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在278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278例患者中170例在超声图像恢复至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未见病情复发;108例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自行停止治疗,淋巴结超声图像仍可见淋巴结肿大表现,37例未见复定71例在1周和14d时病情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指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当超声图像恢复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易复发,反之则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刘爽  马文成  隋强  王伟 《陕西中医》2020,(7):929-931944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记录术后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比较与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相关的三个阶段的时间,进行鼻窦CT评分、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 Kennedy)评分,评价鼻黏膜纤毛功能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2.00%(82/100)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3.00%(93/100)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流涕鼻塞、黏膜水肿、囊泡消失、嗅觉恢复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优于对照组,各个阶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 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窦CT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更好,糖精清除时间更短,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更高(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术后临床症状,加速术腔黏膜形态转归和上皮化过程,促进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1例(7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35只眼)与对照组30例(35只眼),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一般情况、视力、眼压以及其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有明显缓解,两组在症状上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两组的视力在术后1周、1月、3月、6月不断地提高,组内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眼压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满意度及视觉质量自我评价情况上,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研究患者资料为该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下肢静脉血栓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在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后,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在经过14 d的治疗后观察组5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患者总有效率74.5%,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股静脉血流速度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静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临床效果优于西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肺移植患者肺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肺移植患者术后2天内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左、右肺静脉,对发现血栓的患者测量血栓的大小以及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结果:80例患者中有12例(15%)发现肺静脉血栓,血栓平均宽0.9cm,阻塞部位平均峰值流速为124cm/s。5例肺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围术期死亡,90天的死亡率为33%。预后差的患者血栓较大且通过狭窄的肺静脉血流速度较快。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肺静脉血栓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发现肺静脉血栓并测量血栓的大小和阻塞部位的血流速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混合痔患者术后实施秦艽苍术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混合痔患者106例,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秦艽苍术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榆槐角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和创面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4.3%显著优于对照组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艽苍术汤加减应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排便症状,缓解患者创口疼痛,促进了创面愈合,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徐斌 《新中医》2015,47(7):250-251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炎性肠梗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可有效调节机体肠系膜微循环,消除炎症反应,有效缓解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对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以及术后临床症状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在该院接收的8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破宫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常规等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冰硝散封包外敷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肢体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肢体肿胀的患者102例,在给予华法林和迈之林抗凝的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冰硝散外敷)38例,对照组(硫酸镁外敷)36例,空白组(无外敷治疗)28例,对其下肢肿胀的缓解程度、治疗效果和疼痛数字评分进行比较。7天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下肢肿胀消退程度、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冰硝散封包外敷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肿胀和疼痛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的护理对预防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2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比对,每组43例。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患者术后对其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疼痛缓解度、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对照试验后,观察组对患者采取的优质护理措施在患者术后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疼痛缓解度、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刚做完骨科手术的患者来说,对其在术后进行优质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避免和减少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且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实施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陆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MI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结果:8例可见栓塞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血管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1例可见肠壁增厚水肿,肠腔扩张积液7例,薄纸样肠壁改变4例,血管“缆绳”样改变2例,肠系膜水肿10,腹腔积液8例,增强后肠壁密度异常10例。结论:CTA22.其后处理技术值得在AMI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4月我病区收住的1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治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治疗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肠系膜上静脉取栓术),尽快对因治疗是改善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同时,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对促进病人的康复过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30例,术后当天1次以后每天两次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连服7d。对照组30例,于术后当天及以后每天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两组患者术后第2、7d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术后第7d行下肢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股静脉血流速度并探测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2组患者术前股静脉血流速度无差别;术后7d,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慢,以对照组为甚。中药组术后1周全血粘度下降,并低于术前水平,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仍高于术前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只有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至术前水平,其它各指标仍高于术前水平。中药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量也比对照组稍减少。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很好的预防TKA术后DVT形成,其临床效果优于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140例进行分析,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浆相关指标。结果:采取治疗后,本组140例患者中,显效10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临床有效率高达94.3%,且治疗后血浆相关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黏稠度,效果显著,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分期辨证治疗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结果:126例患者中,治愈103例(81.7%),好转21例(16.7%),无效2例(1.6%)。结论: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7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肢体周径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研究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与西药华法林疗效基本相当,在改善血流速度方面由于西药组,且临床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初期应用生蒲黄汤加减、中期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后期应用驻景丸加减治疗。结果:显效32例,有效40例,无效14例。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18.
巫小平  廖浩  廖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66-226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辨治对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术后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D-二聚体、血流流变学、血脂、凝血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液流表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加减可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前胡桃夹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诊断为前胡桃夹综合征的双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前胡桃夹综合征均显示SMA压迫LRV征象:AO与SMA之间夹角平均为18°;LRV穿SMA夹角时明显受压,其前后径受压前后之比约4:1;其中2例显示左侧精索静脉扩张,1例显示左侧卵巢静脉扩张。结论综合应用双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楚显示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与受压的左肾静脉三者之间的解剖关系,并能发现增强扫描平衡期双。肾实质密度差异及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曲张等表现,可作为前胡桃夹综合征确诊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丹参针联合治疗吸毒人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本院2007年6月~2010年4月间收治的26例吸毒人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了回溯式调查及分类对比研究。结果:经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丹参针联合治疗后,26例患者的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分别为17、6、2;总有效率为96-2%。患者中均未发生肺栓塞或行血管切开取血栓术,且经过5~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临床上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丹参针对吸毒人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二者联用效果较为显著且药性缓和副作用小,临床应用期间未见加重术后并发症现象。而且此种方法先对简单适用、副作用小,临床应用较安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