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离体大鼠心肌局部ATⅡ含量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阐明预处置和ACEI是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心肌缺血40min再灌注20min后ATⅡ含量明显升高。α_1和β受体的Bmax在缺血40min再灌注4min即明显升高,延长再灌注时间至20minα_1受体呈恢复趋势,而β受体仍保持在高水平,ATⅡ的时相性变化与β受体相似。两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变化的直接对比显示二者受完全不同的机制所调节。经预处置和灌流液中加入ACEI后ATⅡ含量和两种受体的Bmax与未预处置和未加ACEI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心肌组织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并用放色法测定了大鼠心肌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含量。结果表明:缺血30min和缺血40min组AT-Ⅱ明显高于缺血15min组(P<0.05),再灌后AT-Ⅱ含量进一步升高,此变化与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改变恰好相反。在缺血40min再灌20min组的灌流液中预先加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则心肌中磷酸肌酸(PCr)、三磷酸腺苷(ATP),TAN(AMP+ADP+ATP)与能荷E(1/2ADP+ATP/TAN)均非常显著高于未加巯甲丙脯酸组(P<0.001),可见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83)。抑制AT-Ⅱ的生成能有效地保护缺血心肌的能量贮备  相似文献   

3.
预处置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为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反复三次缺血10min再灌5min(预处置)后再血40min再灌注20min,对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缺血40min再灌注20min,心肌组织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结扎日本大耳白兔冠状动脉左室支25min,再灌注20min,观察缺血及再灌注对缺血区心肌α1受体密度和亲和力的影响,并于结扎后5min给予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观察其对灌注后α1受体变化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性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可伴随α1受体密度下降;再灌注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亿与α1受体的亚型构成比有关;非亚型选择性α1受体阻断剂的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不稳定,在一定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5-HT2A受体、血浆5-HT,心肌CPK的变化,及蛇毒抗栓酶对其影响。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再灌后,血小板5-HT2A受体Bmax和Kd及心肌CPK明显减少,血浆5-HT明显升高。SVATE能逆转血小板5-HT2A受体Bmax、Kd以及心肌CPK变化,但使血浆5-HT水平进一步升高。正常血小板在体外和20μmol/L5-HT温育后,5-HT2A受体特异结合增加,在此基础上丙给同样剂量5-HT或与40umol/L5-HT温育后5-HT2A受体特异结合反而下降,SVATE同样能逆转受体特异结合的变化。据此,讨论了5-HT2A受体变化与缺血再灌损伤关系及SVATE的保护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以Langendorf离体心脏灌流为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及再灌时心肌组织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缺血(15min,20min)再灌20min,心肌中磷酸肌酸(PCr),三磷酸腺苷(ATP),腺苷酸总量(TAN)和能荷(E)均显著高于单纯缺血组,长时间缺血(30min,40mim)再灌20min,心肌中ATP,TAN,E均明显低于缺血组;而心肌PCr、ATP,及E极显著高于未保护组。上述结果提示丹参素的保护作用主要为调节能量代谢(减少ATP的分解和增加ATP的生成)和防止自由基的毒性作用,从而增加心肌能量的储备,对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5肺泡最小浓度(MAC)的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15MAC的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后心功能的影响,测定缺血前、缺血10min、复灌30min3个不同时间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七氟醚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缺血10min时,七氟醚组SOD酶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缺血25min复灌30min后,二药均能促进心肌功能和SOD酶活性恢复,抑制MDA生成,其中七氟醚的作用较为明显。结论:二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优于氟烷。  相似文献   

8.
对照观察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测定动物血浆中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并用光镜和电镜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作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球结膜微循环异常;表现为A3、A4微动脉血管管径缩小,毛细血管交换距离增大。(2)血浆中EDRF/NO水平降低;(3)血浆TXB2、MDA水平升高,SOD、6-Keto-PGF1α下降;(4)光镜下:缺血区心肌组织细胞肿胀变性。电镜下:内皮细胞肿胀,部分毛细血管腔内有红细胞、白细胞附壁阻塞,线粒体肿胀,糖原颗粒减少。结果提示:心肌在较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后就可产生组织损伤,这可能与血管内皮受损,EDRF/NO合成释放减少,缩血管物质TXA2升高,血小板、白细胞粘附、聚集在血管内皮上,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等有关。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缺血/再灌注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组织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释、维拉帕米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SOD活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实验共分四组:I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维拉帕米组);Ⅳ组(稀释+维拉帕米组)。结果:①心肌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变化;与I组缺血区心肌MDA含量相比,Ⅱ、Ⅲ、Ⅳ组均显著降低,Ⅳ组又明显低于Ⅱ、Ⅲ组;Ⅱ、Ⅲ、Ⅳ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5-HT2A受体,血浆5-HT,心肌CPK的变化,及蛇毒抗栓酶对其影响,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再灌后,血不板5-HT2A受体Bmax和Kd及心肌CPK明显减少,血浆5-HT明显升高,SVATE能逆转血小板5-HT2A受本BmaxKd以及心肌CPK变化,但使血浆5-HT水平进一步升高,正常血小板在体外和20μmol/L5-HT温育后,5-HT2A受体特异结合增加,在此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脂质过氧化物和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测定,评价同种异位鼠心移植模型做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组Ⅰ:为缺血心肌组,供心缺血40分钟,组Ⅱ:为缺血再灌注心肌组,供心主动脉及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征腔静脉吻合,取复跳后40分钟的供心。结果:组Ⅱ的MDA含量高于组Ⅰ而SOD活性低于组Ⅰ,组Ⅰ的ATP、CP含量高于组Ⅱ。结论同种异位鼠心移植模型与临床体外循环手  相似文献   

12.
金属硫蛋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心肌梗塞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修复中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心肌梗塞/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手术后24h和8周心肌组织的MT及脂质过氧化的中间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心肌梗塞和缺血再灌注24h后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周后MDA显著降低(P〈0.05),而MT的含量在术后24h即升高,8周MT继续升高,缺血再灌注组MT达(3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的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对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的影响。期望能为设计药物预处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大鼠进行缺血处理,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定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时大鼠心肌细胞膜α1AR的数目与亲合力。结果: 缺血预处理的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阶段导致α1AR数量增加和亲合力明显下降。结论: 缺血预处理导致α1AR的数目增加与亲合力降低,后者尤为突出。α1AR数量增多与其转入低亲合力状态,可能涉及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离体大鼠心脏经10min左冠状动脉缺血加30min再灌注后,心肌中Na^+,K^+-ATP酶的活力显著降低,Ca^2+,Mg^2+-ATP酶的活力稍上升。离体心脏经3次3min全心缺血加5min再灌注的缺血预处理后,显著减轻随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Na^+,K^+-ATP酶活力降低,并有进一步增高Ca^2+,Mg^2+-ATP酶活力的趋势。缺血预处理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时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离体大鼠心脏经10min左冠状动脉缺血加30min再灌注后,心肌中Na+,K+-ATP酶的活力显著降低,Ca2+,Mg2+-ATP酶的活力稍上升。离体心脏经3次3min全心缺血加5min再灌注的缺血预处理后,显著减轻随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Na+,K+-ATP酶活力降低,并有进一步增高Ca2+,Mg2+-ATP酶活力的趋势。缺血预处理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时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在体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对这些酶活力的影响与离体缺血预处理的结果相似,表明缺血预处理对这些酶活力的影响是作用于心脏本身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丹参对急性缺血后再灌注心肌磷脂肌醇系统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镒报道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模型观察丹参对急性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心肌磷脂肌醇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缺血10min后灌注10min,心肌磷脂肌醇信息传递系统功能明显增强,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和肌醇-1,4,5-三磷酸水平显著高于非缺血对照组和缺血组;丹参能显著抑制急性缺血后再灌注心肌磷脂肌醇系统的高功能状态,其PIP2和IP3水平明显低于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  相似文献   

17.
金属硫蛋白参与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大鼠心脏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单磷酰脂A的心脏保护作用与诱导金属硫蛋白产生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在大鼠离体灌注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了MLA预处理24h后,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MT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MLA预处理增加心肌MT含量达4.6倍,并增加了对I/R抵抗,表现为改善了心功能和增加了心肌能量储备及抑制心肌酶和肌红蛋白的漏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动态变化,探讨川芎嗪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川芎嗪保护组(n=10),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25min、再灌注25min、再灌注60min和再灌注120min时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川芎嗪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照组的MDA、XO和ALT明显升高,SOD显著降低并随灌注时间的延长呈阶…  相似文献   

19.
实验观察离体大鼠工作心脏停灌注40min再灌注25min后,发现其心肌超微结构严重损伤,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生成量明显增加。同时发现香茶菜甲素乙酰化物可降低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减少LDH及MDA的生成量。提示香茶菜甲素乙酰化物对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实验在在体大鼠模型上原位观察比较了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和经典缺血预处理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心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以期探讨一种非创伤性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 2 4只体重2 0 0~ 2 50g的雄性SD大鼠分为 4组 ,即 :Ⅰ组 ,假手术组 ;Ⅱ组 ,缺血 /再灌注组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使心肌缺血 30min后恢复再灌 2 0min ;Ⅲ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按Murry法进行 ;Ⅳ组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 ,在缺血前 1 5min开始由舌静脉在 5min内缓慢滴入NE 1 6μg。再灌结束后测血清一氧化氮含量 ,原位观察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