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对宫颈息肉的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术后复发进行比较,阐述宫颈息肉用宫腔镜治疗的优势。方法对100例确诊宫颈息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术式与宫腔镜切除术式。结果用传统术式切除的1年后复发率38%,用宫腔镜切除的1年后复发率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腔镜能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息肉,诊断率大大提高。结论宫腔镜在宫颈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6年7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的749名患者中,选择经阴道超声和/或宫腔镜检查提示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77例,进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或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并比较B超和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效果。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B超和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分别为65.6%和96.0%。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治愈率达95.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非常准确、效果好、创伤小、复发率低,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诱发的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在我院接受宫腔镜治疗的子宫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病例182例,其中多发性息肉76例,单发性息肉106例,与传统刮宫术198例行比较,分析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8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次性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平均(32.7±1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5±22.6)ml,患者满意率为100%,无任何并发症。随访发现,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均获得治愈,月经改善率为96.2%(175/182),复发率2.2%(4/182),均显著优于传统刮宫手术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子宫异常出血,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爱武 《吉林医学》2010,31(10):1354-135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和诊断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其中33例行宫腔镜治疗。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占43.38%(59/136),子宫内膜、宫颈及阴道炎占19.85%(27/136),子宫内膜息肉及宫颈息肉占14.71%(20/136),子宫内膜增生症10.29%(14/136),子宫内膜癌占6.62%(9/136),黏膜下肌瘤占3.68%(5/136),宫内节育器1.47%(2/136);宫腔镜与病理诊断内膜息肉、宫颈息肉的符合率85.00%(17/20);诊断黏膜下肌瘤的符合率80.00%(4/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66.67%(6/9)。结论:宫腔镜是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阐述宫颈息肉用宫腔镜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2003年2月-2010年10月宫颈息肉患者98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治疗组采用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9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宫颈息肉疗效较佳,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1例AUB患者宫腔镜检查和诊断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对其中227例行宫腔镜治疗。结果AUB患者良性病变占97.51%(274/281),恶性病变占2.49%(7/281);≤50岁AUB患者良性病变是主要原因,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及宫颈息肉占56.82%(125/220),子宫黏膜下肌瘤占15.45%(34/220),宫腔残留占12.73%(28/220);>50岁AUB患者良性病变占88.52%(54/61),恶性病变占11.48%(7/61);恶性病变发生率>50岁患者高于≤50岁年龄组(χ2=25.89,P<0.01)。宫腔镜与病理诊断宫腔残留、黏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内突型、子宫内膜炎、萎缩性子宫内膜的符合率均达95%以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管息肉的符合率分别为83.81%、89.29%;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71.43%。良性宫腔占位227例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宫腔镜是诊治AUB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方法:对182例子宫内膜息肉均行宫腔镜手术治疗且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选择其中的92例加用孕激素治疗作为观察组,另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观察组术后半年复发率为1.6%,对照组为1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加用孕激素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较大宫颈管息肉"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诊治的宫颈息肉患者90例,依据患者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结果观察组有效43例,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42例,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5ml,对照组平均12ml,(P0.05);观察组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7.78%,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较大宫颈息肉的优势明显,宫腔镜可以作为较大宫颈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对异常出血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及定位活检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97例。结果: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17例,子宫内膜息肉34例,宫颈息肉48例,胚物残留22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颈癌1例。结合定位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符合率为80.81%。结论: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结合病理,对早期确诊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发现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胚物残留、节育环残留、嵌顿等宫内病变。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使用价值较高的诊断可以,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素琴 《右江医学》2012,40(2):225-226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EP)行宫腔镜电切术(TCRP)后口服米非司酮预防其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者。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2.5mg治疗,1日1次,共3个月。对照组80例,接受宫腔治疗但未服药。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均闭经,超声检查有4例(4/80)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5%,而对照组则有18例(18/80)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电切术后复发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以及妊娠率等。结果 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1.8)ml,治愈率为94.6%,复发率为5.4%;CK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8±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6±2.4)ml,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18.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出血量少,耗时短,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对妊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科积累的子宫颈息肉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就其年龄分布、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大体形态及镜下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科外检宫颈息肉,标本经常规染色、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对本病的组织学类型及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宫颈息肉的恶变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作者认为本病应划入瘤样病变的范畴,据此提出对本病的分类方法及其理由。  相似文献   

13.
付忠连 《中外医疗》2012,31(25):12-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组(息肉切除组);宫腔镜刮宫术组(刮宫组);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组(内膜切除组)各27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内膜切除组明显高于息肉切除组与刮宫术组(P〈0.01);复发率比较:刮宫术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对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及术后联合孕激素类药物炔诺酮口服,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而对于无生育要求及年龄较大等情况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能避免EP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诊断不孕症患者子宫内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受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的182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不孕症患者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异常88例,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异常15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管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腔粘连、子宫畸形为常见不孕症妇女子宫内病变。结论:宫腔镜检查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阳性发现率,联合B超检查可及时、准确发现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与息肉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行宫腔镜诊治并取得随访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石蜡标本VEGF和血小板一内皮细胞私附因子一1(CD31),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息肉组织的CD31微血管计数(MVQ),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与VEGF表达、CD31微血管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2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0.446,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VEGF表达、息肉血管生成可能对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肌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宫腔镜电切术切除宫颈肌瘤3 7例 ,其中有蒂宫颈肌瘤 2 1例 ,无蒂内突型宫颈肌瘤 16例 ,术后随访 3~ 3 1个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 0 7min ,术中平均出血 2 0 5ml ,一次性治愈率达 10 0 % ,无 1例子宫穿孔、低钠血症、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及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宫颈肌瘤首选宫腔镜电切术 ,它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有阳性发现者为171例,其中老年性子宫内膜炎68例,子宫内膜息肉3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14例(经定位活检证实),宫内节育器(ICD)8例,宫颈管炎4例,宫颈管息肉18例,诊断阳性率80.3%。其中3例子宫内膜息肉和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行电视宫腔镜下电切术。结论: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阳性率高,与定位活检相结合可大大地提高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陈林  张建凯  张倩  张智勇 《西部医学》2014,26(11):1528-1530
目的 观察颈复康颗粒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治疗组,接受颈复康颗粒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另设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只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的评估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第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症状有无复发,评定远期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复康颗粒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方法简单、疗效高、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月经异常改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月经异常改变315例的宫腔镜检查资料。结果在315例中宫内异常285例,检出率90.48%。各种月经异常改变检出情况:以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检出率最高,其余依次为经期延长、月经过多、闭经、月经频发、月经过少。宫内异常中以子宫内膜炎的检出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症、宫腔粘连、子宫内膜萎缩、宫颈管息肉、妊娠物残留。结论在月经异常改变的诊断中,排除内分泌激素异常的因素后,阴道超声未见异常,应尽量先选择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再次移植前行宫腔镜手术是否可改善子宫内膜微小病变的无症状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7月至2020 年9月收治IVF-ET失败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未行宫腔镜检查225例为对照组,行宫腔镜操作114例为宫腔镜组。在宫腔镜组中,宫腔镜下检查正常的49例患者为正常组,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TCRP)的65例患者为息肉组。统计分析患者术前超声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与临床结局。结果:移植失败的142 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仅为22.6%。宫腔镜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 vs. 20.2%,P =0.040;49.1% vs. 37.8%,P =0.045)。正常组与息肉组,对照组与正常组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正常却移植失败的患者可能存在子宫内膜微小病变,再次移植前行宫腔镜检查并治疗,可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