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阴道加德纳菌在泌尿系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2013年6月间由中段尿分离培养的阴道加德纳菌(GV),对患者的资料和细菌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半内分离到的阴道加德纳菌6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4例,患者尿常规白细胞平均为81.17/HP。药敏对氨苄西林及头孢类敏感。结论阴道加德纳菌除了引起细菌性阴道炎外还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可通过性途径在男女间传播,应引起重视。甲硝唑和青霉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GV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2.
抑制阴道加特纳菌的乳酸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加特纳菌(gardnrella vaginallis GV)曾被认为是引起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onosis BV)的唯一病原体,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逐渐明白BV并非由某一种细菌,而是由多种目前仍未完全确定的细菌(包括GV)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在健康女性阴道中存在至少上百种微生物,在绝经前这些微生物的优势菌是乳酸杆菌。  相似文献   

3.
阴道加特纳菌(gardnrella vaginallis GV)曾被认为是引起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onosis BV)的唯一病原体,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逐渐明白BV并非由某一种细菌,而是由多种目前仍未完全确定的细菌(包括GV)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在健康女性阴道中存在至少上百种微生物,在绝经前这些微生物的优势菌是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可在阴道表面形成厚的细菌膜,抑制一些腐败菌和病原菌,从而维持阴道环境的微生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阴道中"良性"的乳酸杆菌被GV和一些厌氧菌所取代,就会导致BV.研究表明,在这场较量中,GV起着一种协同作用,与一些厌氧菌一起引发BV[1].目前,对于乳酸杆菌与病原菌间相互抑制的机理还不甚清楚.本试验以GV作为拮抗目的菌,从阴道中分离筛选对其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杆菌,并对乳酸抑制GV的特性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随机选择以白带多、有异味等症状的妇女患者132例,将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检测、培养。结果为132例阴道炎患者中BV占38.6%,而GV检出率为62.7%。我们认为在阴道炎患者中GV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细菌性阴道病(BV),也称特异性阴道炎,临床表现为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典型的腥臭味、呈灰白色、均匀稀薄、黏度较低。阴道加德纳菌(GV)是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1-2]。GV感染可引起输卵管异位妊娠、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新生儿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3-4]。最新报道GV能明显刺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单核-巨噬系统T淋巴细胞中的  相似文献   

6.
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炎感染类型特征,探讨引起阴道炎感染的各种因子。方法488例就诊患者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0.9%氯化钠溶液湿片镜检、革兰染色镜检、胺试验。结果488例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30%(147/488),霉菌12%(59/488),滴虫4.2%(20/488),混合性感染2.8%(14/488),淋病奈瑟菌0.9%(4/488)。结论细菌性阴道炎比例明显高于霉菌性,滴虫性和淋菌性阴道炎,可能与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细菌种类繁多及个人卫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阿坝地区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近年来被确定的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以往由于对它的认识有限,曾报道过很多名称,如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德纳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等,1984年在斯德哥尔摩关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定名为细菌性阴道病。由于阴道加德纳菌的感染与性传播活动有关.故此将细菌性阴道病列入第三代性传播疾病。随着性病病原体感染谱的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性传播疾病及护理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医院陈淑君,王宁加特纳菌性阴道炎一、疾病的概念本病是由阴道加特纳菌与某些厌氧菌协同作用而引起的非特异性阴道炎。在性病临床中,20%女性有此阴道炎。二、病原与传染途径(一)病原:加特纳菌和某些厌氧菌(如类杆...  相似文献   

9.
加德纳菌(GV)是一类革兰阴性或阳性短杆菌,厌氧,嗜血,培养困难。阴道加德纳菌不仅引起尿道炎和阴道炎,还可导致早产、低体质量儿、绒毛膜炎、羊膜炎、羊水感染、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手术后感染和子宫颈癌等[1]。GV还可经性接触传播,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男性不育亦有一定关系。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和产科感染的高危险因素[2]。临床实践中如果能迅速检测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道加德细菌是多形态的G一短杆菌。为了解此菌的致病性及其与细菌性阴道炎的关系,我们临床观察并统计1991~1996年间1783例妇科门诊女性,结果如下:一、对象正常组945例来自早孕检查和体检女性,均无炎症表现,阴道清洁度在!“以下,阴道炎组838例,阴道清洁度在三”以上,并附合下述四项指标中至少三项:1.均匀乳状的阴道分泌物。2.阴道PH>5。3·阴道胶试验阳性。4.镜下发现线索细胞。二、检查方法用无菌棉拭子采取明道深部分泌物作阴道加德纳首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同时测定分泌物PH,并作线索细胞涂片检查和胶试验(加10%KOH…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近年来被确定的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Gv)。以往由于对它的认识有限,曾报道过很多名称,如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德纳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等,1984年在斯德哥尔摩关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由于阴道加德纳菌的感染与传播和性活动有关,故此将细菌性阴道病列入第三代性传播疾病。随着性病病原体感染谱的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了解该病在重庆地区感染情况,我们于2004年5月~2005年10月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000例患者进行了调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感染情况,探讨加特纳菌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抽取化州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15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用无菌棉拭子挑取受检妇女宫颈口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结果 150例标本异常病原菌检出率为98.67%,BV阳性检测率为94.59%,加特纳菌感染率为50.67%。结论加特纳菌感染是引起女性阴道炎的重要因素,保持生殖器官、有节制的性行为能够有效防止女性阴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年龄影响细菌性阴道病(BV)致病原种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阴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其致病原种类及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肖都好等报道,分别对广州1996年30077名和2000年28257名妇女进行常见病普查,发现阴道炎、宫颈炎所占比例较大,且2000年与1996年对比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呈上升趋势。国外报道18~35y妇女生殖道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22.86%)和阴道加德纳菌(21.43%)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GV)是阴道内需氧或兼性厌氧乳酸杆菌被另一组以厌氧菌和阴道加特纳菌(Cardnerella vaginalis GV)为主的细菌及支原体所取代,在阴道内过度生长,造成阴道正常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而引起的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病,GV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阴道加特纳菌(Gardmerella Vaginalis.GV),是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性"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可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子宫颈炎,妇女产后菌血症,偶可引起前列腺炎,膀胱炎,肾周围浓肿等.近年来认为该菌还是性传播感染的细菌.前列腺液中检出阴道加特纳菌报道较少.我们于1999年2月和3月分别从两位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连续检出此菌,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前列腺常规检查正常,再培养前列腺液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液中检出阴道加特纳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加特纳菌(Gardmerella Vaginalis. GV),是临床上常见的细菌性“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病原菌之一,该菌可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子宫颈炎,妇女产后菌血症,偶可引起前列腺炎,膀胱炎,肾周围浓肿等。近年来认为该菌还是性传播感染的细菌。前列腺液中检出阴道加特纳菌报道较少。我们于1999年2月和3月分别从两位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连续检出此菌,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前列腺常规检查正常,再培养前列腺液转为阴性。 1 细菌学鉴定: 将前列腺液接种到加入5%O型人血的法国KORNO公司生产的特殊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与细菌性阴道病(Bacterjal Vaginasis,BV)患者的相关性及GV的药敏情况。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150例BV患者进行Gv分离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150例患者中GV的检出率为50%(75例),阳性患者的药敏试验发现GV对头孢类、亚胺培南、青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等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80%都耐药。结论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中常有阴道加德纳菌(GV)感染,其是BV主要的致病菌之一,对GV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BV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由阴道内微生态菌群、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和解剖结构共同组成[1]。当各种原因导致阴道微生态平衡破坏时,某种条件致病菌异常繁殖成为优势菌而引起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发生炎症,即阴道炎。临床常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细菌性阴道炎(bacterial vaginitis,BV),以及近年来日益引起临床  相似文献   

19.
纤毛菌性阴道炎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统阴道壁的分泌液体,阴道分泌物易受病原体感染,导致各种阴道炎症,纤毛菌性阴道炎是其中一种,它的发病率较高,今报道2347例纤毛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共12216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妇检收集后穹隆分泌物立即送  相似文献   

20.
于莉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6):74-74,77
细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多种细菌及微生物共存在于女性阴道内,其中优势菌群为乳酸杆菌.它和其他菌群之间形成微生态平衡,维持阴道清洁,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条件致病菌入侵引起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将导致阴道炎的发生,为配合临床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我们回顾性对临床498例阴道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