 ,1 2例于 4周以后基本恢复进食及语言功能 ,6例于 6周后基本恢复进食能力 ,发音仍较低 ;4例于第 8周时仍需鼻饲流质维持生命 ;2例于第 1 0天内病情恶化死亡。 2 6例不完全性假性球麻痹经治疗 3周内均恢复进食和语言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刺激和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D)的临床疗效,为急性脑卒中后球麻痹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后 DD 患者80例(真、假性球麻痹各40例),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随机分为真性球麻痹-电刺激组(A1组)、真性球麻痹-针灸组(A2组)、假性球麻痹-电刺激组(B1组)和假性球麻痹-针灸组(B2组)。所有患者在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或针灸连续治疗2周;结合“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标准”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A1组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A2组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A1组治疗好转率为80%(16/20)、A2组为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B1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B2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B1组治疗好转率为90%(18/20)、B2组为85%(1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33)。结论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或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可取得较好疗效;而对于真性球麻痹,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58-1159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1%~73%[1]。主要是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2]。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3]。脑卒中吞咽障碍目前尚无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康复作为治疗手段。现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病的严重症状之一 ,一般发生在皮质至脑干之间任何部位的脑出血、脑梗塞 ,并影响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 ,可以引起假性球麻痹 ,其原因为后组颅神经的上运动神经元联络中断。主要症状为 :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强哭强笑等。假性球麻痹有别于真性球麻痹 ,真性球麻痹病位在延髓 ,除其双侧病变的症状与假性球麻痹基本相同外 ,还会出现舌肌萎缩、肌束颤动、电变性反应等 ,预后多不良。本文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 2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1例 ,男 12例 …  相似文献   

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多达25 %~73 %[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 5 1 %有吞咽障碍 ,主要是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延髓麻痹和 /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延髓麻痹。由于病人在脑卒中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进食障碍 ,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自 1 999年 1 0月 - 2 0 0 2年 1 0月 ,我们针对 5 2例吞咽障碍病人进行康复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32例、女 2 0例 ,年龄4 2 - 86岁。经 CT证实脑出血 1 6例 ,脑梗塞 36例。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 38例 ,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延髓麻痹 1 4例。 4 6例于入院 4 8小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柳晨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462-463
脑卒中是引起假性球麻痹的常见原因。假性球麻痹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强哭强笑等,常导致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提高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康复护理。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对32例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柳晨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462-463
脑卒中是引起假性球麻痹的常见原因。假性球麻痹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强哭强笑等,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提高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康复护理,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我科自2002年1月 ̄2004年10月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对32例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脑卒中患者均经CT或M 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病人。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7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9例。1.2假性球麻痹引起神经支配功能紊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吞…  相似文献   

11.
毒扁豆碱治疗卒中后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奇  彭健 《广州医药》2000,31(6):51-52
脑血管疾病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 ,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由卒中引起的延髓麻痹和 (或 )假性球麻痹更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 ,治疗上常使临床医师棘手。我们应用 1/10 0 0 0水杨酸毒扁豆碱水剂 (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药剂室制 )治疗卒中后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者 5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 2例 ,女 3例 ,年龄在 5 5~ 72岁 ,平均年龄为6 3岁。 5例患者均作了一次以上的头颅CT检查。患者 2例为脑梗塞、 3例为脑出血。其中 2例于 3年内 4次卒中。 5例患者中 3例临床表现有假性球麻痹 ,2例为球麻痹。 5例均有流涎…  相似文献   

12.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障碍等。笔者近年来采用头、体针配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3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且有假性球麻痹症状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引起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假性球麻痹可导致患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因此,对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正规的早期康复训练,可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病残率,促使吞咽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或代偿。本文总结了我科对收治的48例脑卒中导致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23岁,20岁以下发病率占8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缓慢发病,进行性增重,中间无缓解。病程1~18个月,平均7个月。桥脑肿瘤20例,以外展神经、面神经交叉瘫者起病16例;以眩晕、耳呜、呕吐起病2例;以声音嘶哑、咽下困难起病2例。延髓肿瘤5例,以真性球麻痹起病者3例,以呕吐起病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损伤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索两类患者对康复治疗敏感性不同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损伤球麻痹患者70例,其中假性47例,真性2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给予综合性的吞咽康复治疗4周,所有患者治疗方式和时间相同,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定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评估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康复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及VFSS的评估结果均证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结论  假性球麻痹对吞咽康复治疗敏感性高,康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合并假性延髓麻痹32例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假性延髓麻痹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1] .常为大脑延髓以上部位数次或数处脑卒中的后遗症 .表现为该组颅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完全或不完全瘫痪 ,咽喉舌肌运动困难 ,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讲话困难等 ,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促进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恢复 ,更好地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 ,是康复训练护理的重要课题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 3 2 (男 2 2 ,女 10 )例 ,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经头颅CT或MRI确诊 .平均年龄 65 .0± 2 .6岁 ,脑梗死16例 ,脑出血…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真性球麻痹是引起吞咽困难的难治性重要并发症, 治愈率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真性球麻痹为下位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 病位在脑干, 脑干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与吞咽相关器官、 组织的肌张力减弱, 肌肉萎缩, 咽反射的减退和消失, 以及运动能力障碍[1]. 临床上表现为吞咽、 发音等功能障碍, 有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颤动, 咽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患者多因无法正常进食而留置胃管, 伴有饮水呛咳、 声音嘶哑等痛苦. 严重者将食物以及水倒吸入肺中, 引起吸入性肺炎, 甚至危及生命[2].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穴位注射配合物理因子治愈此患者1例,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功能障碍,导致饮水呛咳、摄食困难,多伴有构音障碍,有时可有情感障碍。其病因常为大脑延髓以上部位多次或多处脑卒中所致。据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其中1/3的患者会发生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重者可因窒息危  相似文献   

19.
我院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1月应用丹奥 (正式品名 :奥扎格雷钠 ,辽宁省丹东制药厂 )治疗急性脑梗死 3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患者 84例 ,男 6 1例 ,女 2 3例 ,年龄4 1~ 75岁 ,入选标准 :1)符合 1994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2 )发病时间 2 4~ 72小时 ;3)患肢肌力Ⅰ~Ⅳ级 ,或伴球麻痹症状 ;4 )临床血压 10 0~ 175 / 6 0~10 5mmHg ;5 )无昏迷、抽搐发作 ;6 )无明显出血倾向 ;7)无严重肝肾疾病 ;8)头颅CT均已显影 ,且非大面积脑梗死。入选84例 ,其中治疗组 38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的康复治疗效果,为真、假性球麻痹的康复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各49例分别随机分配到电刺激治疗组和针灸激组,即真性球麻痹-电刺激组,真性球麻痹-针灸组,假性球麻痹-电刺激组,假性球麻痹-针灸组。4组皆在早期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电刺激或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0 d。结果:假性球麻痹电刺激和针灸治疗后吞咽障碍恢复有效率分别为88.0%和83.3%,两种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差异(P >0.05);真性球麻痹电刺激和针灸治疗后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分别为76.0%和41.7%,2种治疗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采用康复训练配合电刺激或针灸治疗均有效;真性球麻痹采用康复训练配合电刺激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