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加速控制麻疹的深入发展,麻疹发病率总体上得到了控制,但婴儿发病构成有上升趋势。慈溪市2004—2005年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中8月龄内婴儿占12.0%(53/434)。为探讨婴儿麻疹发病的原因,对慈溪市2004—2005年8月龄内婴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制定麻疹的免疫策略和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免疫策略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随着加速控制麻疹的深入开展 ,婴儿麻疹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婴儿麻疹发病主要与原发性免疫失败、胎传抗体过早消失、婴儿初免月龄内发病、接种不及时和接种技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或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 ,当前控制婴儿麻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二是通过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阻断麻疹野病毒循环 ,提高大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来保证 <8月龄婴儿不至暴露于麻疹感染中 ;三是将育龄期妇女的麻疹疫苗接种纳入控制婴儿麻疹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相似,临床不易鉴别,风疹的发病增加了麻疹监测和控制的难度,为消除麻疹,应有计划的开展风疹控制工作。孕妇在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引起流产、死胎或婴儿出生后的全身性感染,并由此产生多种先天性缺陷,造成婴儿全身多种器官发育畸形或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芜湖市婴儿麻疹流行变化规律,探讨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芜湖市2005—2011年206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婴儿麻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芜湖市婴儿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47.1/10万,处于全人群麻疹发病第一位。市区婴儿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以5~8月龄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87.86%的婴儿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在有麻疹疫苗免疫病例中,5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2W内发病,3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4W以上发病。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6.58%,有71.43%8月龄以上婴儿麻疹病例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平均麻疹IgG抗体阴性率为3.57%,麻疹流行强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人麻疹病例对婴儿麻疹病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婴儿是麻疹高发人群,需进一步加强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天津市婴儿麻疹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控制麻疹提出策略。[方法]对天津市历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天津市麻疹发病显示明显的年龄分布特点,2005~2009年间均是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婴儿麻疹占麻疹病例的构成比呈增高趋势。73.97%的8月龄~1岁婴儿麻疹病例未进行过免疫接种。8月龄以下婴儿随月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7月龄时抗体阳性率降至16.67%。医院就诊史与1岁以下婴儿麻疹有关,OR=15.4。[结论]天津市2005~2009年间麻疹发病均是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婴儿麻疹占麻疹病例的构成比呈增高趋势。未及时免疫、麻疹胎传抗体的滴度低以及医院就诊史等因素可能与婴儿麻疹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洛阳市婴儿麻疹流行特征,了解洛阳市婴儿麻疹发病的流行变化规律,为控制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洛阳市2009—2014年383例婴儿麻疹病例流行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婴儿麻疹病例占全市麻疹病例总数的构成比为39.12%。从6月龄发病明显增多,发病人群主要分布在7~9月龄,占发病总数的55.87%;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5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婴儿麻疹病例增多主要与麻疹母传抗体消失过早、医院内感染、接种MV不及时、接触传染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麻疹流行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周岁内婴儿和成年人2个发病高峰,尤其是周岁内婴儿主要集中在未到麻疹免疫起始的月龄。为控制小月龄婴儿及成年人麻疹发病,浙江省于2008年将全省初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消除麻疹阶段济宁市婴儿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母亲及不同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婴儿麻疹占全市麻疹发病总数的构成比为33.63%,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从4月龄~开始发病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6~8月龄,占发病总数的50.46%;≥8月龄婴儿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69.12%.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17.02%和6.38%,抗体GMT分别为1∶3.72和1∶1.53.医疗机构暴露、流动人口儿童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适龄婴儿及时接种MV是保护因素.结论 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消失过早、MV接种不及时和社会环境中的高危因素是婴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婴儿麻疹发病,应采取保持高水平的首针MV接种及时率及接种率、减少婴儿暴露机会、给育龄期妇女接种MV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和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情况,为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北区流动、常住人口36孕周孕妇102人,其配对婴儿4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麻疹IgG抗体。收集江北区2008年麻疹发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江北区麻疹发病以婴儿、成人为主,分别占28.0%、47.0%;婴儿中又以6~8月龄为主,占82.5%。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高低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为0.752。102名孕妇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0.9%,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6.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725.6。配对的46名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901.3,其中1、6、8月龄婴儿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3%、0%。[结论]江北区近年来麻疹发病以小月龄婴儿为主,6~8月龄婴儿抗体水平很低,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提高母传抗体水平,对婴儿提前实施初次免疫,是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的主要措施[1]。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构成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与其他年龄人群麻疹基本相同。其发病主要与疫苗免疫原性下降,稳定性差,母亲抗体低、胎传抗体衰减、人群免疫覆盖率低等因素有关,或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当前控制8月龄内婴儿麻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大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来保证<8月龄婴儿不至暴露于麻疹感染中;二是加快适合8月龄以下婴儿适用的新型疫苗的研制;三是将育龄妇女MV复种纳入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措施中;四是婴儿减少暴露于医疗机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上海市卢湾区50a麻疹流行特征,分析现阶段一般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麻疹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传播状况。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50a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般人群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分析麻疹流行特征与人群免疫水平间的关系。结果50a来卢湾区麻疹的控制取得很大成绩,近年来麻疹的发病处在历史最低水平,但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过去麻疹发病以婴幼儿为主,目前以婴儿和成人多见。血清学调查显示婴儿和成人抗体水平较低。结论婴儿母传抗体不足,婴儿和部份成人已经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人群中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2.
6月龄内婴儿麻疹1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6月龄内婴儿因为有母传麻疹抗体的保护一般很少发病。但近年来发现6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明显增多。为了提高对6月龄内婴儿麻疹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2008年1-6月收治的142例6月龄内麻疹患儿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婴儿麻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探讨小婴儿麻疹发病的规律和特点 ,为婴儿麻疹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准确的年龄界值与实践支持 ,从 1994年起 ,对小婴儿麻疹进行了 5年研究 ,现将 1994~ 1999年收治的 5 6例小婴儿麻疹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个月以内患儿 5 6例 ,男 39例 ,女 17例。 <3个月 6例 ,3~ 6个月 32例 ,6~ 8个月 18例。发病季节 :1~3月 7例 ,4~ 6月 18例 ,7~ 9月 5例 ,9~12月 2 6例。1.2 发病诱因 有麻疹接触史者 48例 ;患儿母亲未曾患麻疹者 47例。母亲年龄为 2 3~ 2 9岁。1.3 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接种麻疹疫苗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区体检备孕妇女26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每组134例,再根据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分为低抗接种组、高抗接种组、低抗未接种组和高抗未接种组,比较各组入组时、3个月后、9个月后以及婴儿8个月时的麻疹抗体水平。结果低(高)抗接种组3个月后和9个月后的麻疹抗体水平高于低(高)抗未接种组,低(高)抗接种组婴儿8个月后的麻疹抗体水平高于低(高)抗未接种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低抗接种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高抗接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种3个月、9个月后,低抗接种组和高抗接种组两组麻疹抗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儿8个月抗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苗接种组婴儿麻疹感染率显著低于疫苗未接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孕妇9个月时的麻疹抗体水平与婴儿8个月后麻疹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1)。结论育龄女性接种麻疹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机体麻疹抗体水平,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婴儿麻疹感染率,为临床降低婴儿的麻疹感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起疑似母婴传播麻疹案例调查分析,为制订麻疹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发生于2011年3月的1起疑似母婴传播麻疹案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母亲病毒特异性麻疹IgM抗体阳性,由于采血不便未对该婴儿血检,但从婴儿临床症状体征、病情变化及暴露史,临床诊断为麻疹。[结论]2病例应为疑似母婴传播麻疹案例。调整麻疹防控措施,减少母婴间传播麻疹和低于8月龄儿童的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婴儿麻疹母传抗体相关因素及抗体消长情况,为小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生儿0、3、6、8月龄血清标本共计346份,使用ELLSA方法进行麻疹Ig 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无锡市城镇和农村两个地区的新生儿麻疹母传抗体总的水平为380.09 m IU/ml,低于国内研究结果;3月龄起麻疹母传抗体水平逐年下降(χ2=143.30,P0.001),农村婴儿抗体水平高于城镇婴儿(F=16.796,P0.001)。结论自3月龄起母传抗体保护作用消失,成为麻疹易感儿,应考虑提前接种麻疹疫苗或育龄妇女加强免疫麻疹成分疫苗,控制小月龄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7.
298例婴儿麻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多见于8月龄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发病例明显增多。为了提高对婴儿麻疹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8年1-6月收治的298例8月龄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麻疹患儿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体麻疹抗体与婴儿麻疹发病关系,为降低婴儿麻疹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枣庄市1999-2011年婴儿麻疹发病状况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母体、婴儿、育龄妇女麻疹抗体调查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99-2011年共发生麻疹1 485例,婴儿占38.45%;其中<8月龄占23.10%。2004年前(1999-2004年)后(2005-2011年),<8月龄婴儿麻疹所占比例分别为4.46%和30.59%;婴儿平均发病月龄分别为9.38月和7.65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t=2.74,P均<0.01)。育龄妇女麻疹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2001年最高,为675.50,2009年最低,为370.23;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8,P<0.01)。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2005和2009年6月龄与1999年8月龄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t=1.21,P均>0.05)。婴儿患与未患麻疹,其母体抗体阳性率、GMRT分别为79.88%,373.63;86.48%,5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5;t=4.21,P均<0.01)。结论母体麻疹抗体与婴儿麻疹密切相关,随母传麻疹抗体的提前消失婴儿发病月龄趋于前移。因此,提高母体麻疹抗体水平,是控制婴儿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保定地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聪敏  李林泽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02-1804
目的了解麻疹在保定地区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8月份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并登记的麻疹病例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月龄以下婴儿麻疹发病率占12.4%,成人麻疹患者热程长、热峰高、皮疹明显、并发症多。结论加强计划免疫接种,调整免疫策略,开发新型麻疹疫苗,最终控制和消灭麻疹。  相似文献   

20.
婴儿母传麻疹抗体的消退月龄,取决于母体基础抗体水平的高低。许多学者报导当今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消退月龄有所提前,且初免月龄前发病比重增大,青年和成人麻疹病例增多。为了解疫苗时代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0年对哲盟部分地区的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