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第7天、第14天检测所有病人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同时检测病人入院时血常规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并于治疗后30d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评估病人预后。另选取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仅检测其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在入院当天、治疗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明显较高(P0.05);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存在相关性,血清尿酸(r=-0.219,P0.05)及血糖(r=-0.473,P0.05)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结论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AIS患者148例作为病例组,参照Adamas分类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大面积AIS)与对照组(非大面积AIS),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正常组,均检测血清UA、IL-6、hs-CRP水平,分析三者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实验、对照组患者血清UA、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对照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PACHE)Ⅱ评分高于正常组患者(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UA、IL-6、hsCRP与NIHSS评分、AP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UA、IL-6、hs-CRP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AIS患者UA、IL-6、hs-CRP水平显著增高,其增高幅度与预后状况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单核细胞比率(MONO%)及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IS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均给予AIS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检测所有病人的血清MIF、MONO%水平(入院第1天、第14天)及神经功能评分(入院第1天、第14天、第90天)。所有病人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第1天、第90天)。结果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与同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NIHSS评分及动脉硬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血清MIF、MONO%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MONO%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率明显偏高(P0.05),动脉硬化指标显著好转(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血清MIF、MONO%水平,并降低动脉硬化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TSH浓度,根据血清TSH浓度分为观察组(40例,血清TSH水平升高)和对照组(40例,血清TSH水平正常)。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3、4 w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结果入院第7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3、4 w,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TSH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监测TSH水平对观察疗效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AIS患者60例为AIS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AI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格拉斯哥(GCS)相关评分标准评定AIS患者昏迷程度。检测脑梗死面积及血压。对AIS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记录死亡病例数。分析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与AIS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AIS患者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GC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呈显著性相关(P0. 01),与年龄、性别、血压无显著性相关(P0. 05)。随访3个月,死亡17例,存活43例,死亡组入院时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 01)。结论血清A-FABP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明显提高,可能是评价AI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潘东  段英杰 《山东医药》2023,(17):61-6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AIS患者132例作为AIS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非AIS且无脑卒中病史者132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入院时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CTRP-9、NSE。根据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随访6个月后参考《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PSCI。比较两组及不同神经缺损程度AIS患者血清CTRP-9、NSE水平,比较发生与未发生PSCI的AI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AIS患者发生PSCI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AIS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TRP-9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132例AIS患者中,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40、78、14例。血清NSE水平轻度神经功能缺损AIS患者&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611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CSS)、欧洲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出non-HDLC的含量,比较non-HDLC高水平组与理想水平组患者NIHSS、CSS、ESS、BI分值,以探讨高non-HDL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与non-HDLC理想水平组患者相比,高non-HDLC水平组患者体质指数高、NIHSS、CSS评分高(P0.05),ESS和BI分值低(P0.05)。血清TC、TG、LDLC、Hcy、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高,HDLC水平低(P0.05)。相关分析发现,随着non-HDLC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Non-HDLC水平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危险评估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AIS患者86例(AIS组),AIS组又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54例和重度组12例,术后24 h NIHSS评分分为好转组47例和未好转组39例,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收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肪因子(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及网膜素1)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IS组血清内脂素、趋化素及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血清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内脂素、趋化素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网膜素1和早期神经功能好转比例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70.09±21.09)g/Lvs(158.97±17.13)g/L,P=0.024;61.3%vs 37.5%,P=0.0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内脂素、趋化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好转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趋化素、抵抗素和网膜素1水平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内脂素和趋化素水平是老年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情绪、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n=46)和中重度组(4分NIHSS评分≤20分,n=40);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AIS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双上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结果,并比较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HAMA_14)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_24)评分及双上肢SSR检查结果;HAMA_14评分、HAMD_24评分、SSR检查结果与AIS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焦虑并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双上肢SSR检查结果异常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对照组患者左侧与右侧SSR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重度组患者HAMA_14评分、HAMD_24评分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患者双上肢SSR检查结果异常率高于轻度组,潜伏期长于轻度组,波幅低于轻度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AMA_14评分、HAMD_24评分、双上肢SSR潜伏期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5、0.330、0.305,P0.01),而双上肢SSR波幅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09,P0.01)。结论 AIS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并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etrin-1蛋白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观察组),同期收集老年健康体检者150例(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Netrin-1蛋白水平。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BBS、△NIHSS分别为康复后FMA、BBS、NIHSS评分减去治疗前FMA、BBS、NIHSS评分。同时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与Netri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etrin-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8.43±87.81)ng/Lvs(262.04±88.32)ng/L,P=0.000]。观察组治疗3个月FMA、BBS评分明显增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trin-1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MA、△BBS、△NIHS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etrin-1蛋白与脑梗死面积、△FMA评分、△BBS评分、△NIHSS评分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血清Netrin-1蛋白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与神经功能康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影响,并分析NIHSS与Cys 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肢体缺血适应训练,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Cys C、CRP水平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NIHSS评分与Cys C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82.93%)显著高于对照组(63.41%)(χ2=3.975 8,P0.05),脑血流及代谢改善(80.4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4%)(χ2=10.302 6,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58.54%)显著高于对照组(36.59%)(χ2=3.960 6,P0.05),治疗后MRI复检,观察组新发脑梗死者(2.44%)显著低于对照组(14.63%)(χ2=3.975 8,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Cys C、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579,P=0.00)。结论 Cys 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相关,缺血适应训练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脑血流,降低患者血清Cys C水平,有利于预防再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β蛋白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GFAP、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SE、GFAP、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脂联素(adip onectin,APN)及A-FABP/APN比值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及其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于发病24 h内入院且资料完整的AIS患者(AIS组),并选取同时期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与AIS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AIS组和对照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FABP和APN水平.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AIS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其他原因明确的卒中(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OE)以及原因不明性卒中(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AIS及其亚型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A-FABP和APN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血清A-FABP水平(P=0.017)和A-FABP/APN比值(P =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APN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FABP水平[优势比(odds ratio,OR)1.4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7~1.93;P=0.009]和A-FABP/APN比值(OR 1.59,95%口1.10~2.34;P=0.002)增高以及APN水平降低(OR 0.36,95% CI 0.14~0.65;P=0.011)与AIS独立相关,且A-FABP/APN比值较二者单独时的相关性更好.LAA、SAO和CE组血清A-FABP水平和A-FABP/APN比值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组(P均<0.05),而APN水平则显著低于其他亚型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FABP水平和A-FABP/APN比值增高以及APN水平降低与LAA、SAO和CE独立相关,且A-FABP/APN比值较二者单独时的相关性更好.AIS组基线NIHSS评分与血清A-FAB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36,P=0.019),与血清AP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07,P=0.002),与血清A-FABP/APN比值的相关性高于A-FABP或APN(r=0.326,P=0.001).结论 血清A-FABP水平增高和APN水平降低可能作为AIS,特别是LAA、SAO和CE亚型AIS的新型危险因素,而且能反映AIS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微量白蛋白尿(MAU),且MAU可加重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此MAU可能成为脑卒中潜在的治疗靶点。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MAU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50例,其中MAU阴性者60例(对照组),MAU阳性者9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收缩压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空腹血糖(FPG)],AIS患者MAU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随访1、3、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1、6个月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CRP、Hcy水平及FPG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OR=3.865,95%CI(1.362,10.965)]、TC[OR=4.577,95%CI(1.129,18.549)]、TG[OR=4.162,95%CI(1.470,11.784)]、HDL[OR=0.304,95%CI(0.112,0.827)]、Hcy[OR=4.679,95%CI(1.507,14.525)]及FPG[OR=3.589,95%CI(1.374,9.378)]是AIS患者MAU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6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无一例患者卒中复发,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卒中复发率及随访1、6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TC、TG、HDL、Hcy及FPG是AIS患者发生MAU的独立影响因素,MAU可使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变慢,但未增加卒中复发风险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有关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而其与AIS患者炎性反应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AIS患者炎性反应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98例,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正常组〔25-(OH)D≥30μg/L,n=86〕、不足组〔25-(OH)D为20~29μg/L,n=67〕及缺乏组〔25-(OH)D20μg/L,n=45〕。比较3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入院时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25-(OH)D水平与AIS患者炎性反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AIS患者mR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组患者血清PCT、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和缺乏组患者WBC低于正常组,ESR快于正常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缺乏组患者WBC低于不足组,ESR快于不足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不足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AIS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090、-0.074,P0.05)。(2)3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m RS评分及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不足组和缺乏组患者m RS评分高于正常组,缺乏组患者m RS评分高于不足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AIS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7、-0.527,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缺乏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162,95%CI(1.347,7.424),P0.05〕。结论 25-(OH)D不足/缺乏与AIS患者炎性反应加重及短期预后不良有关,且25-(OH)D缺乏是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mi RNA-335(mi R-335)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106例AIS患者及9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 R-335表达情况,卒中患者病情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比较病程为3天内、4~7天和8~14天的AIS患者血清mi R-335表达水平,分析患者血清mi R-335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运用生物学数据库预测mi R-335的靶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集合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AIS组患者血清mi R-335表达明显下调(P0.01),病程为3天内、4~7天和8~14天的AIS患者血清中mi R-335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2血清mi R-335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28,P0.01),NIHSS5分组患者血清mi R-335水平明显低于NIHSS≤5分组(P0.01);3数据库分析显示:mi R-335预测靶基因功能分析主要富集在核酸代谢、转录调控、细胞增殖、神经元发育与分化、血管形成的生物学过程,并富集在通道活性的调节、钙离子结合活性、阳离子金属离子结合活性和转录调节的活性等分子功能,定位于细胞核质成分,并富集于MAPK信号转导、氧化应激和血管形成的信号通路中。结论 AIS患者血清mi R-335表达明显下降,与卒中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是其可能的血清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旭  张飚  曹沁梅 《山东医药》2015,(10):11-13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 B)与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Apo B/Apo A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91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71例(低评分组)、7~14分58例(中评分组)、≥15分62例(高评分组)。各组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TG、TC、Apo B、Apo A1水平,计算Apo B/Apo A1。分析TC、TG、Apo B/Apo A1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po B/Apo A1:高评分组>中评分组>低评分组(P均<0.05)。高评分组血清TG水平低于低评分组(P<0.05)。Apo B/Apo A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42,P<0.05),TG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220,P<0.05),TC与NIHSS评分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 Apo B/Apo A1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白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IL-6、MCP-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出血性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因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的80例病人,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水平组(血清白蛋白35~55 g/L)与低水平组(血清白蛋白<35 g/L)。溶栓后7 d内通过CT或磁共振(MRI)确诊出血性转化。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入院时及溶栓后24 h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恢复情况,应用Barthel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在溶栓后第7天和第90天评估两组病人功能结果。结果低水平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17.9%,正常水平组发生率为3.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溶栓后24 h两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后7 d及90 d两组Barthel指数较溶栓前明显升高(P<0.05),mR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因子,且病人的功能恢复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连续给药2周。计算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卒中量表(NIHSS)和BI指数。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和第14天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出血后3个月NIHS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可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血肿吸收,缓解脑水肿,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