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唱荣艳  周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30-4930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心理社会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和家庭社会支持有效地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乳腺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确诊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自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抑郁自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干预组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干预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个案管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肢功能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使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DS、S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抑郁、焦虑症状的人数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将3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支持组,常规护理组采取一般护理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组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与自我调节训练,并分别在入院后、手术后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支持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心理支持组GSES评分(32.78±5.7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26.52±5.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予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另加术前和术后的全程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各因子分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程度的减轻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全程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关怀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女性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单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护理行为关怀,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希望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采用护理行为关怀,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共情式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1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给予共情式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护理后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共情式护理能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共情护理。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及其问题列表(PL)、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痛苦水平、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最终观察组有效样本59例,对照组有效样本58例。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痛苦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共情护理有助于减轻心理痛苦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住院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疗全程的舒适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的效果。方法1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理干预质控小组中的专职主管护师进行系统化、个体化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抑郁焦虑状况、睡眠状况。结果人院第2天,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观察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焦虑状况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干预、休息和睡眠干预、社会心理支持、早期有氧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保乳术后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放疗期间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组在放射治疗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放射治疗开始后和结束前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放射治疗后期明显降低,与放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放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组后比较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实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进行和恢复。  相似文献   

14.
45岁以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DS、S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有抑郁、焦虑症状的人数明显低于人院时(P〈0.05)。结论通过对45岁以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可达到治病、加速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恶性血液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伴焦虑抑郁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专业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A )、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 )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 P <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干预)各51例,观察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平稳度过围术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全程心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护理干预方式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全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和全程心理干预联合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可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提升临床疗效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150例乳腺癌手术后心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术后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采用情志护理配合松弛疗法。2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量表(QOL)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情志护理配合松弛疗法可改善乳腺癌术后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3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支持组,常规护理组采取一般护理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组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与自我调节训练,并分别在入院后、手术后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支持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后心理支持组GSE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20.
孔屏  刘跃晖  宾捷  杨新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37-183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中青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6例中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以及适用于乳腺癌的特异性量表(EORTC QLQ-BR23)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半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半年QLQ-C30量表中干预组所有功能量表分值增加,症状量表中疲乏、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失眠和疼痛分值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中青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