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重力应激正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重力应激下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评定方法,观察了10人+65°头高位倾斜与8人-6.67kPa下体负压作用下,以及15人16d-6°头低位卧床期间BRS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 Finapres 无创性动脉血压监测仪记录连续逐跳血压信号, 将朝同一方向均增大或减小变化的连续三个心跳以上的收缩压值与相应下一次心跳的心跳间期值进行线性回归,求出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回归线斜率值作为 1 次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的斜率(BRS)值。据此观察了+ 65°头高位倾斜(HUT)与- 6.67 kPa 下体负压(LBNP)作用下,以及 16 天 - 6°头低位卧床期间6 m in 平均BRS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上述三种条件下,尽管血压反应不相同,但平均自发性 BRS值均显著减小(P< 0.01,P< 0.05)。故该方法可用于评定重力应激下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人体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影响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方法利用Finapres无创血压监测仪采集15名男性青年21天-6°头低位卧床期间及卧床前、后头高位倾斜试验时逐跳动脉血压信号,测量自发性压力反射反应斜率(PRS)的变化。结果卧床期间,15人中有12人的平均PRS值呈减小变化,其中有5人在卧床结束时未能完成20min头高位倾斜试验,其平卧位PRS值114.8±22.2ms/kPa较卧床前对照水平203.9±19.5ms/kPa显著减小(P<0.05),并在头高位倾斜时进一步减小为65.6±5.1ms/kPa。头高位倾斜试验完成者的平均PRS值,在卧床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模拟失重可导致人体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降低,其可能参与了立位耐力不良机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采用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技术,对6名男性中长跑运动员和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6个月长跑训练(20~25km/周)前后的下体负压(LBNP)耐力,Valsalva动作的心率、血压反应,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SBPV)以及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的斜率(BRS)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有氧锻炼可以导致LBNP耐力降低,Valsalva动作Ⅱ期舒张压恢复幅度与最大心率值显著减小,平卧位HRV谱总功率(TP)、低频(LF)与高频(HF)成分功率呈减小变化,平卧位SBPV谱TP、LF成分功率与平均自发性BRS值减小,LBNP作用下HRV谱LF/HF值明显增大.说明有氧锻炼可导致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可考虑将上述有关指标变化用于监测有氧锻炼强度以及个体敏感性,更科学地对有氧锻炼进行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体位置改变对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逐跳动脉血压测定技术(Finapres),观察10名男性青年头高位倾斜65°前后动脉压及心率的反应。血压信号长度为6min,将朝同一方向变化(均增大或减小)的连续3个以上心跳的收缩压值和相应延迟1次心跳的心跳间期值进行线性回归,求出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回归线斜率值作为1次自发性动脉压力反射反应的斜率(PRS)。结果平均PRS值为:平卧位时123.8±33.8ms/kPa,倾斜位时66.0±24.8ms/kPa。由平卧位转为倾斜位后,达到或超过3次连续心跳的动脉压力感受器调节次数也显著增加。结论此方法可用于评定重力应激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立位-下体负压时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立位 -下体负压 (HUT +LBNP)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确定心律变异和脉图两种方法在评价心血管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观察 1 6名被试者在 75°头高位倾斜加 - 4kPa下体负压 2 0min期间血压、脉图、心律变异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 1 )HUT +LBNP可引起被试者出现明显的心率、血压、规 -化低频峰功率 (LFn)、LFn/HFn增加 ,脑血氧饱和度、心电T波和规 -化高频峰功率(HFn)下降 ;( 2 )晕厥前出现明显的血压、心率和脑血氧饱和度下降 ;( 3)低耐力组在HUT +LBNP初期的心率明显高于高耐力组 ;( 4 )HUT +LBNP时脉搏波波形发生很大变化 ,无法进行分析。结论HUT +LBNP是一种负荷量较高的立位耐力检查方法 ,可充分暴露被检者在立位中的心血管调节功能 ;脉图检测方法不能作为评价被试者HUT +LBNP耐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观察头高位倾斜(HUT,+65°)持续15min对10名健康男青年心率变异性(HRV)谱、血压变异性(SBPV)谱及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被试者由卧位转为HUT时,HRV高频谱峰功率(HFHRV)、总功率(TPHRV)及归一化高频谱成份(HFHRV,n)均显著降低(P<0.01),低频谱峰功率(LFHRV)仅有升高趋势,但归一化低频谱成份(LFHRV,n)显著升高;SBPV谱高、低频谱峰功率(HFSBPV,LFSBPV)及总功率(TPSBPV)均显著升高(P<0.01);BRS显著降低(P<0.01)。在HUT持续作用的6-12min期间,HRV、SBPV港的变化与HUT0-6min期间天显著性差别。结果提示立位应激时被试者心迷走神经活动降低、心交感及外周血管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月球重力模拟平台,探索模拟月球重力下人体心血管的影响及其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 20名成年健康受试者分别在穿着压力袜和对照(不着袜)的条件下进行连续2 h头高位10°卧床(head up tilt 10°bed rest,HUT10°)。记录卧床过程中的心率、血压指标,同时采集连续心电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心血管功能及其调控特征进行解析。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对照组头高位10°卧床期间心率增快,舒张压增高。着袜组无明显心率和血压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着袜组在头高位10°卧床期间心率变异性增加。结论模拟月球重力条件下人体没有发生明显的心率和血压改变,但自主神经调控增强。下肢穿着压力袜结合头高位10°卧床可用于模拟月球重力对人体心血管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均参加 - 6°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第一周和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3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卧床前和卧床第 1 0、2 1天在倾斜床上进行 3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期间测量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等指标。结果卧床前两组 1 2名被试者均顺利通过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 1 0和 2 1天 ,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不能通过立位耐力检查 ,而下体负压组仅有 1人未通过 ,卧床第 2 1天下体负压组( 1 9.7± 0 .9min)平均耐受时间较对照组 ( 1 5 .0± 3.2min)显著延长 (P <0 .0 5 )。对照组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 (CO)在卧床第 3、1 0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LBNP组SV及CO在卧床期间均无显著性变化 ;两组的射血前期 (PEP) /左室射血时间 (LVET)在卧床第 3、1 4天均显著升高 (P <0 .0 5 )。两组间比较 ,LBNP组PEP/LVET在卧床第 3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LVET在卧床第 3、7和 1 4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立位耐力、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短期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肌肉体积的影响及下体负压联合自行车功量计的对抗效果.方法 2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15 d-6°头低位卧床实验(HDBR),随机分为卧床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结合下体负压锻炼组(ERG0+LBNP,n=7).卧床前后采用MRT技术检测股四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脂、血糖、血压、脉压、脉压指数等指标,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6±2.04)μg/mlvs(6.83±2.24)μg/ml,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脉压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脉压和脉压指数高的患者,其血清脂联素浓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2.
抗荷正压呼吸时不同囊面积背心代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缩小代偿背心的囊覆盖面积是否仍能保证抗荷正压呼吸(PBG)时胸部的代偿性能。方法在离心机上,6名受试者分别穿大囊(L)、中囊(M)或胸背囊(TB)代偿背心、充气,在+5.5GZ时进行4.8kPa的PBG,在+6.5GZ进行8.0kPa的PBG;或穿TB代偿背心、不充气,在+5.5GZ进行4.8kPa的PBG,在+6.0GZ进行6.4kPa的PBG。测量的指标包括,抗荷服压(Ps)、面罩压(Pm)、胸部代偿压(Pt)、呼吸频率(R)、心率(HR)及主观评分。结果当受试者分别穿L、M或TB这三种代偿背心、充气时,均能很好耐受所进行的PBG。各项指标在L、M及TB这三种代偿背心间并无显著性差别(P>0.05)。穿TB代偿背心、不充气时,受试者对所进行的PBG仍可耐受。结论采用囊覆盖面积比较小的M代偿背心已可满足PBG时对胸部实施有效代偿的需要;穿TB代偿背心、不充气时,受试者也能较好地耐受6.4kPa的PBG。在+GZ作用时将代偿背心的囊覆盖面积适当缩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人体眼内压(IOP)的影响,以避免不适当的机械通气对眼的损伤。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手术患者10例。术前无中枢、心、肺、肝、肾疾患及眼外伤、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史。采用阻滞麻醉加健忘镇痛气管内插管法。术中间断静注γ-OH维持睡眠。以Drager SA-2型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或不同压力值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5cmH2O及10cmH2O)。分别于通气前、通气20min及撤机20min记录监测指标。结果:3种不同通气条件下,中心静脉压(CVP)及IOP在上机20min均比基础值上升(P〈0.01)。IPPV时,IOP从(1.7±0.2)kPa升至(2.0±0.3)kPa,PEEP为5cmH2O及10cmH2O时,IOP分别从(1.8±0.2)kPa升至(2.5±0.2)kPa和(1.9±0.2)kPa升至(2.9±0.3)kPa。3种通气方式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全部指标在撤机20min时均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CVP与IOP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61,P〈0.01)。结论:严重眼外伤,内眼手术要求术后避免高眼压者和青光眼者若需机械通气,最好选用IPPV,必须用PEEP时,呼气末正压勿大于10cmH2O,通气中应监测IOP,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创检测腹内压的方法及系统设计.方法 将压力传感器(本文采用YH-4)与位移传感器(本文采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合理组装,使得压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当该装置作用于测试对象外腹部时,将产生一个压力,称之为外部腹压,并相应产生一定的位移.将直接法测得的腹内压与所测外部腹压间建立起数学关系,从而腹内压可由无创测量的外部腹压进行计算间接得到.结果 通过家兔的气腹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初步结果表明腹内压与外部腹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动物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为下一步的临床实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控生保系统中的金属容器不可避免地含有缺陷或裂纹,它们可能会导致高压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突发灾难性事故。因此断裂控制是压力容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目前各种无损检测技术无法确定小裂纹、紧闭裂纹和冶金缺陷,压力验证试验却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对验证试验方法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讨论,评述了验证试验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成功进行试验的保证条件,并以某特种钢压力容器为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计算各型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重度脑白质疏松患病率均与杓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杓型、反杓型分别与超杓型比较有差异,非杓型与反杓型比较无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夜间血压较白昼明显下降的患者对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苏永珍 《西南军医》2008,10(2):27-28
目的了解塔里木大学入学新生血压异常状况及发生规律。方法用水银柱血压计随机检测2000名新生血压。结果新生异常血压检出率男生低于女生,男生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而低血压检出率明显低于女生;城市新生异常血压检出率低于农村新生,高血压检出率城市和农村男生都分别高于城市女生与农村女生,低血压检出率城市和农村男生明显低于女生,而城市女生低于农村女生。结论新生异常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青少年人群防治高血,压、低血压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与功能检查室血压的关系及二者诊断高血压的一致性。方法入选门诊疑似高血压患者388例,年龄15~89岁,平均(54.30±14.53)岁;其中男187例,平均(50.39±15.44)岁;女201例,平均(57.95±12.66)岁。采用汞柱式标准袖带式血压计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诊室血压并计数心率;采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Ⅲ)检测、记录四肢动脉血压和心率,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总体上诊室血压及心率高于功能检查室血压及心率;诊室收缩压与功能检查室收缩压差值平均值为12.36 mmHg;舒张压差值平均值为8.42 mmHg;心率差值平均值为6.17次/min。②388例疑似高血压患者中,根据诊室血压有90.72%(352/388例)被诊断为高血压;根据功能检查室血压有53.09%(206/388例)被诊断为高血压;而且诊室高血压患者中只有56.82%(200/352例)的患者通过功能检查室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结论①诊室血压与功能检查室血压高血压诊断的一致性较差。②单纯根据诊室血压进行高血压的诊断会带来较大的误诊率和一定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影响近视眼眼内压各因素的分析 ,探讨近视眼与青少年型青光眼的内在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非青光眼性近视患者 2 2 1例 (4 0 0眼 ) ,按屈光程度分为低、中、高、超高度近视四组 ,常规外眼、眼底检查、散瞳检影 ,视野检查、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眼压 ,同时测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屈力、眼轴长度 ,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 ,分析其影响眼压的因素。结果  (1)不同程度近视眼患者的眼压、眼轴长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 )近视眼患者的眼压与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r=0 .5 89,P <0 .0 0 0 1;r =0 .2 0 6 ,P <0 .0 0 0 1) ,与屈光度呈负相关 (r=- 0 .341,P <0 .0 0 0 1)。结论 影响近视眼眼压的主要因素是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 ,对患有近视眼的青少年型青光眼的诊断时应特别注意这些因素对眼压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昼夜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1)对684例观察对象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31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14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227例,对比分析24小时动态脉压监测各指标。(2)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依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两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为非杓型组,大于或等于10%为杓型组。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靶器官损害组大多为非杓型血压节律,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1)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脉压变化特点之一。(2)非杓型血压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靶器官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