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内功能电激励提供了一种恢复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途径。本研究的目标是在大鼠脊髓上确定诱发后肢不同动作的区域,对支配相应动作的区域进行归一化描述,并验证脊髓内功能电激励能够用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实验中利用了三维扫描式功能电激励技术对大鼠脊髓腰骶段进行刺激。结果表明,对腰骶段脊髓腹侧进行电刺激能够产生单关节或多关节的协调运动,合理选择刺激位点能够诱发后肢多种不同动作,且后肢运动向量图覆盖后肢运动的矢状平面的各个方向。本文绘制了大鼠脊髓运动功能图谱,对相关动作的控制区域进行归一化描述,为后续实验中电极植入位点的确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背景:脊髓损伤后会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治疗与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影响肠道结构与功能,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小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肠道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实验采用改良脊髓打击法制备大鼠T10不完全脊髓损伤模型。54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运动组各18只。脊髓损伤运动组在造模后7 d开始跑台运动训练,总时长3周;在末次干预后,采用BBB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估运动能力,取脊髓损伤处上下0.5 cm的脊髓组织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以评估运动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灌胃染色剂法检测各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肠道染色推进效率以评估肠道转运功能;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4,21,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的病理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小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9、Bax、Caspase-3和Cyt-C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脊髓损伤组比较,脊髓损伤运动组BBB评分、斜...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切断术后神经纤维残留量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秉耀  游思维  刘惠玲  李耀宇  王颖  焦西英  鞠躬 《解剖学报》2001,32(2):127-131,T007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下胸段脊髓切断术后是否出现神经纤维残留,以及神经纤维残留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B以12只成年大鼠,以尖刀片沿椎管骨壁模切下胸段脊髓,术后定期观察截瘫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8周处死动物,灌注后取损伤部位及其上下节段脊髓,矢状冰冻切片,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有无残留神经 纤维,计算机技术重症脊髓横断面,确定残留纤维的部位及其所占脊髓横断面的比例,并分析残留纤维数量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2%动物出现程度不等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其脊髓横切处腹侧或腹外侧有数量不等的神经丝免疫反应残留纤维,并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以尖刀处横切片大鼠脊髓的常用方法,易造成脊髓神经纤维的残留,少量残留纤维即可引起后肢运动功能相当程度恢复,因此,在评价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时,必须首先确定损伤是否完全。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Apelin/APJ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建等方面显示出功能。因此,推测Apelin在脊髓损伤中具有类似的功能。目的:评价Apelin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选用大鼠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采用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Apelin-13组。脊髓损伤组和Apelin-13组大鼠采用横断损伤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Apelin-13组每日腹腔注射Apelin-13 0.2 mg/kg,其余2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14 d。于大鼠造模后第1,3,7,14天采用BBB运动评定量表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第14天收集大鼠脊髓,用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等分析。(2)体外实验利用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加入不同浓度(1,2,4μmol/L)的Apelin-13, CCK8法检测其对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探索Apelin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功能完全丧失,损伤后3 d开始观察到运动恢复,但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pelin促进了脊髓损伤大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用于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效果。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Tuszynsl法建立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损伤水平位于T9,损伤24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经静脉注射PBS。利用BBB(Basso-Beetle-Bresnahan)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进行斜板实验。结果实验组运动功能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B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其中实验组大鼠在注射BMSCs后35d时后肢能支撑身体站立行走。斜板实验结果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大鼠SCI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背景:脊髓全横断模型在造模时常难以保证神经纤维的完全离断。 目的:构建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构建脊髓T10节段全横断模型;假手术组动物仅打开椎管与硬脊膜而后缝合,但不损伤脊髓。建模后1,3,5,7 d分别进行BBB评分以评估后肢运动功能,检测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来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并行形态学观察来评估脊髓肉眼观病理形态。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建模后1,3,5,7 d时,其BBB评分降低(P < 0.01),未检测出体感和运动诱发电位。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完全横断,而假手术组脊髓形态完整。结果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用于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效果. 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Tuszynsl法建立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损伤水平位于T9,损伤24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经静脉注射PBS.利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进行斜板实验. 结果 实验组运动功能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B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其中实验组大鼠在注射BMSCs 后35 d时后肢能支撑身体站立行走.斜板实验结果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大鼠SCI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基于脊髓功能性电激励重建后肢运动功能时电极植入位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测定了大鼠后肢运动相关的脊髓功能核心区域的分布情况。此次研究利用三维扫描式椎管内微刺激技术对脊髓进行刺激,以产生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后肢运动,并记录诱发这些运动的脊髓内坐标。为了克服个体间差异,本文对12只SD大鼠的脊髓功能区域归一化后进行叠加,得到踝关节背屈、屈髋关节、伸髋关节和内收髋关节等运动的脊髓功能核心区域。本研究为微电子神经桥接系统用于后肢运动功能的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背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项常用于大脑临床研究中的技术,但很少用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或预后。目的:采用显微技术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测脊髓离断情况,这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损伤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12只在精确显微技术下制备脊髓损伤模型,6只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用核磁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实验组大鼠造模后脊髓离断情况,用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利用斜坡实验和BBB评分评价大鼠造模后的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苏醒后双下肢全瘫、尾巴不能摆动、尿潴留;弥散张量成像图像显示其T10段脊髓完全离断;运动及感觉诱发电位波形较对照组均未引出;造模后1 d、造模后1,2,4周斜板试验角度均小于30°,BBB评分均少于10分,随时间延长,部分大鼠可见后肢刺激性反射,但无主动性功能活动,局部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说明精确显微技术能成功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且在弥散张量成像图像上清晰可见T10段脊髓完全离断。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台减重式多态康复训练评定系统,通过具有倾斜功能的训练床来实现人体不同程度的减重,通过主控计算机控制驱动装置来实现患者在减重状态下进行下肢主动屈伸和被动屈伸的运动训练,并能对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状态下的足底压力、运动参数以及静态平衡参数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4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静态平衡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7,说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临床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