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肺结核病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40例本院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病或者怀疑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用涂片抗酸染色法、LAMP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40份痰标本中涂片抗酸染色法、LAMP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25.71%(36/140)、43.57%(61/140)和41.43%(58/140)。LAMP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改良罗氏培养法为金标准,并结合临床诊断及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反应性综合判断,LAMP法的敏感性是87.93%(51/58),特异性是87.80%(72/82),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κ=0.752,说明LAMP法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面与罗氏培养法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 LAMP法在检测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方面有着比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结核病的快速诊断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和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方法选择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121份、MTB阳性分离物14份,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阳性分离物14种共31株,用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LAMP技术分别进行检测,用LAMP技术对人MTB标准菌株H37Rv及卡介苗(BCG)进行检测,判断LAMP检出限并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涂片法抗酸杆菌检出率为38.02%(46/121),培养法MTB检出率为42.15%(51/121),LAMP法MTB检出率为49.28%(56/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46和1.247,P均>0.05)。对121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MTB检测,以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为金标准,LAMP检测结果的敏感性为92.16%(47/51),特异性为87.14%(61/7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247,P>0.05),且一致性强(kappa=0.78,P<0.01)。LAMP能准确分辨MTB和NTM阳性分离物,对H37Rv、BCG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H37Rv菌株的检出限为120 CFU/mL。结论 LAMP检测MTB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易行、快速准确,不需要昂贵的检验设备,适于基层医院结核病诊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在临床诊断的肺结核与非肺结核两组患者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130例,其中临床诊断肺结核51例,非肺结核79例,分别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进一步寻找病原体。所有标本均送支气管刷检物行涂片抗酸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别行结核分枝杆菌罗氏培养及LAMP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计算LAMP法及培养法的阳性率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51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中,抗酸染色阳性3例,阳性率为5.9%(3/51),18例BALF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5.3%(18/51),28例LAMP阳性,阳性率为54.9%(28/51)。非肺结核组79例标本中,支气管刷检物行涂片抗酸染色及肺泡灌洗液培养均阴性,LAMP法阳性2例(1例临床诊断为肺癌,1例临床诊断为肺炎)。结论在BALF标本中,TBLAMP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及阳性检出率高于罗氏固体培养,并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且LAMP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可替代抗酸染色法用于临床上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基层诊疗机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LAMP法及抗酸染色涂片法对140例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 140例痰标本中,抗酸染色涂片法及LAMP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3%(41/140)和45.0%(63/140)。与抗酸染色涂片法比较,LAMP法的灵敏度为97.6%(40/41)、特异度为76.8%(76/99),总体一致率82.9%(116/140)。两种方法一致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42,P0.05),两者一致性良好。在检测时间上,与涂片法相比,大批量标本检测中LAMP法所用时间较短。结论痰标本检测中,LAMP法阳性检出率优于抗酸染色涂片法,批量检测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噬菌体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噬菌体技术、ESP培养及涂片法同时检测224份临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结果①224份标本中噬菌体法、ESP法和涂片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是55.4%,51.7%和27.7%,噬菌体法与涂片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χ=54.91,P<0.005)。②噬菌体法与涂片法阳性符合率为93.5%(58/62),阴性符合率为59.3%(96/162),总体符合率为68.8%(154/224);噬菌体法与ESP法阳性符合率为82.8%(96/116),阴性符合率为74.1%(80/108),总体符合率为78.6%(176/224)。③在162例涂片法阴性的标本中,噬菌体法检出的阳性率为40.7%(66/162),ESP法检出的阳性率为33.3%(53/16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3,P<0.05)。结论噬菌体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高于涂片法,对痰涂片为阴性的标本,其检出率高于ESP法,且该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6.
一种快速培养分枝杆菌生长指示(MGIT)系统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MGIT)法,固体罗氏(L-J)法,抗酸染色法对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及培养时间,应用一种快速、准确、阳性率高的分枝杆菌培养方法,及时给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采集住院和门诊疑似或确诊结核病患者的痰、支气管灌洗液、胸腹水等70份标本。用N-乙酰半胱氨酸-氢氧化钠(NALC-NaOH)对标本去污处理后接种MGIT和L-J培养基,同时作涂片抗酸染色。结果 MGIT法、L-J法、涂片法对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7.1%、34.3%、12.9%,MGIT法和L-J法培养分枝杆菌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天、25天。结论 MGIT法培养分枝杆菌时间最短,检出率高于L-J和涂片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法(FQ-PCR法)、胶体金法、痰涂片萋-纳氏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情况,寻求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准确和特异性检测手段。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96例肺结核患者痰液,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以临床确诊结核组为"真阳性",以对照组为"真阴性",分别计算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正确诊断指数、阴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3种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FQ-PCR法42.7%,胶体金法48.9%,痰涂片萋-纳氏抗酸染色法12.5%,FQ-PCR法联合胶体金法66.7%。经χ2检验,FQ-PCR法、胶体金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优于痰涂片萋-纳氏抗酸染色法;FQ-PCR法联合胶体金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优于单独采用FQ-PCR法、胶体金法的检出率;FQ-PCR法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的可信度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联合胶体金法诊断可在保持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结论对早期诊断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肺结核患者应该选择灵敏度高的诊断方法,FQ-PCR法联合胶体金法检测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95例可疑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送痰标本进行LAMP检测和涂片抗酸染色,分别计算LAMP及涂片抗酸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5例患者中,临床诊断肺结核180例,非肺结核115例,LAMP和涂片抗酸染色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3%、28%。与涂片抗酸染色法比较,LAM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结论 LAMP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肺结核尤其是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结果比较痰液结核杆菌(TB)阳性率。方法:痰直接涂片和浓集涂片找抗酸杆菌;痰培养;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痰液TB—DNA。结果:浓集法较直接法阳性率有大幅提高,培养法阳性率较低。对50份来自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人高度怀疑有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检测表明,FQ—PCR检出28份阳性,直接法检出6份阳性,浓集法检出16份阳性,培养法检出12份阳性,其中1例假阳性,其余证实无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几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结论:涂片检查结核杆菌应提倡用浓集法,FQ—PCR法检测TB—DNA可列入TB实验诊断常规项目,涂片。培养,及FQ—PCR同时检测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艾滋病(AIDS)中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断为AIDS且临床表现、胸部CT、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肺结核且痰结核菌阴性的65例患者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涂片(BAL)、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刷检、活检结果。结果 65例病例中,BAL液抗酸染色涂片阳性14例(21.54%),BAL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0例(30.76%),支气管镜刷检阳性24例(36.92%),35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予以支气管镜活检,阳性21例(60.00%),支气管镜联合不同方法确诊43例(66.15%)。结论在AIDS患者中,对痰菌阴性且高度怀疑肺结核患者进行支气管检查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春林  孙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64-2164,2166
目的用涂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疑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用涂片、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7.1%(12/169),PCR检测阳性率为32.54%(55/169);痰涂片、PCR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1.9%(5/42)、57.1%(24/42);检测82例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54%(7/82)、37.8%(31/82)。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9,P<0.01),检测45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实验室使用全自动机器法和传统手工冷染法进行抗酸染色查找结核杆菌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确诊的结核患者痰标本346份和其他疾病患者痰标本1 150份,同一份标本分别使用自动染色机和传统手工冷染法进行涂片染色检测,对2张涂片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一份痰标本在制片几乎一致的情况下,自动化染色和手工法染色检测结果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阴性涂片=0.31,χ2阳性涂片=0.20,P0.05)。结论使用自动化抗酸染色仪查找痰涂片中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工分枝杆菌培养管(MGIT)液体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污染再处理效果。方法收集疑似新发肺结核初诊的1 088例患者的痰标本,所有标本均分别用液体MGIT法、固体改良罗氏培养基L-J法及痰涂片抗酸染色进行检测,统计MGIT法首次培养总污染率和去污染后再次培养的总污染率,并和固体L-J法污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MGIT法的首次污染率涂片阳性(简称涂阳)组为11.24%,涂片阴性(简称涂阴)组为7.29%,总污染率为7.90%;L-J法涂阳组的污染率为2.96%,涂阴组为3.80%,总污染率为3.6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去污染后涂阳组的再污染率为0.59%,涂阴组为4.68%,总污染率为4.04%,与L-J法相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去污染后再培养涂阳组污染率低于涂阴组(P0.05)。结论 MGIT法可去污染再培养,以降低污染率,特别是涂阴标本应调整和增加前处理的消化时间或灭菌剂的浓度,以控制首次MGIT法的污染率,减少再处理去污染次数。建议临床医生应在控制其他细菌感染后再留标本做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组)和45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分别应用PCR实时荧光定量法、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检测,然后对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R法检测结核病组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4.1%(140/189),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的24.9%(47/18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的43.9%(83/189)。3种方法检测45例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0%(45/45)。结论 PCR荧光定量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简便、快速、特异,适于在卫生检疫系统和临床实验室应用。对于结核病的及早诊断、预防和疗效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BacT/ALERT 3D在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acT/ALERT 3D在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BacT/ALERT 3D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并与传统L-J法比较。结果 523份痰标本BacT/ALERT 3D法检出阳性217份(41.52%),阳性报告时间平均14.05 d;L-J法检出阳性178份(34.03%)。BacT/ALERT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L-J法(P<0.05);阳性报告时间提前14.6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T/ALERT 3D快速药敏法表明总耐药率为56.2%,药敏报告时间平均8.5 d,L-J法则为30 d,两种方法药敏符合率为96.38%(213/221);使用BacT/ALERT 3D快速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报告时间比L-J法总计提前35 d以上。结论 BacT/ALERT 3D法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染色法特异性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提高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率。方法随机选取浸润型肺结核患者57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患者28例,痰涂片阴性患者29例;对照组13例,为呼吸道其它细菌感染者。受检者晨起留取痰液,高温高压后与标本等量的5%次氯酸钠溶液混合,离心后分别行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结果 57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中,28例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仍阳性;在29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中,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15例阳性。13例呼吸道其他细菌感染者者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与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特异性,显著提高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以期找到最优的检测方法或检测方法组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115份。每例患者均用相同类型的标本进行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罗氏培养和实时荧光定性PCR法检测。结果以任意1种标本检出阳性计算阳性率,115例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与罗氏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65,P=0.001);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与实时荧光定性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01);罗氏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性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61,P=0.868)。应用罗氏培养法来检测脓液、粪便和尿液,其检出率都达到了100.0%。实时荧光定性PCR法检测脑脊液、胸腔积液及腹水等含菌量较少的标本,检出率达到100.0%。罗氏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性PCR法在检测痰液标本时检出率也较高(80.0%)。而从标本类型上来看,脓液标本3种方法均全部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粪便和尿液标本用培养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均为100.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检出率也较高,均大于70.0%。结论实时荧光定性PCR在检测低排菌量标本如脑脊液、胸腔积液及腹水时具有明显优势;脓液标本3种方法均全部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粪便和尿液标本用培养的方法均能100.0%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法与改良罗氏(L-J)培养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该所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 685例,对每份病例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法)镜检、改良罗氏(L-J)培养法和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法,并分别计算抗酸染色镜检与改良罗氏(L-J)培养法和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统计改良罗氏(L-J)培养法和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率、污染率及培养时间。结果痰涂片镜检与改良罗氏(L-J)培养法和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4.21%(114/121)和82.64%(100/121)。改良罗氏(L-J)培养法和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法结果符合率为93.70%(3 197/3 412),所需的培养时间分别为28.0(25.0~31.0)d和16.5(14.0~19.0)d。结论 MGIT960系统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与传统的改良罗氏(L-J)培养法基本一致,报告时间平均缩短至16.5d,比改良罗氏(L-J)培养法提前10.0d以上,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为后续进行的药敏试验提供了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枝杆菌固体培养(L-J)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线性探针杂交(LPA)和多色半巢式荧光定量PCR(GeneXpert)检测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TB)及耐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初诊肺结核疑似患者(A组)和活动性肺结核住院患者(B组)痰标本。A组进行L-J、FQ-PCR和LAMP 3种方法检测,比较联合与单独检测的病原学阳性率,计算3种方法病原学结果的一致率;B组进行L-J及绝对浓度法固体药敏试验、LPA和GeneXpert 3种方法检测,比较联合与单独检测的病原学阳性率,计算3种方法病原学和药敏结果的一致率。结果A组共检测347例患者痰标本,L-J+FQ-PCR和L-J+LAMP的阳性率分别为33.1%和28.5%,均显著高于L-J(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1;χ2=4.42,P<0.01);3种方法病原学结果总的一致率为79.3%(275/352)。B组共检测172例患者痰标本,L-J+LPA的阳性率(57.6%)显著高于LPA(42.4%),L-J+GeneXpert的阳性率(62.2%)显著高于L-J(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P<0.01;χ2=9.84,P<0.01);3种方法病原学检测和利福平药敏结果总的一致率分别为65.7%(113/172)和94.0%(47/50)。结论固体培养联合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适合在县、市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液基夹层集菌技术检测抗酸杆菌对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4例肺结核病人晨痰标本同时进行液基夹层集菌技术与直接痰涂片进行镜检检测抗酸杆菌,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选取10份抗酸杆菌阳性痰标本,将处理后的消化痰液接种到罗氏培养基,37℃培养,来评价液基夹层集菌技术的安全性.结果 液基夹层集菌技术和直接痰涂片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28.4%(38/134)和16.4%(22/134),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试验发现经消化液处理的痰标本,培养8周后未见分枝杆菌生长.结论 液基夹层集菌技术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痰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