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2月-2009年6月收住的胫骨平台骨折31例患者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3个月,平均15.4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据Rasmussen标准评分,优9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4.19%。结论:术前正确评估伤情,常规MR检查,术中要求解剖复位,足量植骨,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科1997年~2002年治疗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按lysholm[1]评分标准,根据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条件进行综合评分,优34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解剖复位,内固定牢靠,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1年12月,对30例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膝关节镜进行关节内清理、胫骨平台复位、关节软骨及韧带修复、骨折内固定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30例全部随访,时间为8~30个月,平均16个月,28例骨折线消失,关节面平整,关节功能恢复好;2例术后出现胫骨外侧髁稍变形、关节面欠平整,负重时有弹响及疼痛。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优19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达93.3%。其中无一例感染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在直视下探查,明确诊断,关节镜手术有手术创伤小、复位准确、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辅助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分析6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chantzker分类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参照Merchant和Dietz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及术后4~12个月X线片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平均9.8个月;术后膝关节优良率81.5%;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面复位丢失3例,复位满意59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是必要的,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关节面的良好复位,与有效可靠的内固定、下肢力线的矫正、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及术后康复锻炼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跟骨牵引延期经胫骨前方皮质入路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间3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9例?Ⅵ型12例,采用术前牵引复位,延期手术治疗结合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术中采用经胫骨前方骨皮质入路植骨恢复关节面,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双接骨板?锁定板加空心螺钉等进行内固定?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 (8~31)个月,全部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4~9个月)?术后30例患者软组织均一期闭合,1例发现胫前皮肤局部坏死,局部钢板外露,8个月骨折愈合后予以取出内固定后闭合创面?所有患者X线检查未见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治疗效果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7.1%?结论:对于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采用早期牵引,延期手术的方法可以充分保护局部软组织血运,降低手术难度,预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有效对胫骨平台进行解剖复位并获得牢固的固定,术后可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训练,具有临床疗效好?并发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1月~2007年8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对AO分类B型者38例采用同一手术入路治疗,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固定1周,以减少积血及伤口肿胀,抬高患肢,术后3d使用CMP机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骨折解剖复位35例,近解剖复位3例;1例B3型骨折外侧以T型钢板固定者,术后过早负重后继发外侧平台塌陷。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5.6个月,6个月内骨折愈合28例,7~18个月愈合3例。参照Merchane标准评定,优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8%。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关键在于确保平台关节面的平整及外髁皮质部的解剖复位,钢板固定能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提供长久、持续、稳定的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注意事项、提出促进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双钢板、锁定板加空心螺钉等治疗,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52例均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28例,良12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93%。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其中创伤性关节炎5例,关节强直2例,感染2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合适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方式、理想的骨折复位、可靠的固定、韧带及半月板的及时处理、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等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7.23%)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及下床活动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在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手术中的运用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运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手术方法的病例,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38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全部愈合。参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结论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粉碎及移位是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解剖复位、运用解剖钢板内固定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1年4月~2006年10月6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作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6个月~3年。结果62例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45例,良1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88.7%。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关节面解剖复位、植骨支撑、有效的内固定,及术后早期使用CPM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殷利明  牛锋  胡勇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49-1450,1456
目的:探讨1/3管状接骨板结合T形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9年9月经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年,平均1年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按照Ly-sholon评分标准:优15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结论:1/3管状接骨板结合T形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侯之启  覃健  郑民庆  余存泰  王新亮  戈涛  陈铭 《重庆医学》2006,35(20):1839-1840
目的研究关节镜技术在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3月~2006年2月,对24例SchatzkerⅠ~Ⅳ型(Ⅰ型8例,Ⅱ型7例,Ⅲ型5例,Ⅳ型4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护下进行小切口复位螺钉内固定术,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并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随访5~17个月,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或创口延迟愈合。按相关标准评定疗效,总优良率91.7%。结论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损伤小,操作安全,复位固定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100例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波 《吉林医学》2010,31(10):1363-1364
目的:探讨1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进行10个月~1年的随访,随访率100%,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应进行正确全面的诊断,术中应准确复位和内固定,术后应尽早进行CPM功能锻炼,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适应证及评价其对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31例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术中复位后(或进行有限内固定后),全部应用双边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随即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固定失效和骨折再次移位,随访6~9个月,无一例遗留膝关节僵硬。结论: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固定可靠,尤其有利于术后尽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老年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关节镜技术在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Schatzker 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行关节镜监视下的复位加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并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3.5个月,Rasmussen评分平均为27.3分,所有患者疼痛缓解和关节稳定性评分为优。结论: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3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5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形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依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行评定末次随访时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4~21个月,平均16.5个月;HSS评分:优31例,良15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5.2%。术后无深部感染,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复位丢失。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坚强内固定,软组织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富国  周健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4):283-283,303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000年8月至2004年6月38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作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9个月~3年。结果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18例,差3例。结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塌陷部位足量植骨、术后早期应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活动及晚期负重是康复达到优良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面滑移是较为少见的损伤,现有的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系统不包括该型,相关的文献报道也很少见。文中报道我们利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面滑移的经验。方法对15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11例,近解剖复位4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拆除外固定后无骨折再移位,无术后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0天左右骨折部位疼痛消失,3周后无压痛及纵轴叩击痛,3个月后X线示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关节活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滑移效果满意,有利于关节解剖复位、早期关节活动、减少骨与软组织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冯建立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076-107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4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资料。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36个月,平均17.2个月。优25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4.44%。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系关节内骨折,必须解剖复位,以恢复关节面的完整性和平滑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4-2012年对3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检查,根据镜下所见骨折线的位置,关节镜监视下采取相应的治疗,镜下进行精确的复位,植骨及有效的固定。35例患者中男26例,女9例,年龄23~58岁,平均36岁,平均伤后3 d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立即康复锻炼,骨折愈合良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复查X片,31例解剖复位,4例近解剖复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0°~120°以上,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精确,效果肯定,术后恢复快,易于开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