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乳汁中胃动素与胃泌素浓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7例人初乳、18例人成熟乳、8例牛初乳及20例牛成熟乳中胃动素浓度,同时测定了人乳中胃泌素浓度。结果:人初乳胃动素浓度为416.34±183.95ng/L人成熟乳为272.91±148.73ng/L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牛初乳中胃动素浓度为229.51±63.68ng/L,牛成熟乳为35.46±16.94ng/L,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人初乳或成熟乳与牛初乳或成熟乳比较,胃动素浓度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均为P<0.01);人初乳中胃泌素浓度为17.20±11.98ng/L,高于人成熟乳的5.62±2.33ng/L(P<0.01)。提示:乳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胃肠激素,尤以人初乳中浓度为高。早期母乳喂养可促进新生儿及婴儿胃肠组织的成熟和功能的建全。  相似文献   

2.
母乳中胰岛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产妇母乳中的胰岛素水平,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探讨母乳胰岛素水平对新生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收集148例正常产妇、46例GDM/GIGT产妇的初乳及产后42 d成熟乳,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的浓度.胰岛素浓度采用中位数(M)和百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组间胰岛素水平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 (1)GDM/GIGT组初乳胰岛素浓度为28.81μU/ml(13.84~43.14μU/ml),显著低于成熟乳胰岛素浓度,为57.50μU/ml(36.70~82.73μU/ml)(Z=-4.828,P<0.05),正常组成熟乳胰岛素浓度为35.88μU/ml(25.91~46.85μU/ml),低于GDM/GIGT组成熟乳胰岛素浓度(Z=-2.874,P<0.05);(2)剖宫产者初乳胰岛素浓度为23.64μU/ml(14.90~38.51 μU/ml),显著低于阴道分娩者初乳胰岛素浓度,为38.89μU/ml(23.14~65.54μU/ml)(Z=-4.510,P<0.05);(3)混合喂养者的成熟乳胰岛素浓度为42.58μU/ml(26.60~73.06μU/ml),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者的成熟乳胰岛素浓度,为36.32μU/ml(26.00~46.16μU/ml)(Z=-2.377,P<0.05).(4)初乳和成熟乳胰岛素浓度分别与产妇孕前/产前/产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 结论分娩方式影响了初乳中胰岛素水平.GDM或GIGT以及喂养方式对成熟乳胰岛素水平有显著影响;母乳的胰岛素水平与产妇的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21年糖尿病合并妊娠88例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孕期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1年间88例糖尿病孕妇孕期血糖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88例患者中2例行中期引产,1例行人工流产,将其余85例分为两组:孕期血糖控制满意者42例(A组),血糖控制不满意或未控制者43例(B组)。结果:B组胎死宫内5例,其中3例发生在围产期,A组无一例发生胎死宫内(P值为0.069)。B组妊高征及早产发生率分别为44.2%和30.2%,显著高于A组的21.4%和9.2%(P值分别为0.026和0.017);B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4.4%,显著高于A组的4.8%(P值为0.011);新生儿畸形9例(10.2%)。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孕前及孕期血糖控制和监测,可明显地减少孕产妇合并症、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妊娠、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l~2000年13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单胎分娩活婴出院病史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分娩无子宫肌瘤孕妇144例作对照比较。结果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观察组)的孕期合并症发生率及产时并发症分别为44.70%和53.79%,对照组分别为1.39%和9.03%。两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早产儿增多。结论 子宫肌瘤明显增加了孕期、产时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母体血浆脂质水平及母乳脂肪含量对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健康产妇 1 92例为研究对象 ,分别于产后 3~ 5d、1 4d、30d测定母体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脂含量 ,并测定母乳脂肪含量及调查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发生情况。以发生腹泻者为研究组 ,未发生腹泻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母乳脂肪含量 ,并对母乳脂肪含量与母体血浆脂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发生率在初乳期为 40 .73 % ,过渡乳期为 1 9.89% ,成熟乳期为 1 7.92 % ;(2 )母乳脂肪含量与母体血浆脂质水平在初乳期呈正相关。在过渡乳期及成熟乳期无相关性 ;(3)研究组母乳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3 .0 1± 3 .0 0g/L与 2 4 .99± 3.2 4g/L(产后 3~ 5d) ;40 .0 3±3 .0 8g/L与 38.2 2±3 .1 4g/L (产后 1 4d) ;44.73±5 .69g/L与 42 .58± 3.43g/L (产后 30d)。结论 :母体血浆脂质水平增高使初乳期母乳脂肪含量明显增高 ,母乳脂肪含量过高可能是初乳期母乳喂养儿发生生理性腹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妊娠哺乳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为防止妊娠哺乳有关的骨量降低提供依据.方法:从2004年1月到2007年1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06例产后早期妇女,准确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新生儿体重、分娩日期、有无症状、孕期补钙、牛奶摄入情况及日照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1~L4骨密度(BMD).结果:106例产妇平均腰椎低骨量发生率18.87%,腰椎骨密度值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产妇年龄、有无症状、是否补钙、分娩季节不同,其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体重≥3500 g组产妇骨密度高于新生儿体重<3500 g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牛奶摄入量≥200ml的产妇骨密度高于牛奶摄入量<200 ml的产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哺乳妇女应增加膳食钙含量,多喝牛奶,合理补充钙剂,以减少骨量的丢失;身高体重较小的产妇尤其应监测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乳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方法对191例孕产妇(过敏组99例,非过敏组92例)及其足月产子女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母血、脐血、初乳和成熟乳中TGF-β1与IL-10的含量.分析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母血、脐血、初乳和成熟乳中TGF-β1与IL-10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婴儿随访6个月内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关系.TGF-β1、IL-10和IgE以中位数(M)和范围表示.组间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 非过敏组母血中IgE含量为30 750 IU/L(6600~410000 IU/L),低于过敏组[50000 IU/L(7100~610000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44,P=0.001).非过敏组和过敏组成熟乳中TGF-β1、IL-10及IgE的含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过敏组初乳中TGF-β1、IL-10及IgE的含量分别为2300 pg/ml(620~7000 pg/m1)、12.8 pg/ml(7.5~560.0 pg/ml)和7000 IU/L(5100~56 000 IU/L),均比非过敏组高[1830 pg/ml(1240~9400 pg/ml)、11.1 pg/ml(7.2~630.0 pg/ml)和6700 IU/L(5200~35 000 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2.215、-2.730和-2.706,P均<0.05).不论在非过敏组还是过敏组,脐血中TGF-β1和IL-10的含量均高于母血,IgE的含量低于母血;初乳中TGF-β1、IL-10及IgE的含量明显高于成熟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过敏组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59.6%,59/99)明显高于非过敏组(21.7%,20/92)(x2=28.177,P=0.000);完成初乳喂养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44.5%,73/164)明显高于未完成初乳喂养者(22.2%,6/27)(x2=4.749,P=0.029).结论 初乳中TGF-β1和IL-10的高含量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没有保护作用.完成初乳喂养的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初乳可能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产生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8.
尿钙检测对妊高征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184例正常妊娠妇女及30例妊高征患者24小时尿钙总量,尿钙含量及钙/肌酐比值。结果:妊高征患者尿钙总量,尿钙含量及钙/肌酐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其中184例正常妊娠妇女中有21例发展为妊高征。以尿钙含量为3mmol/L及钙/肌酐比值0.04为界限值,预测妊高征的敏感性分别为76.2%及81.0%,特异性分别为97.5%及98.2%。提示:尿钙的变化可作为妊高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688例足月单胎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别分组,比较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按孕前BMI分组绘制折线图,观察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孕前高体重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低体重组与理想体重组(P0.01,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孕期体重增长≥25kg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15kg组及15kg~25kg组(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973)。折线图显示,孕前低体重、理想体重及高体重组中巨大儿发生率曲线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曲线分别相交在孕期增重15~20kg、10~15kg和5~10kg。结论:根据孕前BMI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变化能有效降低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澳门地区部分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出生的7742例新生儿中先天性畸形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本组畸形发生率为12.27‰,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占44.2%。男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2);≥35岁产妇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35岁者(P<0.001);早产、过期产儿畸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产儿(P<0.001);本组孕妇HBsAg阳性率为9.3%,与畸形发生无明显关系(P>0.2)。本组畸形儿死亡20例,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31.3%(20/64)。应加强优生宣教,减少高龄生产及多产;加强孕中期畸形筛查,以减少畸形儿的出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初乳中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乳汁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探讨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乳传播的可能性。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血清和初乳中抗HCV-IgG、IgA、IgM3类抗体;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结果:在血清抗HCV-IgG阳性的35例产妇初乳标本中,抗HCV-IgA、IgG、IgM抗体分别检出19例、6例及1例。HCVRNA在35份血清中阳性检出率为40.0%(14/35),而初乳中仅检出2例(5.7%;2/35),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清抗HCV-IgG阳性产妇初乳中的抗HCV抗体以IgA类为主;血清中HCVR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初乳。血清抗HCV-IgG阳性的产妇,尤其是初乳中抗HCV-IgA和HCVRNA也为阳性者,有可能通过哺乳而导致婴儿感染HCV。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与支原体宫内感染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应用解脲支原体PCRkit检测方法,对1994年3月至11月入院分娩妇女159例(其中胎膜早破69例,无胎膜早破者90例)进行宫颈管内分泌物标本的支原体检查,同时对支原体阳性与阴性者在产妇产褥病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发病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69例胎膜早破者中支原体阳性检出28例,明显高子无胎膜早破者(P<0.005),支原体阳性者中产妇产褥病率、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5).提示。支原体宫内感染是胎膜早破发生的重要原因,也与产妇产褥病率和新生儿黄疸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母乳中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45例正常产妇血、乳汁内和20例正常育龄妇女血内胃动素和胃泌索浓度。结果表明:产妇血浆胃动素浓度(443.05±140.79ng/L)和血清胃动素浓度(301.32±100.98ng/L)均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血浆胃动素浓度(366.12±96.23ng/L)和血清胃泌素浓度(76.13±13.11ng/L),p<0.01;乳汁胃动素浓度(206.53±110/2ng/L)和胃泌素浓度(150.42±58.00ng/L),约为产妇血中含量的一半。结果提示,母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胃动素和胃泌素,这两种激素对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胃肠结构和功能的完善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胎儿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正常晚期妊娠妇女16例(对照组)及妊高征患者46例(妊高征组)的血浆、羊水和新生儿脐血中TNF进行检测。结果:分娩前妊高征组血浆TNF水平较对照组高,以中、重度妊高征者增高显著(P<0.05);产后72小时妊高征组血浆TNF水平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及轻度妊高征者新生儿脐血TNF水平与母血接近,羊水TNF水平明显低于母血(P<0.05);中、重度妊高征者脐血和羊水TNF水平均较母血低(P<0.05;P<0.01)。新生儿脐血、羊水中TNF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中、重度妊高征者中,合并胎儿生长迟缓者其羊水和新生儿脐血TNF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胎儿生长迟缓者。结论:TNF可能作为母体对胎儿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在妊高征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孕妇营养状况与胎儿发育迟缓(IUGR)及新生儿出生后视力发育障碍的关系。方法 将60例住院产妇分为两组:即IUGR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析孕妇8种营养食品的摄取情况,用荧光法检测母血及脐血中维生素A含量,用吸收光谱法测定母血与脐血中铁、铜、锌含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3-7d及出生后10个月时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UCR组孕妇的鸡蛋、猪肝与瘦肉的摄取量均明显减少(P<0.05),母血及脐血中维生素A、铁含量显著降低(P<0.01),脐血中锌含量降低(P<0.05),新生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提示,三相波中波峰向上主波(P100)的潜伏期延长,幅值降低。结论 孕期富含维生素A、铁与锌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摄取减少与IUGR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导致胎儿视觉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6.
妊高征(PIH)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学者们对妊高征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步深入。有研究表明钙代谢异常与妊高征关系十分密切[1]。我们同时测定妊高征患者血浆钙、红细胞内钙及24小时尿钙总量、尿钙含量和尿钙/肌酐比值,以期全面反映钙代谢异常在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1997年11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2例妊高征孕妇(妊高征组),其中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11例。以同期住院的20例正常晚孕妇女(正常晚孕组)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423例进行研究,分析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C组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于A组和B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C组及B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加过高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适当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可改善母婴妊娠结局,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期增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PCO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分为孕期体重增加值(GWG)适宜组92例、过多组54例和过少组38例,比较各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结果 GWG过多组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GWG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GWGGWG适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孕期增重过多会增加GDM、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早产和巨大儿的风险,增重过少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科迈吸乳器加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器对产后泌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各40例,对比泌乳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1组)泌乳始动时间为(31.02±8.14)h。科迈吸乳器组(2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1.07±6.85)h,TDP治疗器组(3组)泌乳始动时间为(29.12±7.56)h,科迈吸乳器加TDP治疗器组(4组)泌乳始动时间为(15.94±4.25)h。应用科迈吸乳器加TDP治疗器乳房照射,产妇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科迈吸乳器加TDP治疗器乳房照射,能帮助产后1~3天产妇顺利进行母乳喂养,预防乳汁淤积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减轻产妇经济负担,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胎膜早破剖宫产儿咽吸出物及羊水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随机选择54例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剖宫产术中取单水及新生儿咽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发现54例胎膜早破者羊水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6.30%(25/54),新生儿咽部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1.48%(17/54),均明显高于未破膜者(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破膜距胎儿娩出时间大于48小时者,羊水及新生儿咽部带菌率明显升高(P<0.01);产程中阴道检查超过3次者,羊水中及新生儿咽部带菌率明显升高(P<0.01)。作者认为:破膜时间超过12小时未临产者应引产,超过48小时未临产者,估计胎儿可存活应手术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